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蕾
摘要:全面预算管理是高校控制成本、应对风险、完成战略目标和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但目前高校预算管理效果还不理想,主要以部门预算为基础了预算管理系统,还未能发挥全面预算管理的系统效应。本文基于此背景下分析探究全面预算管理特征以及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影响和不足,并提出高校全面预算的建构体系,旨在进一步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全面预算;高校;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9)016-0203-02
引言
全面预算是高校提高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以学校的战略目标为导向,对校内和校外环境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参与编制和实施的预算的一种管理模式。高校全面预算管理有利于整合校内外财务和非财务资金,有利于对项目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管理和监控,有利于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和最大程度地实现高校的战略目标。
一、高校全面预算管理特征
(一)效益至上,精确规划未来
高校无论采用何种财务管理方式,财务管理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应当立足在提高高校财务管理的经济效率与水平上,才能够有效推动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而全面预算管理是将高校的财务管理转换为全面协调的方式,此方式讲求纵向联合,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明确高校财务管理目标。
(二)重视市场导向作用,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
由于市场具有导向功能,自从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领域普遍应用市场导向作用这一原则在高校建设过程中也同样适用,由于高校的专业安排与学科设置必须要结合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出发点,进行目标定位,才能够制定具有弹性的人才培养计划,培育出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扎实财务管理水平
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制定财务计划必须要结合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高校财务部门必须要发挥自身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校在财务管理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财务部门的重要性与专业性。无论是哪一部门或者是哪一环节进行财务计划编制与评估,都需要专业的财务管理知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并以此为基础搜集多方的资料,有助于完善财务管理工作内容,切实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二、全面预算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影响
(一)精准制定预算目标,降低学校财务风险
高校开展的教学活动需要财务资金的支持,高校通过全面预算对于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判断与识别,有助于规避风险,切实将财务风险导致的经济损失控制在最低。高校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用全面预算,精准制定预算目标,能够加强资金的优化整合,使资金的花费情况具有计划性与目标性,能够优化配置高校资源,有助于降低学校的财务风险。
(二)强化经济业务控制,实现财务与管理目标统一
全面预算管理是中国财务会计发展的必然,当前我国财务会计制度进一步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所以高校要想达成高效财务战略目标,必须要强化经济业务控制,实现财务与管理目标的有效统一,拟定长期和短期的目标。但是计划的完成并不是一朝一夕便能够做成,必须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循序渐进的完成短期目标,从而完成长期目标,在此过程中全面预算能够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有效结合,确保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统一性,切实避免了财务目标柑悖而产生的管理问题。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標的有效融合,有助于避免高校财务管理重心的偏移,使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以最初的战略目标为基础逐步拓展和延伸。从而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与效率,切实增强经济效率。
(三)建立考核绩效体系
分析当前高校的财务管理现状,能够看出部分财务资源存在浪费或者是重复。主要原因在于并未构建科学完善的财务管理体系,预算管理工作内容导致财务端口分散,所以会产生资金流失现象。高校必须要正确认识该问题的重要性,高校进行绩效考核的基础就是全面预算。所以必须要构建科学完善的考核绩效体系,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工作,有助于为财务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值,有助于财务管理人员对考核内容进行审核与评价。
三、目前高校预算编制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编制时间短,考虑不周
由于高校预算编制工作较为复杂,如果缺乏充足的时间难以确保预算编制质量,导致预算编制效果差强人意。所以部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会存在盲目追加预算问题,存在考虑不周问题,严重影响着预算工作的有效执行,甚至会弱化预算工作的约束能力,也逐步淡化了法制观念。
(二)编制方法不科学,财力配置不合理
部分高校采用基础预算编制方式进行全面预算编制,此种预算编制方法是高校财务管理编制方法中的一种,该方法主要是以支出基数为中心。但是却存在着支出基数是否科学合理这一问题,如果基数不合理,会导致支出指标与高校的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导致各部门之间叫苦不迭,也加剧了资金供需问题,固化了资金在部门的格局,严重影响着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预算编制粗陋,监督检查质量低
当前高校全面预算编制并未将具体的预算指标细化到各部门或者是单位中,由于设置具有不确定性和粗线条,检查与监督难度加大。通常是财政预算由各高校单独编制后,统一报所管辖教育主管部门汇总审核;校内预算由高校内部各部门单位自行申报,财务处编审后报学校校长办公会、党委会审议预算工作经过人大审批之后在到达学校。学校再结合具体情况下达到各单位部门,但是这一过程会花费较多的时间,所以监督检查质量效率低下。
四、构建系统的高校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一)预算编制原则
高校预算编制应遵循“量人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项目预算、部门预算和校级公共预算须保持一定的平衡,以收定支,杜绝出现赤字预算。高校预算主要分为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收入预算应遵循稳妥性原则,对于不能确定的收入项目和数额,不能列入收入预算,尽可能排除不确定的收入项目。支出预算应遵循重点性原则,先保证部门基础支出,再根据紧迫程度安排项目指出和校级公共支出。
(二)全面预算编制流程
高校预算编制共有六个阶段,包括收集阶段、统筹阶段、第一次上报阶段、第一次下达阶段、第二次上报阶段和最终下达阶段。
收集阶段:学校各行政部门、二级学院、附属单位上报下一年度的预算支出列表;
统筹阶段:学校根据战略规划和上一年度的收支情况,对下一年度的收支进行统一规划;
第一次上报阶段:根据学校的收支规划,编制学校的年度预算草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一次下达阶段:预算草案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下达学校预算控制数;
第二次上报:根据下达的预算控制数信息,细化调整并修改学校的年度预算,二次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最终下达阶段:经主管部门批准后下达正式的学校年度预算批复。
(三)高校预算的基本构成
1.高校收入预算
高校相比企业收入渠道单一,收入预算的可控性相对较高。高校收入预算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和其他收入。在进行收入预算时,基于稳妥性原则可将收入预算分为确定性收入和不确定性收入,
2.高校支出预算
高校的预算支出主要分为项目支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和校级公共支出预算三个部分。校级公共支出预算是为完成学校的发展战略,从校级层面出发对公共设施、建筑等的建设所需要的预算。部门支出预算是高校各党政管理部门、教辅部门和二级学院为完成部门的发展,从部门层面出发对教学和科研建设所需要的预算。现在高校普遍设置层级式项目库,设置项目库的优点是可以将学校的战略规划分年度分步骤的进行划分,可将项目划分为紧急项目、筹建项目和长期项目,根据教学和科研的需求程度统筹项目的申报和实施。
项目支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和校级公共支出预算是相辅相成的,是互为补充的。项目支出预算是高校全面预算的重点工作和核心工作,是推荐高校全面预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部门支出预算主要为维持各部门工作的有序开展,是全面预算的必要组成部分。校级公共支出预算是项目预算和部门预算的有效补充,是学校实施战略所需的各项预算。实施过程的各项预算。
(四)预算执行
由于预算属于刚性的,一旦下达预算就具有严肃性,所以高校部门必须严格根据预算时间与内容进行有效执行。预算在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采用抽查方式进行及时的跟踪调查,采用大户管理模式,所有的大户管理进行一次性专项,根据实际工作需求提出申请,才可以获得预算额度拨付,年终结余资金进行收回,额度不结转至下年使用。
(五)预算监督
全面预算控制主要是根据预算目标进行组织实施,全面预算控制的职能是必须经过科学合理的控制有效平衡,并分析学校各项财务工作,纠正偏差,所以通过分析预算控制制度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进一步确保高校的事业任务和目标有效完成有助于促进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有效提高。分析高校的运算过程主要包括事前与事中、事后控制这三个过程。全面预算的事前控制主要指的是在预算执行之前采用多元方法科学合理的规划学校资金运动情况,并且制定预算指标过程,通过学校提出的目标与约束条件以及各项环境要素进行目标分析与评价,并且提出预算建设方案,根据方案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对比,选出最优方案,并且上报给主管部门。学校主管部门与财政部门下达各级预算,然后经过上级审批,作为高校全面预算控制的标准。这三个步骤能够有效组成事前预算行为,通过确定预算指标有助于确保预算控制行为的细节化。而预算事中控制指的是在预算执行中通过定期的分析与检查,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助于有效控制收支计划的实现情况,可以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第1种方式指的是在执行预算过程中应用计算机实时监控用款情况,第2种方式则是将经费使用计划表下发到各部门与各单位要求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如实填写,并且要定期检查用款情况。第1种方式,财务部门具有主动权,能够及时有效的了解学校的资金使用情况,所以也得到充分重视,第2种方式能够对高校各部门起到一定的约束与监督作用将两类方式进行比较分析,能够考察,用款部门的预算执行中适度,根据相关实践表明,如果预算编制效果好,但是执行效果较差,主要原因在于预算执行监督力量不足。而预算事后控制指的是分析调查预算执行结果报告,根据实际预算与预算执行情况的偏差进行主客观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并且及时有效的修改完善。
(六)预算控制
当前部分高校存在形式主义,此种形式的行为严重影响着高校预算的作用发挥。即便是预算编制的再怎么科学合理,如果无法得到有效的过程控制与执行预算只能是空谈,也无法对提高财务管理起到作用。所以高校必须有效的进行预算控制,财务部门根据上报的预算任务目标进行综合考核,分析工作完成率以及完成效果,将数据结果作为下一年度的预算参考依据。
(七)预算评价
高校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能够对各项标准与程序、方法以及预算管理情况进行检查与核实,衡量预算管理的重要作用与绩效,并且对当期的预算管理进行综合评定,能够为学校提供奖惩依据,有效改进全面预算管理。所以学校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预算评价,综合考评部门不应当是财务部门而是院校的党政联席会领导的委员会,不可以通过职能部门进行预算二次分配,必須让每个学院了解预算分配原则以及标准,有助于确保预算分配的公开透明,切实激发学院参与预算管理的积极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能够看出进行全面财务预算管理,属于高校财务管理改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发展过程中贯彻并执行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体系,有助于实现高校财务管理工作逐步改革深化发展,切实提高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