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海
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凝血检验是临床上应用较广的一项常规检验项目,其主要的检验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1]。这四项内容的检验对于筛查和反映患者的凝血机能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手术患者术前所做的一项必要检查。但是在实际的凝血检验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其检验结果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从而无法为临床提供准确地参考[2]。因此,为了最大程度上确保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就需要最大程度上规避影响检验结果的因素,做好前质量控制[3]。为了有效提高凝血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笔者以下就针对目前最常见的几项影响因素——凝血真空采血管及标本放置温度、标本放置时间等对凝血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1.1 观察对象 选取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562例作为检验标本提供者,男和女的比例为289∶273,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9.3±10.8)岁;入选前排除了合并有溶血、黄疸、乳糜的标本。
1.2 方法 在观察对象平静空腹状态下,由技术娴熟的护士进行血液采集,选择BD凝血真空采血管以及其他两种凝血真空采血管对每位观察对象随机采集三管标本,采血量均为1.8ml,充分混合均匀。按照所使用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将其分为BD组、国产1组和国产2组。3 500r/min(2 000g),低温离心处理10min,血浆分装在塑料子弹头,立即测定凝血4项,作为即时测定值,BD凝血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浆标本分别放在冰箱和室温下进行保存,并分别在放置2h、4h、8h后进行凝血4项检验,并记录检验结果。样本的凝血检验均使用SYSMEX CS5100全自动血凝仪及其原装配套试剂进行。然后将BD组的检验结果与国产1组、国产2组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将BD组放置于冰箱和室温下的血浆标本放置2h、4h和8h检验值与即时检验值进行比较。
2.1 三种凝血真空采血管的凝血检验结果比较 与BD组相比,国产1组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国产2组的PT、APT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TT值却显著较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三种凝血真空采血管的凝血检验结果比较
注:与BD组相比,*P<0.05。
2.2 冰箱保存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比较 与即时检验值相比,冰箱保存2h和4h时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冰箱保存8h时的P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APTT、TT值的检验结果均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冰箱保存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比较
注:与即时检验值相比,*P<0.05。
2.3 室温保存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比较 与即时检验值相比,室温保存2h时的PT、APTT、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4h时的PT、APTT、FIB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TT值的检验结果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室温保存8h时的FIB、TT值的检验结果,均与之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PT、APTT值的检验结果显著较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室温保存条件下不同放置时间的凝血检验结果比较
注:与即时检验值相比,*P<0.05。
目前,美国的BD凝血真空采血管是质量最好的商品化凝血真空采血管,但是由于其价格比较昂贵,因此,导致其无法进行大范围的使用,绝大多数的医院更愿意使用国产凝血真空采血管[4]。从以上研究结果的表1数据中可以看到,国产2组的凝血检验结果中TT指要显著低于DB组(P<0.05),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到,国产2组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可能并不适合我院使用。分析这一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是由于凝血因子、纤溶和抗凝物质在体内大多以酶或活性物质的形式存在,一旦离体后较易被激活或活性增强,不稳定而导致的[5]。因此,在凝血检验中尽量选择NCCLS标准的高质量针孔带盖采血管。而从表2和表3的数据中可以看到,不管是在冰箱存储条件下还是在室温存储条件下,送检时间超过4h就会导致检验结果中的部分数值出现偏差。而在2h之内完成检验,其结果与即时检验值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建议将凝血检验时间控制在血液标本采集后的2h之内,最长时间不得超过4h。
综上所述,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其质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而影响凝血检验结果,鉴于此,首先临床需根据不同的凝血真空采血管特征及自身需求选择合理的凝血真空采血管,其次在标本采集后送检时间需控制在2h之内,建议不可超过4h,最后需指定实验室凝血检验影响临床决策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