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玲珍
何谓“自主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索、实践等活动去获取知识,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完全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即“学习是学习者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而获得的”。那么,我们的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认识事物的内在动力,学生一旦对知识或活动有了兴趣,其学习的内在动机便得到激发,他们便会主动地去求知。
首先,教师转换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但是,千百年来我们的教师总是扮演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强调知识的灌输,把学生看作是存储知识和真理的容器。学生的学习似乎成了他人的事情,是被动的,不是学习主体的自主活动。这样就剥夺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压抑了学生的创造性和个性,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这种教师存放信息、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方式必须改革。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们教师应转换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知识的引导者,由课堂的管理者变为课堂的组织者。课堂的主人是学生,教师应给学生以思维发散时间,肯定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尊重学生的想法,欢迎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给足学生探究讨论的空间。在教学中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在对话中,师生间、同学间真诚倾听,独立思考,多方面多角度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营造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使得学生乐意参与到对话中来。
其次,创设激趣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通过特定的情景,使问题与学生的经验产生联系,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创设课堂情景的方法很多,如让学生充满诗意地朗读,进行戏剧性的角色扮演以及在教学中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合理增设一点音乐或图画,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图画来显示情境。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资源,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如教学李清照的《声声慢》,可这样设计:课堂开始,播放深情而忧伤的歌曲《月满西楼》,这为课堂奠定了一个情感基调,由此自然引出词作者李清照,同时也让学生比较作者不同时期词作的异同点。深情的音乐,为课堂创设了一种情境,营造了一种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激趣情景,就是要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出来,并转换成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为学生主动进行“知识建构”创造条件。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语文教师的任务决不限于向学生讲解一篇篇范文,更重要的是指点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只有把方法教给学生,才能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地步,“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的境界。自主学习的基本程序是:学习前,学生参与确定学习目标;学习中,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进行学习;学习后,能对自己的学习作出适当的评价。下面我就从这三个方面简单地谈一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首先,指导学生制订自主学习目标。对学习者而言,任何一种学习都应该是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更应该明确目标。学习理论认为:当一个学习者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时,他的学习动力就会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学生应在老师的指導下,从他们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制订自己的学习目标,比如课文的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等,明确自己想要什么,可以获得什么。这样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真正做到学有目标,攻有方向。比如在教学《项脊轩志》这篇散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自读文本,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大家普遍感觉这篇散文感情真挚,语言朴素,细节真实生动,值得细细品味,而且对我们的作文很有借鉴意义。
其次,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学习目标制订出来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学生运用一定的思路、策略、方法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自主学习的实质性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的作用在于当好学生的指导者,教给学生探索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让学生知道从什么角度入手或运用哪些方法、技巧去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质疑、析疑、解疑的能力,能概括规律、方法,能将知识系统化。例如,学生与文本对话,就是要向文本提问,从文本中寻找答案。我们教师的任务是要教会学生提问,指导学生怎样抓住文本中的重点、难点不断提问,怎样抓住文本中的精彩处、矛盾处、反常处、细节处不断提问,指导学生摸到与文本对话的规律,引领学生品味文本的精妙处。
从发展的角度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学生参与探究、合作学习提供了可能,更是学生将来继续学习和成长的保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
首先,引导学生养成自主积累的习惯。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学好语文非一日之功,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多次提到积累:“积累因其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个不同的层面:1.积累字、词、句、段、篇,2.积累语感,3.积累感悟或情感。”学生可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自主积累。以第一个层面为例,学生可以准备一个本子,自觉积累课内和课外读物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等,并经常朗读和背诵。久而久之,形成自主积累的习惯。
其次,引导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明确指出:“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这个过程中,学生要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问自己:通过阅读我把文章读懂了吗?问自己:阅读后我有自己的想法了吗?问自己:我能在此问题上想到更多吗?和已有的知识连接上了吗?有了这样的阅读思维,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提高,阅读的兴趣也会形成,自主的阅读会变成学生的一种习惯。
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是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一条必经之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任何功课,最终目的都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假如学生进入这样一种境界,能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岂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吗?”我们是在牵着学生的手教他们学走路,却时时刻刻准备放手。所以在教学中研究自主学习,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值得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工作者去关注,去探索。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高级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