厉鹏 林人建 张思君 周骏 孔娇龙 谢伟强
摘 要:本文介绍了市场上行李舱门运动装置的几种结构,重点阐述了“鹅颈式铰链+扭簧”结构的行李舱门开启高度的设计方法及应用。通过简化行李舱门受力模型,分析计算受力平衡模式,得出行李艙门重力力矩、扭簧转动力矩和铰链摩擦力矩对行李舱门开启高度的影响。通过实例分析应用,总结行李舱门开启高度设计方法。
关键词:行李舱门;鹅颈式铰链;扭簧;设计方法
1 行李舱门运动装置概述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三厢轿车行李舱门采用三种运动装置:一是“四连杆铰链+气弹簧”结构;二是“鹅颈式铰链+伸缩弹簧”结构;三是“鹅颈式铰链+扭簧”结构。第一种结构优点是开闭运动过程稳定;缺点是布置空间要求高,成本高。第二种结构优点是开闭运动过程较稳定,伸缩弹簧不易衰减,性能稳定;缺点是牺牲行李舱部分空间,空间利用率低,成本较高。第三种结构优点是空间利用率高,成本低;缺点是扭簧容易衰减,装配工艺一致性控制困难。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中低端A级轿车基本采用的是第三种结构“鹅颈式铰链+扭簧”,本文将重点阐述该结构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
1.1 “鹅颈式铰链+扭簧”结构工作原理
“鹅颈式铰链+扭簧”结构利用鹅颈式铰链作为传动机构,扭簧作为能量源,实现行李舱门的开启与闭合。结构如图1所示,铰链固定座通过螺接形式固定在车身上。铰链摇臂一端铆接在铰链固定座上,二者形成一个旋转副,铰链摇臂的另一端螺接固定在行李舱门内板上。铰链连接板的一端铆接在铰链摇臂上,二者形成一个旋转副,铰链连接板的另一端通过卡槽与扭簧进行连接。扭簧与铰链形成两个四连杆结构[1],在行李舱门开启的过程中,扭簧通过扭转提供驱动力,阻力来源于行李舱门自身重力和机构间的摩擦力。在行李舱门关闭的过程中,人施加的外力和行李舱门自身的重力作为驱动力,扭簧的扭转力和机构间的摩擦力则变成阻力。最终完成行李舱门的开闭运动。
1.2 行李舱门开启方式
“鹅颈式铰链+扭簧”结构的行李舱门一般有两种开启方式:全开启方式和半开启方式。全开启方式是指在开启行李舱门的时候,不借助外力,行李舱门开启后自动弹开至最大角度。全开启方式优点是开启时无需借助外力,自动打开至最大角度,省去人为操作;缺点是开启时初始弹力较大,弹起速度较快,有磕碰附近人员的风险,并且由于惯性作用,行李舱门羊角处有撞击后挡风玻璃的风险。半开启方式是指打开行李舱门后,行李舱门自动开启至一定角度,人员需要手扶开启至最大角度。半开启方式优点是在一定开启角度范围内,行李舱门可以保持悬停;缺点是需要人为操作,二次开启。
2 行李舱门装置受力分析
在行李舱门开启过程中,行李舱门的自身重力向下,存在向下关闭的重力力矩MG,扭簧输出扭力向上,提供开启行李舱门的的扭转力矩MT,铰链摩擦力向下,提供摩擦力矩Mf。当MG-Mf≤MT≤MG+Mf时,行李舱门受力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当MT>MG+Mf时,行李舱门开启动力大于阻力,处于上升开启状态;当MT 2.1 行李舱门重力力矩计算 行李舱门重力力矩主要由行李舱门的总质量和力臂决定,由图2可知: M′G=mg·LG·cos(α-θ) (1) 式中:M′G——行李舱门重力力矩,N·m; m——行李舱门总重量,kg; g——重力加速度9.8,N/kg; LG——行李舱门重心与铰链旋转中心的距离,m; α——行李舱门开启角度,°; θ——关闭状态重心连线与X轴线的夹角,°。 将铰链与扭簧结构看作为四连杆机构,行李舱门重力力矩经过四连杆机构传递后得到有效重力力矩: MG=M′G· (2) 式中:MG——行李舱门有效重力力矩,N·m; LAB——四连杆AB长度,m; LCD——四连杆CD长度,m; φ3——四连杆AB与BC的夹角,°; φ4——四连杆BC与CD的夹角,°。 2.2 扭簧扭转力矩计算 扭簧作用在四连杆上的力主要来源于扭簧自身的扭力,根据旋转的角度不同,得到不同的扭转力矩: M′T= (3) 式中:M′T——单个扭簧的扭转力矩,N·m; G——扭簧材料切变模量,Pa; d——扭簧直径,m; LT——扭簧有效长度,m; ——行李舱门关闭时扭簧扭转角度,°; φ2——四连杆AB与AD的夹角,°; φ′2——行李舱门关闭φ2的初始角度,°。 整个系统中存在两根扭簧,故总扭转力矩为: MT=2M′T (4) 式中:MT——扭簧总扭转力矩,N·m。 2.3 铰链摩擦力矩计算 铰链的摩擦力矩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四连杆A位置扭簧与铰链固定座的滑动摩擦力矩MfA,四连杆B位置扭簧与铰链连接板的滑动摩擦力矩MfB,四连杆C位置铰链连接板的转动力矩MfC,四连杆D位置铰链固定座的转动力矩MfD,经过四连杆机构传递后得到总摩擦力矩: Mf=MfA+MfB +(MfC+MfD)· -(MfB+MfC)··(cosφ3+sinφ3cosφ4) (5) 式中:Mf——鉸链总摩擦力矩,N·m; LBC——四连杆BC长度,m。 2.4 运动角度计算 行李舱门在运动过程中,铰链与扭簧组成的四连杆机构随着开启角度的变化,四连杆机构角度也随之变化。假设行李舱门关闭状态α=0°,则计算如下: φ1=φ′1+α (6) φ2=180-2tan-1 (7) φ4=180-φ1+2tan-1 (8) φ3=360-φ1-φ2-φ4 (9) 式中:φ1——四连杆AD与CD的夹角,°; φ′1——行李舱门关闭状态φ1初始角度; LAD——四连杆AD长度,m; A=2LABLCDsinφ1; B=2LAB(LCDcosφ1??-LAD); C=L2BC-L2CD-L2AB-L2AD+2LCDLADcosφ1; D=2LBCLCDsinφ1; E=2LBC(LCDcosφ1??-LAD); F=L2BC+L2CD+L2AD-L2AB-2LCDLADcosφ1; 2.5 开启高度与开启角度关系计算 行李舱门开启高度与与开启角度相关参数关系如图3所示,计算如下: H=LH[sinβ-sin(β-α)] (10) 式中:H——开启高度(行李舱门下边缘与后保险杠上边缘的距离),m; LH——行李舱门外侧边缘与铰链轴心的距离,mm; β——行李舱门关闭状态LH与X轴线的夹角,°,见图3。 3 实例应用 参考某车型布置方案,输入相关设计参数,如表1所示。 将表1中的参数代入到公式(1)~(10)中进行计算,得出行李舱门开启角度α与开启高度H、扭簧总扭转力矩MT、行李舱门有效重力力矩与铰链总摩擦力矩之和MG+Mf、行李舱门有效重力力矩与铰链总摩擦力矩之差MG+Mf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根据表2的计算结果,绘制α、MT、MG+Mf和MG-Mf四个变量的关系图,如图4所示。绘制H、MT、MG+Mf和MG-Mf四个变量的关系图,如图5所示。 由图4和图5可知,该车型的行李舱门的开启方式为半开启方式,当行李舱门开启后,自动弹起30°左右,行李舱门开启高度为349mm左右,此时达到第一平衡点。人施加外力,开启角度至70°左右,开启高度为818mm左右,此时达到第二平衡点。在第一平衡点至第二平衡点的范围内,行李舱门可以悬停任意角度。越过第二平衡点后,行李舱门自动开启至最大。 4 结语 本文介绍了“鹅颈式铰链+扭簧”结构行李舱门的工作原理及开启方式,着重阐述了行李舱门开启高度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通过简化受力模型,分析四连杆结构,得出行李舱门重力力矩、扭簧转动力矩、铰链摩擦力矩的计算公式,并分析了三者对行李舱门开启高度的影响。运用该设计方法可以为前期开发提供参考,同时对后期量产问题分析也具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履中.机械原理与设计:上册[M].北京:机械工业初版社,2009:78-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