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江南丝竹中的琵琶艺术特征

2019-08-06 13:16候艺航王立扬
艺术评鉴 2019年13期
关键词:演奏艺术琵琶

候艺航 王立扬

摘要:琵琶作为江南丝竹中重要的合奏乐器,拥有丰富的表现力。本文选取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为研究对象,探讨琵琶这门乐器作为江南丝竹的一个重要声部,在其发展演变中担当的角色和发挥的功用;同时以独奏乐器“琵琶”演奏艺术风格中的“丝竹音色”为视角,观察江南丝竹的发展变迁对琵琶独奏艺术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把江南丝竹中的琵琶艺术作为一种文化事象,还原于产生这种文化事象的人文和社会背景中去,对其发展演变作出文化的解释。

关键词:琵琶   江南丝竹   演奏艺术

中图分类号:J63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3-0036-02

江南丝竹是江南地区民间音乐文化一个具有强烈代表性的符号。江南丝竹起初是在茶楼休闲或者家庭娱乐等特定环境下的一种音乐艺术演奏,之后由于演奏环境的更迭,欣赏人群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江南丝竹的演奏风格和技巧也都得到了改进和发展。

一、琵琶在江南丝竹中的地位

江南丝竹音乐使用的乐器众多,最为常见的是:笛、箫、琵琶、扬琴、二胡等。在江南丝竹悠长的旋律中,琵琶作为优秀的弹拨乐器给旋律的平稳增色不少,起到了锦上添花的关键作用。因此琵琶在江南丝竹的演奏中的地位无法取代,它不但保证了整体旋律的流畅,更凸显出江南丝竹旋律圆润清脆的特点。

在江南丝竹中琵琶使用的音区主要为中音区及以上部分,因此琵琶在合奏中的音色十分明朗。琵琶之所以在江南丝竹的演奏中地位重要,也源于它音色和指法的多变,其中常用的指法有:弹、挑、滚、轮、双弹、摭分、半轮、吟、揉、推、拉等,这些技巧对于合奏整体的装饰加花不可或缺。人们把江南丝竹中的琵琶形容成“细琵琶”,这足以说明江南丝竹中的琵琶代表了一种相当精巧和婉转的演奏方式,也从侧面说明在江南丝竹演奏中琵琶发声灵动、稳固、清脆的特点。

二、江南丝竹中琵琶艺术特征

(一)技巧

琵琶在江南丝竹的合奏中即兴演奏手法很常见,当与其他乐器声部在一起合奏时,声部间的差异性产生了纵向及横向维度上的叠置。简言之,琵琶在江南丝竹中的即兴演奏技法有“加、减、抢、让、变”几种。

“加”指的是“加花”,又称“加花字”,即将原来时值较长的音符,通过加花字转变为音符较多、时值较短的形式。

“减”指的是“减字”,又称“吃字眼”是一种减少原来旋律中非骨干音的即兴手法。

“抢”指的是“抢档”,又称“嵌档”,乐器适当加花,或细分节奏,或加强演奏力度。“让”指的是“让路”,即在空档处突出某种乐器。“变”主要是速度、节奏、板式、音色上的变化。这些琵琶的艺术手法让江南丝竹的合奏更加的自然流畅,展现出江南丝竹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音色

音色的丰富多变是琵琶演奏中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总结琵琶的音色可以概括为“尖”“松”“堂”“脆”“爆”等几种音色效果。“尖”是指琵琶在高音演奏时发出的明亮声音;“松”指的是琵琶在弹弦之后的时值长;“堂”指的是琵琶处于低音演奏时候发出的清脆声音;“脆”指的是琵琶出声具有清脆的特点;“爆”指的是琵琶的另外一个具有坚实的出声特点。在江南丝竹演奏中,琵琶的音色主要受到了右手指法的影响,根据演奏节目的不同相对的调整琵琶的音色表现,主要是触弦点的远近,近则高音频振幅大,音色比较明亮清脆;远则相反低音频率增加,音色比较柔美优雅。琵琶的音色是演奏者根据演奏曲目的特点以及琵琶自身所具有的特点进行不同的调整,原则上应做到刚柔并济,以此追求作品曲目的和谐统一。

(三)力度

江南丝竹中琵琶展现的优美精致的特点,除了表演者在音色和整体节奏上的把握还需要表演者的控制和对于整体演奏力度上的变化处理。琵琶中的力度是指在琵琶演奏中音响的强度。在音乐艺术中,强弱对比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其中一者需要另外一者的衬托进而体现。在江南丝竹的中的琵琶演奏力度上一般遵循着顺势渐进,让整体的节奏趋向缓和平稳,避免出现过多的不和谐之处。这也就是人们把江南丝竹叫做“温吞水”的依据。

通常来说,在江南丝竹的演奏中,乐曲中的乐段甚至于一个长音都需要力度上进行抑扬顿挫的变化。在整体角度来看,江南丝竹中的琵琶力度多以温婉为主,但根据不同的曲目仍然会有刚柔并济的存在。江南丝竹演奏中琵琶较多的力度使用方式是渐进式,也就是力度上逐渐加强亦或者逐渐减弱的方式,不会突强突弱,多处地方采用了长音的由强到弱或由弱到强的渐变。这样的表现方式让江南丝竹更加平稳,另外江南丝竹中除了曲目所需的力度强弱变化之外,在合奏阶段,更需要关注每个声部的平衡关系以及在众多声部组织关系。各个声部的主要与次要关系等一些对比要求,从而琵琶演奏者应当把握乐器力度上的变化,跟随对比的不同调整力度的大小,从而达到整体上的平衡和稳定,突出江南丝竹的音乐艺术特色。快慢有致,松紧适度,一张一弛的民间曲调往往是江南丝竹首选的主打特色。

三、琵琶对于江南丝竹发展的意义

琵琶“点”和“线”的音乐形态,让其在江南丝竹中与笛子、胡琴等乐器的合奏更加自然。琵琶声交融于这些声音中,其所具有的独特艺术个性非但没有被其他乐器削弱,反而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强化,这主要归功于琵琶所弹奏出的“点”性音形态,在与其他乐器声线交融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形成了互惠互利的关系,它们相辅相成一同构成了江南丝竹的细腻精致特点,让曲调轻快不浮躁,明亮却很舒心,刚柔兼备。可以说,琵琶的演奏影响着江南丝竹的乐曲表现,它独特的音色让它成为江南丝竹发展强有力的推动力。江南丝竹的演奏是各种传统乐器的一种配合,琵琶因其独特的音色成为其中高效的调节剂。琵琶在润色乐曲的同时,更是对于传统艺术的一种独特诠释。

四、江南丝竹对琵琶艺术发展的影响

江南丝竹对琵琶独奏艺术的发展影响深远。在曲目上,琵琶文板曲目的相当一部分,与江南丝竹曲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曲目或直接来源于江南丝竹曲目(如《普庵咒》《月儿高》《灯月交辉》《汉宫秋月》);或对江南丝竹曲目进行了组合与连缀(如《青莲乐府》);或以江南丝竹风格为基础进行的创作(如现代曲目《春雨》)。可以说,琵琶文曲与江南丝竹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文板”琵琶与“丝竹”琵琶在一定程度上合二為一。

在技法上,江南丝竹的“文板”技法在一直以来的琵琶创作与演奏中有着持续且广泛的应用,在刘德海创作的《每日必弹》中甚至有对“丝竹手型”的着重说明。丝竹手型与技法,概括讲是右手弹挑的触弦,皆以松弛的手掌结合手指,指甲用锋以上偏锋居多,音色上含蓄且余音绵长,弹、挑与夹弹突出,虚板多点缀“半轮”等。

在总体风格上,以推、拉、吟、揉、打、带等技巧着重于音乐韵味的表现,总体风格含蓄内敛、不温不火、委婉而典雅。

五、结语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琵琶之所以在江南丝竹中长久存在且地位重要,皆因其音色明朗且丰富多变,技法精巧而灵活,能容易地进行加花变奏等一系列即兴性演奏;且力度刚柔并济、富于张力。以上这些特点使琵琶在江南丝竹的合奏中承担着高效的调节作用。反观当代琵琶艺术的发展,也从江南丝竹这种传统音乐文化中不断地吸取养分,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一部分,琵琶以其独特的魅力和良好的发展态势,诠释了对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甘涛.江南丝竹音乐[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5.

[2]齐琨.江南丝竹[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

[3]伍国栋.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

[4]刘德海.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李民雄.民族器乐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6]王子展.江南丝竹发展史[J].人民音乐,1989,(09):35.

猜你喜欢
演奏艺术琵琶
我和我的琵琶
琵琶你好,琵琶
也说“琵琶声停欲语迟”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拉威尔水中嬉戏的演奏艺术
板胡演奏艺术中的技术运用
钢琴演奏中如何缓解心理紧张情绪
现代小号的演奏艺术分析
论竹笛演奏艺术的“技、韵、情”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