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煤炭资源协同开发策略研究

2019-08-06 03:40蒋高鹏芦翠杰
国际贸易 2019年6期
关键词:煤炭资源消费量化石

蒋高鹏 童 磊 芦翠杰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各国之间合作交流,当今的世界格局进入深度调整期,大国之间的政治博弈更加激烈,经济摩擦频繁发生。中国经过改革开放40年的高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逐渐放缓,开始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受内部投资加大、需求增长放缓的影响和外部经济的冲击,煤炭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的问题,如何解决各种问题,有效应对内外部挑战,推动煤炭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竞争力,成为煤炭行业面临的重要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强调相关各国要打造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2015年3月,我国政府对外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中外合作的多个重点,指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化石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能源供给分布与需求分布来看,其地理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即能源的产地与消费地存在着一定的错位,这也促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贸易的迅速发展。就石油的供需现状来看,亚太地区是最大的石油消费地,而中东地区是最大的石油产地,这就导致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的生产与消费存在地理位置上的错位问题,也称为产消差,即供需存在差异。

图1表示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差值,正值代表国家化石能源生产量大于消费量,负值表示生产量小于消费量。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中国的化石能源需求缺口最大,达到了10.62亿吨油当量,而俄罗斯联邦的化石能源生产能力超过自身需求量6.25亿吨油当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整体上生产与消费出现空间分离,能源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流动可补充消费缺口[2]。并且从实际能源消费情况中可以看出中国、印度、土耳其、新加坡均是消费大国,而能源供应大国是俄罗斯、沙特阿拉伯、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所生产化石能源除能够供应自身消费外,还进行大规模出口,属于能源出口型大国。区域能源供给与需求的分离促进了区域能源贸易量的增加。就“一带一路”沿线能源分布来看,未来基于“一带一路”沿线的能源贸易发展将会有很大的潜力。

图1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一次能源产消差

因此,需要深入研究分析我国煤炭行业参与国际煤炭市场的竞争能力,充分发掘并强化利用自身优势,理性看待并着力弥补现有劣势,需求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合理设计我国煤炭行业参与“一带一路”竞争的发展路径,进一步“走出去”参与竞争,通过“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转型升级。

一、“一带一路”倡议下全球能源格局调整趋势

全球能源格局是全球能源的基本构成特征,包括能源总体供求形式、能源消费结构、区域能源供需结构。2017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强劲增长,增长率达到2.2%,增速高于2016年的1.2%,为2013年以来最快增长,也高于近10年平均增速1.7%,主要由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引领,煤炭在消费结构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世界能源结构优化转型持续加速。

(一)全球各区域能源消费格局演变及发展趋势

目前世界能源供求来看,在未来较长时期内,全球能源消费有充分保障。据《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的统计,2017年,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78%的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常规能源已探明可开采储量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年限分别为51年、53年、134年。2017年,石油、天然气、煤炭三大常规能源产量增加分别为0.5%、4.0%、3.2%。此外,随着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核能等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增强,全球能源总体供给将会不断提升。

从能源需求能力来看,全球能源消费增速逐步放缓。2016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增长率为1.2%,比2015年增加了0.2个百分点,低于近十年平均增速0.5个百分点。近几年的能源消费放缓,一方面与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众多发达国家调整经济结构、推广节能技术以及提升能源利用率有关,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全球能源消费的增加[3]。

2017年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率为2.2%,比近十年平均增速高0.5个百分点,达到2013年以来的最大增速,这一增长主要是受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反弹的影响,尤其是受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增加的影响。分品种看,天然气领涨全球能源消费,其次是可再生能源和石油。中国能源消费增长3.1%,连续17年成为能源消费增量最大的国家。其中,中国对于天然气的消费成为推动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最主要因素,2017年天然气消费增速超过15%,约占全球天然气消费增长的三分之一。

煤炭消费自2013年以来首次出现增长,增长率为1.0%。主要增长来源为印度,增长幅度为4.8%,中国煤炭消费在连续三年下降后首次迎来增长,增长幅度为0.5%。就世界煤炭总产量而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煤炭产量占比约为70%左右,2017年中国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6%,印度占比为8%,印度尼西亚占比为7%,俄罗斯占比为5%。“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全球煤炭的生产中心。图2展示了世界主要区域近几年的一次能源消费情况。亚太地区一次能源消费引领世界能源消费增长,2017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57.4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42.5%。北美洲地区2017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27.73亿吨油当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20.5%,欧洲国家2017年一次能源消费量为19.70亿吨油当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量的14.6%。北美洲国家2017年能源消费总量较2016年增加0.39%,其中可再生能源增速为13.12%,水电增速为9.9%,煤炭消费量呈下降趋势,2017年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2.2%。

综上所述,未来化石能源仍然是世界上主要的一次能源,石油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的地位将会继续保持,而随着天然气使用增速的不断提升,终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替代煤炭,成为全球第二大能源。随着清洁能源的不断发展及亚洲各国经济的迅速崛起,煤炭能源消费增量最终会往亚洲地区转移。“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可以加强同沿途各国的战略合作,为国内过剩产能输出和国外优质资源引入提供了便利条件,进一步调整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持续深化落实“一带一路”倡议,加强同沿途各国的沟通、合作,对于我国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促进国内能源转型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二)世界能源消费中心正快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2012年,英国BP公司在发布的《Energy Outlook 2030》统计中认为,到2030年发展中国家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将占到世界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93%。其中,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型发展中大国将会为全球能源消费做出重大贡献。

2017年世界化石能源总消费115.09亿吨油当量,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59.3亿吨油当量,占全球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52.45%,贡献了超过一半的化石能源消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消费了39.9%的石油、45.9%的天然气和72%的煤炭,亚太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费为44.18%,占比较大。而中东、非洲、南美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分别仅占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总量的7.73%、3.57%、4.35%,消费量较低。中国、印度和俄罗斯在世界石油消费方面分别排第二、第三和第五。俄罗斯和中国在天然气消费方面排世界第二和第三。中国在煤炭消费方面以占全球50%比重位列第一,而印度占全球10.6%的比重排第二。这两个国家在全球煤炭消费中占比超过60%。

图2 世界主要区域2007—2017年能源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从1987—2017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费来看(见图3),欧洲和美洲国家的化石能源消费呈逐年下降趋势,亚太地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消费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中东、南美洲、非洲地区的化石能源消费一直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世界石化能源消费比重由1987年的38.23%上升到2017年的52.45%。由此可见,世界化石能源消费重心正快速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转移。

2007—2017年中国化石能源消费量呈递增的状态(见图4),2017年化石能源消费量达31.32亿吨油当量,占全球化石能源消费量的23.2%,同比增长2.7%。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未来能源消费量会不断增长。据预测统计,2017—2035年亚太地区将保持2.1%的平均增速,到2035年亚太地区化石能源消费量占世界化石能源消费量的比重将达到48%,增速主要来自于中国和印度,随着两国经济的崛起,将占到未来全球能源消费增长的一半以上。

图3 世界各主要地区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图4 中国2007—2017年化石能源消费情况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图5 世界各主要区域煤油气消费占比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随着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其经济结构也进行了重大的优化调整,逐步向低能耗高产出的方向发展,高能耗的产业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一带一路”沿线多为发展中国家,随着工业的发展对化石能源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逐渐成为未来能源需求的增长区域。作为未来能源生产和消费的中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未来的能源合作贸易发展潜力巨大。

(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并有增长势头

区域的能源消费结构受其自身的资源禀赋影响,例如亚太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因此煤炭在其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较高。中东地区的油气资源丰富,因而其能源消费结构中油气的比重较高。欧洲的天然气资源丰富,因此其消费结构中的天然气比重较高。

如图5所示,在亚太化石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消费所占比重最大,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和印度是煤炭生产大国,煤炭产量丰富,另一方面是由于亚太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居多,能源消费多以煤炭为主,而“一带一路”国家多为亚太国家,因此沿线国家整体煤炭消费量较大。而北美洲和中南美洲由于受资源禀赋的影响,其石油消费所占比重较大,中东地区石油和天然气消费所占比重较大。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化石能源消费来看,煤炭消费占比为47%,高于世界平均煤炭消费水平,石油消费占比为29%,天然气消费占比为24%,均低于世界平均消费水平。

如图6所示,与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相比,随着对全球生态环境的重视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应用。2017年,可再生能源同比增速均值为17.4%,远超其他能源;北美洲、中南美洲等地区煤炭消费同比为负增长;亚太地区煤炭消费同比增速为1.3%,远超其他区域,其中印度煤炭消费同比增速为4.5%。

如图7所示,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亚太地区2017年煤炭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比重为74.5%,同比增加0.5个百分点,亚太地区几乎一半的国家处于“一带一路”沿线,根据其与亚太地区的上升幅度来看,亚太地区煤炭消费比的上升直接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煤炭消费量增加,可见处于工业化发展高速期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碳排放的成本尚未对其燃料选择产生重大影响。北美洲地区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由2016年的10.0%下降为2017年的9.7%。就煤炭消费而言,煤炭市场经历低谷期,尽管2016年煤炭价格止跌回升,但整体市场需求表现低迷。2014年煤炭需求增长转弱,2015年国际煤炭贸易也迎来了20年来的首次萎缩。随着亚洲地区经济的不断发展,煤炭消费将加速向亚洲转移,并将在未来几年持续下去。煤炭生产、需求、贸易以及所有相关的技术和金融业务将从欧美逐步退出,转而向亚洲集中。

图6 世界各区域2017年消费增速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的机遇

1. “一带一路”沿线煤炭消费量逐年增加,有助于减轻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

2000—2013年为我国煤炭发展的黄金时期,我煤炭产量年均增加超过2亿吨,年平均增长率高达8%;2014年,我国煤炭产量14年来首次出现了减少,产量较上年下降了2.6%。英国石油公司发布《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显示,中国煤炭2014年度的消费增长率为0.1%,较过去8%增长率下降明显。2014年开始,我国煤炭行业进入低谷,产能过剩导致国内煤炭滞销,亏损企业超过70%,给煤炭行业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经济体,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较为落后,“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任务就是帮助沿线国家建设公路、铁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对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必然会拉动对钢铁、有色金属等产业的发展,扩大我国煤炭的出口贸易,缓解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据统计,目前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表达了合作的意愿,30多个国家同我国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铁路、公路、航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制造领域合作,这必然带动参与各国对钢铁、有色、建材等大宗商品的市场需求,拉动对国内煤炭的需求。2017年中国煤炭贸易出口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中,印度尼西亚和印度是我国最主要的出口国,而且占到我国煤炭出口总额的4.77%(见表1)。

2. 有利于开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质煤炭资源,降低我国煤炭开采成本

就世界煤炭资源分布来看,优质、丰富的煤炭资源多分布在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乌克兰等国家,除去美国和澳大利亚,“一带一路”倡议基本覆盖了这些煤炭资源禀赋优质的国家,这给我国进口优质的煤炭资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工业发展水平较低,在煤炭资源开采利用、采煤设备制造、采煤工艺技术、工程服务等方面发展相对落后,与此相比,我国煤炭开采技术工艺等各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通过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合作,一方面可以为我国煤炭资源走出去创造机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进口国外优质煤炭资源,为有效开发国外优质煤炭资源提供合作平台。2017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我国煤炭进口的最主要国家,两国占我国煤炭进口总额的69.77%(见表2)。

图7 世界各区域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比重

数据来源:《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

3.有利于提升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煤炭国际品牌

我国众多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打造了“资源开发—资源运营—物流贸易—产业金融”全产业链的管理能力,已经完全具备“走出去”的能力和条件,如神华、中煤、兖矿等多个大型煤炭集团都已打开国际市场,通过海外煤炭项目收、并购积累了丰富的国际项目运作经验。作为世界上重要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我国在煤矿资源开采、大型矿山生产设备的制造、煤炭仓储物流、煤炭深加工等领域都有深厚的积累,各项技术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竞争优势突出,为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基于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为我国大型煤炭企业进一步开拓国际煤炭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有利于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布局,搭建国际化业务平台,打造中国煤炭国际品牌。作为国内大型煤炭公司海外并购的第一成功案例,兖矿集团于2004年成功收购澳大利亚的澳思达煤矿,通过多年国际煤炭运营的摸索与学习积累了丰富的海外项目运营经验。2017年,兖矿集团收购力拓联合煤炭,进一步加深了国际化发展进程。

表1 2017年中国煤炭贸易出口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表2 2017年中国煤炭贸易进口的“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发展的挑战

1.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加剧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由于资源储备丰富,战略地理位置突出,是世界各国竞争的重要地域,也是众多大国存在分歧的敏感地域。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美国等大国的政治干预和影响。近几年,美国通过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签订(TPP)等手段来干预亚太经济发展以促进美国经济发展,力图构建符合美国利益的亚太政治格局[7]。印度作为“一带一路”沿线重要的国家,由于受西藏边界问题及国力发展差距的影响,中、印两国之间的关系也存在政治博弈风险。“一带一路”沿线存在的国际地缘政治博弈风险给“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施带来了一定的阻碍和风险。

2.沿线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

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政治体制来看,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存在较大的差异,例如泰国、蒙古国等国家为君主立宪制,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富汗等国家为总统制,新加坡、土耳其等国为议会共和制,中国、越南等国为社会主义制度。政体的差异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参差不齐使得沿线国家政局较为动荡,在沿线65个国家中,长期处于战乱中的国家有7个,分别为伊拉克、叙利亚、巴勒斯坦等国家,而近10年出现动乱或政治冲突的国家有22个[8]。政局的动荡不安直接导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水平发展存在较大差异,与此同时国家主权信用状况也令人堪忧。通过国际四大评级机构的评级可以看出,沿线国家的信用级别普遍较低,且存在某些国家信用级别可能会继续下调的风险,这些情况都增加了投资的风险程度,这也给“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风险。

3.宗教信仰、文化冲突此起彼伏

“一带一路”沿线许多国家都有自身的宗教信仰和文化,这些独特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与我国文化习俗有着巨大的差异,这些差异如果处理不当很可能成为我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需要面对的风险。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信仰现状来看,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为主,除此以外,还有细分的多种其他教派。宗教信仰的差异也导致不同国家之间存在信仰冲突,尤其是中亚的众多伊斯兰国家之间,多存在因信仰不同引发的政治冲突,造成了地区的不稳定。随着宗教信仰的发展,由于宗教极端思想主导的恐怖活动也日渐猖獗,增加了区域的不稳定性。不同的宗教信仰所衍生的文化习俗不同,同时也衍生出众多的文化禁忌,如果不提前了解这些文化禁忌,会严重影响我国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

4.法律法规缺失,国际维权困难

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多数国家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为发展中国家,法律体系发展状况也各不相同,沿线国家共涵盖三大法系,由于法律体系发展水平不同,各国在对外贸易、投资领域、税收管理等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程度也不同。有的国家为了保护本国产业的发展,对于外资的进入管制严格,也有公信力较差的国家,对外来企业强制征收额外的税费,还存在本国某些利益集团联合起来打压外来企业,甚至利用法律漏洞来欺诈外来企业。在进行国际投资项目合作中,有的东道国在对项目的收益和风险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偏袒本国企业,在处理国际贸易纠纷的过程中故意拖延,从“一带一路”合作的项目来看多是大型的基建项目,合同周期多达几年甚至几十年,一旦出现纠纷,对于我国企业维权工作的开展非常不利。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煤炭资源协同开发策略

(一)结合“一带一路”倡议,制定煤炭“走出去”发展策略

随着 “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深化,为了提升煤炭行业全球化发展水平,必须在跟随“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上,制定煤炭行业的发展策略和发展路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开拓煤炭“走出去”发展路径,并争取纳入到国家对外发展规划中去,发挥我国政府在“一带一路”发展倡议中的引领作用,最大程度的争取沿线国家的政策支持,规避项目开展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政治和法律风险。与此同时,我国煤炭行业主管部门应结合“一带一路”发展倡议制定符合我国煤炭行业实际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大力支持我国煤炭企业打入国际市场,尤其对于大型煤炭企业加强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有实力的企业先走出去。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应加强对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研究分析,挖掘潜在的市场机会,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制定针对性的国际化发展路径,以扩大未来发展市场,提升企业国际化竞争力。

(二)加强同沿线国家的互惠合作,提升资源深加工能力

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来看,多数国家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质优良,其中一些国家已与我国建立起合作关系,我国大型煤炭企业开始进入开展合作。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发展,我国煤炭企业应加强同沿线国家的资源开发合作和技术沟通交流,不断创新同沿线国家的合作模式,开拓新的合作领域,实现从煤炭开采、加工、运输、贸易等全产业链的合作往来,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现彼此之间的互利互惠、合作共赢[9]。同时,针对不同的煤炭资源国家,采取不同的合作经营策略,充分利用我国煤炭企业所具备的优势,引入国外优质煤炭资源,同时加强煤炭资源的就地加工率,提升我国煤炭资源的深加工能力,进一步扩展煤炭产业链,实现我国煤炭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三)积极引入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努力推进精细化管理

我国煤炭企业在积极走出去的同时,应努力提升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水平和能力,提升我国煤炭行业在国际煤炭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领航作用,加大对煤炭资源发展核心技术的研究和创新,建立和完善煤炭行业的科技创新管理体系。同时,积极引入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改善传统煤炭行业的发展路径和粗放化管理模式,促进煤炭行业的转型升级,逐步向现代科学化程度高、管理精细化水平高的发展模式转变。通过高新技术的引入和应用来提升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为我国煤炭企业的“走出去”战略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撑,最终提升我国煤炭行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实力。

(四)积极参与贸易规则制定,打造公开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

“一带一路”倡议得以落实的关键在于制定科学、合理的贸易规则,我国作为“一带一路”发起国,应发挥带头者的作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贸易规则的制定,为沿线国家创造一个平等、透明的贸易环境。就我国对国际法律体系的研究来看,对于英美法系的研究较多,而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法律法规的研究较少。因此,在“一带一路”倡议深化落实的过程中,应该加强对沿线国家法律法规的研究,加深彼此的交流,根据战略实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可行的法律制度体系,积极吸收国际上较为先进的贸易规则及相关内容,减少可能发生的贸易纠纷和冲突,为加强沿线国家贸易往来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平台。同时,针对贸易合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纠纷,提前制定相应的争端纠纷处理机制,使各项业务的开展有法可依,也为我国煤炭企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提供法律制度保障。

四、结论与展望

中国是传统的煤炭产出大国和消费大国,煤炭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面临着产能过剩、生态约束等一系列问题,“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可为我国煤炭行业提供难得的转型机会。

随着全球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不断增强,全球能源总体供给将会不断提升。而从能源需求能力来看,全球能源消费增速逐步放缓。同时,世界一次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逐渐降低,而可再生能源占比逐渐提高,在能源结构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沿线煤炭消费的增加,减轻国内煤炭产能过剩的压力;同时开发沿线优质煤炭资源,降低我国煤炭资源开采成本;并且有利于提升我国煤炭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打造中国煤炭国际品牌。但是也面临着国际地缘政治博弈不断加剧、沿线国家政治局势动荡不安、宗教信仰和文化冲突此起彼伏以及法律法规缺失,国际维权困难等重要挑战。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多数对于煤炭资源的合作开发利用有较强的愿望,但资金、技术、装备以及基础设施落后等因素制约了煤炭工业的发展,要抓住机遇,发挥我国在资金、技术、装备和制造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并且加强同沿线国家的互惠合作,提升资源深加工能力。还要引入现代化互联网信息技术,提升生产管理的精细化。最后积极参与贸易规则制定,打造公开透明的国际贸易环境。

猜你喜欢
煤炭资源消费量化石
韩国电企2月份煤炭消费量同比下降18.5%
魏贤勇:煤炭资源高效利用的科学发展观
环境保护视域下的煤炭资源绿色开采
保护性开发利用高铝煤炭资源的必要性及相关建议
2014年全国纸及纸板生产量为1.0470亿吨
煤炭资源枯竭矿井煤层气资源量估算方法研究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N2015083 中国铜铝消费量料在未来十年达到顶峰
2012年我国能源消费量为36.2亿吨标准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