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18年中非贸易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2019-08-06 03:40田伊霖
国际贸易 2019年6期
关键词:中非非洲贸易

田伊霖 武 芳

非洲是中国的全面战略合作伙伴,是“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持力量和落脚点。贸易增长是非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非洲联盟(以下简称“非盟”)“2063年议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自2009年以来已经连续十年保持非洲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地位。推进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既是提升非洲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助力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助推“一带一路”贸易畅通、民心相通,促进中国外贸平衡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切实路径。

一、中非贸易发展的现状及特点

2018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快速增长,特别是自非洲进口显著提升。中国同非洲主要贸易伙伴国进出口总额呈上升趋势,同时贸易结构保持稳定。

(一)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

2014年之前,中非贸易连续多年实现快速增长,并于2014年当年达到2219.4亿美元的历史最高值。但此后两年,受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震荡的影响,中非贸易额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进出口总额在2016年跌至1489.6亿美元,较2014年下降约32.9%。2017年,在大宗商品价格回稳及世界经济复苏的大背景下,中非双边贸易额止跌回升至1700.0亿美元。2018年,中非双边贸易总额大幅提升,再次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非进出口总额为2041.9亿美元,同比增长20.1%;其中,中国对非出口总额为1049.1亿美元,同比增长10.7%;自非进口总额为992.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非贸易涨幅高出中国同期外贸进口涨幅15个百分点,在中国对全球各地区贸易中涨幅最高;同时,中非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总额中的比重达到4.4%,较2017年提高约0.3个百分点(见图1)。

(二)中国贸易顺差显著降低

近年来,中国采取多项进口促进政策,保障中国自非进口。如对非洲已建交的33个最不发达国家实行97%输华产品零关税,充分发挥中非多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作用,优化进口通关流程,提升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等,进口促进政策成效显著。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国自非进口额攀升至992.8亿美元,同比增幅超三成。中国自中非贸易前十位的国家进口均呈增长态势,平均增幅高达68.6%。其中,自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的进口翻倍增长。自非洲进口额的增加直接导致中国对非洲贸易顺差由2017年的194.8亿美元降低至56.3亿美元,同比大幅降低70%。中国自非洲进口占中国进口总额的比重由2017年的4.1%提高至4.6%,提高了0.5个百分点。

(三)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总额均有所提高

中非货物贸易覆盖了非洲60余个国家和地区。2018年,中国在非洲地区主要贸易伙伴分别为南非、安哥拉、尼日利亚、埃及和阿尔及利亚等。上述五个国家2018年同中国贸易总额约1098.0亿美元,约占中非贸易总额53.8%。其中,南非仍为中国在非洲的最大贸易伙伴、进口来源国和出口市场国。据中国海关统计,2018年中南双边货物贸易总额约435.5亿美元,同比增长约11.2%。其中,中国自南非进口额约为272.9亿美元,同比增长12.1%;对南非出口162.5亿美元,同比增长9.6%。同时,中国同非洲其他主要贸易伙伴的货物贸易总额均有不同幅度的提升。

利比亚和刚果(金)是中国在非主要贸易伙伴中进出口总额增幅最大的两个国家。其中,中刚双边贸易总额达74.4亿美元,同比增幅高达75.6%。而利比亚在历经战乱和解禁后,同中国的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发展,大量自中国进口机械、通讯设备等基础设施建设所需物资。2018年,中利双边贸易额为62.1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160.3%(见表1)。

图1 2012—2018年中国与非洲的双边贸易情况

数据来源:根据海关数据计算得出。

表1 2018年中国与非洲前十位贸易伙伴进出口统计表

数据来源:商务部。

(四)贸易商品结构总体稳定

2018年,中非进出口主要商品类别与2017年基本保持一致。中国出口主要产品仍为机电产品、轻纺产品、贱金属及其制品、高新技术产品等。伴随着非洲工业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对非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其中,2018年中国对非机电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45%,同比增长约10.9%;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约10%,同比增长约21.2%。此外,2018年,中国对非洲矿产品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了40.2%,达14.7亿美元(见图2)。

中国自非进口产品仍以矿产品、贱金属及制品、纺织品原料及制品为主。2018年,中国自非进口矿产品额占中国自非进口总额的65%,同比增长了36.4%。近年来,中非海关、质检部门通力合作,实现了南非牛肉、玉米、烟叶、葡萄、柑橘,坦桑尼亚水产品、木薯干,马达加斯加斑节对虾,埃及鲜食葡萄,纳米比亚牛肉等农产品输华检疫准入,为中国扩大非洲特色农产品进口创造了便利条件。在此背景下,2018年,中国自非洲农产品进口同比增长20.9%,达到了34.7亿美元(见图3)。

二、中非贸易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从宏观层面来看,全球经济持续复苏、大宗商品价格阶段性回升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非贸易的发展,而以历届中非合作论坛务实举措为主的政策红利不断释放,中非各领域合作不断加速以及非洲区域一体化对贸易活力的激发,则是助推中非贸易发展的深层次原因。与此同时,也应警惕贸易摩擦可能对中非贸易产生的负面影响。

(一)正面影响因素

1.中非合作政策红利不断释放

中非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举办了七届部长级会议。在历届论坛上,中国政府均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推进中非合作的举措。特别是2012年以后,随着论坛机制的日益成熟和完善,推出的举措更为全面和务实。2015年12月,习近平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上提出,中国将与非洲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基础设施、金融、贸易和投资便利化等领域共同实施“十大合作计划”。

图2 2018年中国对非出口商品结构

数据来源:商务部。

图3 2018年中国自非进口商品结构

数据来源:商务部。

2018年9月,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围绕“合作共赢,携手构建更加紧密的中非命运共同体”这一主题,提出了中非合作新思想,为中非合作注入新理念;并用“八大行动”阐释了未来三年和今后一段时间中国同非洲国家开展合作的主要路径。

“八大行动”与中非贸易发展紧密联系。其中,“贸易便利行动”将通过扩大非洲商品特别是非资源类商品的进口,支持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建设,推动中非电子商务合作等途径,推动中非贸易再上新台阶。而其他行动的实施,也将极大助推中非经贸关系进步。如“产业促进行动”通过在华设立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为中非经贸往来构筑平台;“设施联通行动”保障中非共同实施一批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重点项目,支持非洲国家更好利用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金融资源。这些举措将在延续以往政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发挥中国比较优势、契合非洲战略需求,也将对中非贸易合作产生更加积极的影响。

2.中非各领域务实合作不断加快

当前,非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很大,而中国有很多质优价廉的装备和产能。因此,近年来,中非间围绕着基础设施与园区建设开展的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进,这为中非贸易的推进提供了源动力。目前,中国已经成为非洲重要的投资来源国、基础设施的最大承建方和融资国。据商务部初步统计,2018年中国对非洲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为31.6亿美元,同比增长2.9%;中国在非新签合同额784.3亿美元,同比增长2.5%。对非投资和承包工程带动了配套设备、生活物资、建筑材料的出口,提升了非洲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此外,运输、旅行等服务贸易的发展对于中非贸易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非间航空和旅游合作的发展,直接推动了双方经贸人员往来的便利化;而“互联网+外贸”等电子商务新模式的发展,也有效降低了贸易成本,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提升了商品流通效率。

3.区域一体化激发非洲大陆贸易活力

近年来,非洲一体化进程成效卓著。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AfCFTA)、非洲单一航空运输市场以及人员和商品的自由流动是非洲一体化速度加快的三大标志。在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方面,自2018年3月非盟峰会上44个非洲国家签署成立非洲自贸区的协议以来,截至2019年2月,已有20个国家批准该协议的实施。再有两个国家批准,该自贸协议即可启动实施。届时,非洲国家之间90%的货物和服务商品都将获得减免关税的待遇。在单一航空运输市场方面,2018年1月,非洲单一航空运输市场正式启动。目前非盟55个成员中已有23个签署了单一航空运输市场相关文件。在商品和人员自由流动方面,《2019年非洲经济展望》指出:“过去20年,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边境通关措施导致的贸易障碍已显著降低,如进一步取消目前实施的双边关税,将使非洲区域内贸易增加15%以上。”

同时,非洲各区域组织也在积极制定区域贸易政策、削减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促进人员和货物自由流动、降低贸易成本。以东非共同体(简称“东共体”)为例,2018年7月,东非共同体开启了共同对外关税,允许成员国在该地区以零关税或更低的关税出口产品。2019年2月,东非共体统一货币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6个成员国首脑签署了《东非货币机构法案》,决定成立东非货币机构负责筹备实施该计划。东非共体还拟于2019年3月至6月间,对成员国的咖啡、茶叶、可可及园艺产品的出口规定进行修订,以解决相关产品出口问题。

此外,近年来非洲大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取得了重大进展。2018年,肯尼亚启动了蒙巴萨港修复升级项目;莫桑比克开通新公路,提升贝拉港货物集散能力;非洲首条高速铁路——摩洛哥丹吉尔至卡萨布兰卡高铁通车。这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都极大促进了地区货物和人员的自由流动,激发了非洲大陆的贸易活力,带动了中非贸易的顺畅进行。

(二)负面影响因素: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中非贸易发展隐患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特别是贸易摩擦成为全球经济面临的最突出的不确定因素。IMF预计,在严峻情况下,贸易摩擦升级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降低全球经济增长率约0.8%。在中非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贸易摩擦可能成为中非贸易发展的隐患。例如,历史上南非是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最早也是最多的国家之一。中国贸易救济信息网数据显示,1995年至今,南非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原审立案累计49起,涉及化学、金属及非金属制品、钢铁、农产品等多个领域。此外,自1995年起,埃及也累计对中国发起43起贸易救济原审立案,且案件数量自2011年至2016年呈快速上升趋势。同时,当前埃及外贸逆差逐步扩大。据埃及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0月,埃及对外贸易逆差达到4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2%。而2018年,中国对埃及贸易顺差高达101.6亿美元。在此趋势下,中国应警惕非洲国家对我发起反倾销等贸易救济调查。

三、推进中非贸易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展望未来,非洲经济未来仍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从外部因素看,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代表的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发达经济体利率正常化以及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不稳定均对非洲经济发展构成了一定的威胁。从内部因素看,非洲发展压力主要来自一些国家的债务危机、安全和移民问题以及大选带来的不稳定因素等。此外,埃塞俄比亚空难也折射出非洲国家基础设施薄弱的现状,影响投资者信心。非洲经济的结构性风险仍可能对中非贸易产生较大影响。建议中国政府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推进中非贸易。

(一)进一步削减贸易壁垒

大幅削减进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是扩大进出口贸易规模最直接的手段。自2005年起,中国开始逐步给予非洲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60%、95%和97%税目输华产品零关税待遇。目前,已有33个非洲国家享受97%税目产品的零关税待遇。

通过对中国自非洲进口壁垒的分析,发现目前仍然存在的关税高峰主要集中在粮、棉、油、糖等系统例外产品,以及聚乙烯、核心零部件、机床等敏感产品。这些产品进一步放开的空间不大,但在配额的使用方式上还有改善的空间。同时,对于不享受特惠税率的国家,可在对方具有较强出口潜力和强烈出口诉求、中国存在大量需求且不构成产业冲击的特色农产品领域,考虑完全取消关税。

以木薯为例,非洲木薯产量和播种面积均占世界一半以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木薯进口国,随着淀粉、酒精及其深加工工业发展,对木薯的需求逐年增长。目前中国对木薯类产品进口最惠国税率维持在5%~15%的水平,但进口主要集中在协定税率为0的东盟国家,也就是说大部分产品都是以零关税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未来取消该类产品关税的做法应完全可行。

(二)加强政府间务实合作

针对中非贸易商品的标准不一、通关流程复杂、机制性合作不足的问题,加强与非洲国家在相关领域的双边务实合作,为中非贸易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海关与质检领域,与重点国家建立海关当局交流机制,争取签署全面深入的合作协议;试点推进地方海关合作,深化关际之间监管互认、执法互助、信息互换的“三互”合作;推动与更多非洲国家开展海关行政互助合作。积极推动与非洲国家建立质检信息通报和交流制度,建立和完善质检与标准协调合作机制。针对不同国家特点,在双边层面着力推动不同重点产品和领域的质检标准合作。对于埃及、南非等国内技术标准众多,工业化程度较高国家,主要在标准化、质量监督和合格评定等领域深化合作。对于坦桑尼亚、塞内加尔、莫桑比克、马里等农产品出口较多,但农产品生产和处理流程不规范的国家,着力加强对当地输华主要农产品的检验检疫和技术法规的探讨,为其提供食品农产品的检验检疫设施和设备,开展农业生产示范和人员技术培训。此外,针对双方贸易产品质量不高和知识产权问题,推动中国与非洲国家的质检执法合作,加大打击假冒侵权产品合作力度,加强疫情监测防控。

在商务领域,尽快开展与非洲国家和地区组织的投资保护协定签署和更新工作。对有关“投资”、“投资者”的界定、有关“征收”条款的内容等做进一步的细化,同时加入“充分保护与安全”条款,并明确约定争议的解决方式。适时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与签署。选取对外商签自贸协定经验较多和较为开放的国家,或对中国市场和投资依赖度较大的国家,如摩洛哥、肯尼亚、埃及、埃塞等,结合对方关切和我方诉求,开展双边自贸协定谈判。谈判中需要关注伙伴国核心利益,对农作物及初加工的农产品、矿产品、工业品做出优先安排和更大让步。增加谈判内容的广泛性,将发展援助、贸易补偿、基础设施、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我方具有比较优势的内容涵盖到谈判当中,增强谈判的吸引力。

在标准领域,利用中国的市场和技术优势,开发非洲的劳动力和资源潜力,增加产业链中端环节向非洲的转移,并将生产加工和产品销售有机联结,推动非洲伙伴国依托其资源优势,按照中国标准进行农产品、水产品、工业品、矿产品的初级加工生产,为符合标准的产品打造快速通关“绿色通道”,使非洲国家最大程度享受中国“大市场”带来的巨大利益。以此引导非洲国家接受中国质量标准,并拉动自非洲高附加值产品的进口,提升非洲国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

(三)创新经贸合作模式

在贸易领域,充分利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优势,通过电商平台和自营模式,为中国与非洲的特色产品提供进入对方市场的商业机会。近期应着力支持中国电商企业在非洲建立电商平台、物流采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和海外仓等设施。将电商平台、基地和海外仓建设纳入外贸转型升级支持范围;加强与非洲有关国家的政府间磋商,出台有针对性的双边协定,为企业建立电商平台、基地和海外仓提供法律保障;鼓励金融机构对企业提供更多低利率的融资支持;发挥驻外机构和商协会的资源优势,为电商平台、基地和海外仓的建设、运营培养人才;推动海外仓由单纯的代收、发运功能,向集中转、退换货、加工、维修、分销、金融等为一体的新型仓库转变。

在投资领域,基于当地优势,发展更为紧密、更长链条的产业合作。当前,中非产能合作主要围绕基础设施、能源矿产等领域开展。这些项目规模宏大,投资额动辄在上亿美元,对带动中国优势产能输出、改善当地生产条件意义重大。但从短期看,由于对当地农牧渔畜等优势资源利用不足,最终产品也并非主销中国,对带动双边贸易发展效果不彰;与普通民众的经济状况联系不够紧密,民众也难有很强的获得感。同时,中国已经成为非洲最大的基础设施承建方和融资方,进一步拓展大项目的空间有限、压力巨大。对于已进入非洲市场的基建企业而言,受严苛的外汇管制所限,工程款往往无法汇回国内,也亟需在当地开发优势产品,将积淀资金转化为现实收益。因此,可考虑在继续推动产能合作的同时,发展更为紧密、更长链条的产业合作,支持企业在非洲建立农牧渔畜特色优势产品的供货基地或加工基地,推动其加入以中国为最终产品市场的产业链。此举不仅有助于提升中非贸易的质量,提高非洲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更有利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原料市场,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中非非洲贸易
An Uncommon Trip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家猫起源于非洲
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与中非合作
《走出非洲》:关于非洲最美的一本书
SelTrac®CBTC系统中非通信障碍物的设计和处理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非洲鼓,打起来
贸易统计
深化中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