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城建设相关问题探讨

2019-08-06 10:12侯依青王世文
市场周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新时代

侯依青 王世文

摘 要:吴中太湖新城作为苏州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努力践行“代表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的建设发展新要求。但在推动新时代新城建设的同时,还需深刻把握太湖新城建设的时代背景,在理念上全面理解“最”的内涵,打造苏州智能化制造服务业高地以及加强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

关键词:吴中太湖新城;最高水平;新时代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6-0078-02

9年来,吴中太湖新城始终坚持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规划,秉承“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先生态后业态、先配套后居住”理念,经过前期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项目招商,大器初露端倪。目前,10平方千米核心区已进入地面建设开局期,其他区域也将进入项目落地加速期。值此重点任务转换之际,如何打造“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就成为当前急需深化认识的首要问题。打造“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吴中太湖新城还需关注时代背景、“最高水平代表”内涵、产业培育路径、保障措施等四个方面。

一、 深刻把握太湖新城建设的时代背景

首先,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太湖新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打造“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的主导逻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吴中太湖新城建设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新城建设目标。特别是吴中太湖新城地处“山水苏州”核心地带,既要高水平满足人民对自然环境与生态文明日益增长的需求,还需有效践行“发展第一要务”,满足人民对收入水平、高质量就业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的需求。自然生态是吴中太湖新城的最大禀赋优势,但如何有效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也是吴中太湖新城建设的最大课题。新城建设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践探索过程,需秉承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展理念,培育绿色发展与生活新模式。

其次,智慧城市和新城镇建设格局是吴中太湖新城建设路径与技术选择的趋势背景。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5G正在加速融入生活与生产,智慧城市也不仅是概念,已进入实践发展阶段。尽管,智慧城市的模式还不成熟,具体路径也无经典样板,但趋势却已经清晰,无法避免。科技改变生活,科技颠覆生产,智慧城市已成为国内外多地新城建设的角力点。打造“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吴中太湖新城前期建设中对智慧城市也多有举措,但当前还需对最前沿技术及其应用实践进行动态跟踪,在新城建设和产业规划中积极布局。此外,实现以城市群为主体、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新时代我国城镇体系建设的主趋势。在新的城镇体系发展格局下,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苏州国际化大都市定位也已明确,这些都是改革开放空间新布局的重要内容,吴中太湖新城建设需有所担当,成为其中重要一环,因此,在新城建设中必须把握城镇化体系发展新格局,主动对接,自觉融入。

二、 在理念上全面理解“最”的内涵

在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的新时代,打造“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的核心内涵,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最”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为苏州“最品质”之作,能有效满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文明发展”的需要。吴中太湖新城基础建设品质和整体规划水平要领先苏州目前最高水平,从吴中太湖新城发展对标的角度看,这个区域可以参照借鉴独墅湖核心区,或国内其他地区,做到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称得上苏州基础设施品质之“最”。

第二,“最”意味着城市建设路径和技术要“最未来”“最智慧”,能有效满足智能化时代生活与生产需要。智慧城市代表了5G时代全球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吴中太湖新城建设应把握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和动态,进行适度超前规划与实践,达到智能化时代国内一流水平,打造智慧时代城市建设趋势的“引领者”。

第三,“最”还应有涵盖“最苏州”的城市性格,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苏州样本。吴中区历史悠久,太湖新城北依七子山脉,南临超120平方千米的苏州湾,新城建设和发展应发挥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本底优势,打造“最太湖”和“最生态文明”的苏州城市范。

第四,“最”还应涵盖经济创新力与竞争力成长“最强区”,打造苏州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新模式。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作为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的“太湖新城”,一定是创新创业活跃和主導产业优势凸显地区,能尽快形成吴中区产业链提升的最强动力,全力培育特定领域对苏州市乃至长三角的辐射带动作用。

第五,“最”还应涵盖最优软环境,打造苏州城市管理水平的标杆样板。一流基础设施的城市还需与一流的城市管理水平相匹配,才能充分实现城市规划功能,释放基础设施“硬环境”的效力,增强居民和企业的获得感与认同度,保持城市的持久活力与吸引力。

总之,“最高水平的代表”应体现为基础设施完善、人与自然共生、智能人文融合、创新创业活跃、主导产业优势突出、城市管理水平一流六个方面,“智能化”“最太湖”与“苏州范”亮点显著,水平达到苏州全市一流高度,功能体现为宜居宜业宜产。

三、 打造苏州智能化制造服务业高地

意欲打造吴中未来的“城市核心”、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核心功能区”,打造“苏州未来城市建设最高水平代表”,吴中太湖新城还需大力加快主导产业突出优势培育,尽快形成较强的产业辐射带动能力。目前,吴中太湖新城提出了“3+3+2”产业发展定位,对此还需进一步制定专项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定位与路径。

从内部看,吴江太湖新城总体规划面积30平方千米,核心区10平方千米,且处于太湖沿线,环保生态要求较高,表面看土地相对充裕,但其实产业可用土地非常稀缺。2018年,吴中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59.79亿元,多业并举财力也恐难以持续。从外部看,吴中太湖新城地处长三角区域是发展优势之一。但从微观来看,其实长三角区域内科技与产业资源竞争也不可谓不激烈,而目前吴中太湖新城的资源集聚优势还尚未经过市场检验。长三角一体化是在深度一体化条件下的对内开放与资源配置,也是区域经济从旧均衡走向更有市场效率的新均衡的过程。实现长三角一体化红利的路径就是将存量资源配置到更加高效的产业与区域,提高产出效率和科创资源的生产能力。吴中太湖新城只有具有国际经济学意义上比较、甚至是绝对利益,才能提升资源使用效率,增加资源集聚吸附与生产能力。

基于以上内部和外部发展环境的分析,一方面,吴中太湖新城应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构建有效市场机制,以市场微观主体活力推动“3+3+2”产业做强做大;另一方面,产业发展还需聚焦聚力某一领域,全力提升重点领域的创新力与竞争力,加速形成资源集聚市场能力。从产业发展市场空间和吴中区产业现实基础看,吴中太湖新城应对智能制造服务业给予重点关注,倾力打造区域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借此推动产城融合格局快速形成。

(一)智能制造服务业具有较大市场空间

从国民生产总值看,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超50%,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已超60%,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其中,在包含第一、二、 三各产业的所有行业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又是保持持续最快增长的行业,且具有绝对优势(注:2018年全年超30%,2019年一季度为21.2%)。从投资结构看,2019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制造业投资、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分别为6.3%、4.6%、11.4%和19.3%(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逐渐增多),投资增速是产业景气度的前瞻指标,可见高技术服务业投资是当前最具要素集聚的发展行业。此外,当前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加快,制造业投入产出的服务化呈加快趋势。国家信息中心网站的分析认为,目前“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业企业中间投入的70%左右,在工业品的附加值构成中,制造加工环节占比越来越低,而研发、设计、物流等服务占比越来越高”(数据来源:2018年我国服务业发展形势分析和2019年展望,刘玉红,国家信息中心)。且同期,服务企业产业链逐渐向制造业延伸,在价值链上处于主导地位的服务企业,凭借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嵌入制造企业共同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尽管,以上统计数据仅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关系的一般分析,并不是智能制造和智能制造服务业关系的直接证明,但是,首先,数据已足以说明制造业增加值和投资增速并不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强风口”,而信息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则是当下成长性最强的产业;其次,随着服务中间投入占制造业投入比重已达到绝对比重,决定制造业招商环境与发展优势的影响因素已悄然发生变革。按照以上结论,可以做出以下逻辑判断:在5G时代,人类将从信息化进入智能化,围绕智能产品和智能制造的智能化服务属于高技术服务业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成为发展最迅速和市场潜力最大的行业。“水深鱼大”,吴中太湖新城区应顺应制造业发展新趋势,聚焦聚力、抢抓市场机遇,快速做大做强,加快培育比较优势突出的主导产业。

(二)具有智能制造服务业发展的相对基础优势

技术和市场是驱动一个行业发展的最终力,苏州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已达3.3万亿元,制造业智能化是必然发展趋势,将对制造业智能化技术、设备与咨询等具有庞大的市场需求,构成了苏州本地智能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区域优势。智能制造服务相关产业绿色环保,符合绿色智能典范城市建设定位,且投资见效相对较快,并具有推动产城融合发展的市场能量,因此,吴中太湖新城还需尽早布局,全力而为。此外,吴中区拥有科沃斯、斯莱克、华软科技、汇川科技、绿的谐波等一批智能制造优势企业,同浙江大学建立了智能制造研究院,未来赛迪研究院和华为软开云也即将落户新城,构成了智能制造服务业发展的基础优势。

加快智能制造服务业高地建设,吴中太湖新城需以服务苏州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为5年行动目标,充分发挥苏州市场优势,培育吴中供给优势,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服务业产业集聚高地。具体对策方面,一方面,吴中太湖新城可借鉴深圳智能硬件产业培育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发展模式,按照“小政府、大社会”服务模式,打造特色产业园和功能产业区,着力加快智能制造服务业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另一方面,需瞄准智能制造服务业世界发展前沿,实施大人才、大企业、大协同、大开放、大生态策略,加速实现产业关键创新资源的集聚与生产,建立知识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有效互动发展机制。

四、 加强组织保障和资金支持

三分謀划,七分落实,而落实的核心在组织能力。最高水平的城市建设也需要最高水平的城市管理组织能力。10平方千米的核心区和30平方千米的全部规划面积,其实非常稀缺。吴中区也可借鉴工业园区开发经验,加快国资向具有市场竞争力主体的转型,完善运行机制,加强国资整合重组,加速做强做优做大,加速国资放大效应发挥,打造类似中新集团、新建园、新时代、元禾控股等优秀国企,为新城高效率建设和未来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主体保障。此外,坚持世界一流水平高起点规划,始终秉承五先五后先进设计、建设与开发理念,不仅要有坚定定力的意愿,还需有坚持定力的能力。其中,重要的一环即是资金的保障落实,为提升融资效率,新城还需争取高层级的创新发展示范区定位,以及紧抓科技与金融政策和市场机遇,有效满足投融资和创新辐射能力培育需要,并实现风险可控。此外,有些细节也需精细系统推敲,例如天鹅岛的命名,一是和金鸡湖、独墅湖比起来,气势雅致已略逊一筹,二是也难以承载太湖特色,打造宣传IP具有一定难度。

参考文献:

[1]王世文.关于加快沪苏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以交通互联互通为视角[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2):32-37.

[2]国家统计局.一季度国民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逐渐增多[EB/OL].[2019-04-17]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4/t20190417_1659936.html.

作者简介:

侯依青,女,江苏昆山人,苏州科技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金融工程;

王世文,男,山西宁武人,经济学博士,现任职苏州科技大学商学院教授、城市发展智库副院长,研究方向:科技金融、产业经济、公司财务。

猜你喜欢
新时代
新时代网络新闻采访特点研究
新时代小学教育管理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创新
基于人才成长的乡镇成人教育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研究
浅谈新媒体环境下电视台出镜记者如何做好新闻报道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