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播民生类直播节目热度的提升

2019-08-05 12:31王茜
记者摇篮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习思考

王茜

【摘 要】民生类广播节目服务性突出,一直以来深受听众的关注。本文就是从多角度分析广播民生类直播节目热度提升的原因,目的是让主持人和记者紧跟时代步伐,让节目热度一直保持下去。

【关键词】广播民生直播节目   主持人记者   学习   思考

广播民生类直播节目的发展需要与时代同步,热线电话就是一部生活交响曲,其中的乐趣,听众、主持人和记者都有不同的感受。想让热线电话越来越多,节目越来越火,主持人记者辛勤的付出、真诚的服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需要听众的理解和各级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辽阳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百姓热线》栏目是一档直播类节目,节目从2000年开办到现在,可以说,已经深入到听众的心里,得到了听众的认可。每天早上50分钟的节目,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能接到听众20多个问题,经常有听众打来热线电话,反映栏目办得好,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每当接到这样的电话,栏目主持人和记者都深有感触,同时也都在思考,为什么这样的节目会受到听众的欢迎,热线会这么火?

在《百姓热线》开办之初的一年时间里,经历过痛苦的挣扎过程。每天热线电话最多7 到8个,有时才3个,热线不火,记者和主持人只能在直播过程中找一些新政策进行解读,政策解读过多,听众有时消化不了,时间长了,会有失望心理。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主持人和记者知识面窄,学习政策不够全面

节目热线当中,涉及医保、社保、计生、低保等民生类的政策非常多。比如。听众问:今年的低保金和五保金具体标准是多少?如果在做节目前,记者或者主持人就这样的问题,与民政局工作人员沟通,拿来文件内容,在直播间直接告诉听众,那么,听众会非常满意。这些政策知识,都是日常的不断积累,如果记者主持人掌握的知识量不够,那么,在直播时就会有心慌的现象,即使解答了部分内容,也会造成收听效果的不理想,时间长了,热线电话就会减少。

二、政府部门工作繁忙,回答问题听众没理解

在打热线之前,有很多听众就自己的问题已经问过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但是,很多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每天工作特别繁忙,有时和听众交流语速稍微快些,或者专业性语言太强,导致一些年龄大的听众没听懂,所以,才打热线找主持人记者帮忙。希望记者再就此问题咨询相关部门,得到更详细的解释。而帮忙记者在电话采访或者当面采访工作人员时,有时会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比如接到热线的当天没联系上被采访人员,那么在第二天的节目中听众就听不到回音,回复不及时,听众就会失望。

三、听众心情烦闷,想通过栏目倾诉

听众中有的是残疾人、低保户及一些老年人。由于生活困难,身体有病,行动不方便,平时在家就喜欢听直播节目打热线,是想不出门就解除自己的烦心事。在办节目当初,也有少数听众经常会向记者和主持人倾诉自己的烦恼,没有提出具体的问题让记者去办复,比如,有的听众会通过节目诉说自己得病的痛苦,或者亲人不在身邊的寂寞等,就想找主持人和记者说几句话,交流一下。其实,记者和主持人最希望的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比如身体有病、生活困难的听众可以提出申请低保,亲人不在身边的听众生活中遇到困难,可以找记者,也可以找社区工作者来帮忙。这时候,如果主持人不去耐心引导听众走出生活困境,那么,节目解决问题的目的性就会模糊。节目的信息量越大,听众越受益,这需要主持人和记者把握节目办播宗旨,做听众知心朋友的同时,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而不是三言两语,和听众唠唠家常这么简单。

在思考中寻求发展,形成栏目自己特色,架起政府和百姓之间的桥梁,全心全意为百姓服务,这是栏目全体工作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查找原因,分析不足,如何让听众爱听这档节目,喜欢这档节目,让热线越来越多,  栏目主持人的主持功力和记者的服务热情非常主要;如何与听众互动交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完成直播任务,在这些方面,都得下功夫。

1.学习永无止境   知识积累贵在坚持。直播节目中,全面型的主持人和记者,不仅需要发音标准、态度和蔼,更需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工作之外,要多听多看,了解时事政治、国家政策,紧跟时代脚步,不说外行话。凡是涉及节目的医保、社保、卫计、民政、城建、城管等多个单位的工作情况、相关规定,都要有所了解,尤其是新政策出台,记者和主持人要抢先知道,在节目中传递给听众。比如,每年7月份之后低保金五保金的涨幅标准、独生子女费的发放标准、养老保险医保补贴的人群范围,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等,虽然内容多,但是,既然为听众服务,就要把自己当成听众中的一员,设身处地为听众着想,为听众带去更多实用有用信息,让听众依赖这个节目,相信这个节目。

2.与政府部门建立密切联系,帮忙不添乱。当遇到一些部门工作人员不愿接受采访的时候,记者可以语重心长,适时引导,告诉工作人员听众的迫切需要。同时,记者尽量节省采访时间,提问问题要简明扼要,要有礼貌,不要说外行话。时间长了,工作人员会清楚记者是在帮他们做工作,减轻他们的工作负担。各级政府部门转变工作作风,工作人员态度明显好转,为民服务的理念植根于心,这让栏目的采访内容更加丰富,节目基本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听众打来的电话有很多是感谢的声音,这与各部门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提高有很大关系。从2012年开始,栏目渡过困难阶段,每天热线20多个,都是找记者帮忙解答问题,解决生活中的烦心事。而记者在办复过程中,阻力越来越小,质量越来越高,听众满意度越来越高。

3.引导听众积极面对生活,感受政府的关怀。党的政策越来越好,民生热点问题让百姓越来越受益,这些好事喜事,都需要主持人记者在直播过程中传递给听众,帮助听众树立生活信心,而不是让他们经常发怨气,对政府不满。引导听众的过程,也是树立栏目品牌的过程, 正气和谐应该贯穿节目始终,让听到节目的人心里高兴,得到安慰。同时,还要让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到实惠,让他们知道社会没有忘记他们。

微信、互联网、电话、现场等多种方式应用于节目中,让热线不断,节目越来越火。民生类直播节目热度提升后,还要继续思考,在以后的节目中,信息传递的速度如何更快、更真实有效,还需要广大媒体人不断学习探索。

(作者单位 :辽阳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学习思考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