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远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中心医院中医科 154002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点事件,主要由心肌收缩能力减弱、心室射血功能受损造成功能性病变,导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机体代谢失常而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表现如心悸、气短乏力、呼吸困难等。相关数据显示,心力衰竭患者1年、5年病死率分别高达26%、67%,是严重威胁中老年健康的杀手[1]。随着循证医学标准化心衰治疗方案的面世,西医治疗虽然能够降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死亡率,但药物的依赖性及毒副作用难以避免,且仍无法解决心功能逐步减弱及心力衰竭持续进展的问题。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胸痹”“痰饮”等范畴,病机在于心气阳衰、淤血阻络、水饮内滞,治疗当以利水温阳、益气活血为法。我院重点探讨了自拟利水活血温阳方治疗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及心功能的影响。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8例。纳入标准:(1)西医参照《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2],中医参照《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心病分册)》[3]相关诊断标准;(2)依据纽约心脏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Ⅳ级;(3)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2)合并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心脑血管、肝肾等严重器质性异常者;(3)无法严格按照本研究要求执行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患者分为两组,各34例。观察组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49~71岁,平均年龄(56.87±6.49)岁;病程2~12年,平均病程(4.87±1.97)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4例、Ⅲ级17例、Ⅳ级3例。对照组中男19例、女15例;年龄48~73岁,平均年龄(56.95±6.54)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4.80±1.91)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5例、Ⅲ级16例、Ⅳ级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缬沙坦(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83128,规格40mg)80mg/d+美托洛尔(西南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191,规格50mg)50mg/d+螺内酯(特一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0863,规格20mg),20mg/d+呋塞米(龙晖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3021902,规格20mg)20mg/d,口服治疗。观察组同时加服自拟利水活血温阳方治疗,组方如下:黄芪、丹参、茯苓皮、冬瓜皮各30g,郁金15g,桑白皮、大腹皮、葶苈子、香附、制附子、麦冬、五味子、生地各10g。每日1剂,清水煎煮至150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均予以为期3个月的治疗。
1.3 观察指标
1.3.1 氧化应激指标: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清晨空腹血液5ml,以3 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活性氧(R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试剂盒由北京恩济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3.2 心功能指标:治疗前后,采用BELSON 5000系列全数字彩色超声诊断仪(无锡贝尔森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测定两组心搏量(SV)、心排出量(CO)、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
1.3.3 疗效评定标准[4]:显效:心悸、乏力、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消失,心功能提高≥2级或达Ⅰ级;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心功能提高1级;无效:临床症状未见任何缓解甚至加重,心功能未见提高。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n(%)]
注:两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221,P=0.040。
2.2 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ROS、MDA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SOD、GSH-Px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3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SV、CO、LVEF均明显提升,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LVEDD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比较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的心内科常见性疾病,心律失常、瓣膜异常、心包疾病等发展至终末期均有可能出现心力衰竭,引发患者心悸、水肿、乏力、呼吸困难等,威胁生命健康安全[5]。常规西药治疗效果有限,患者再住院率高、医疗费用支出成本高,患者家庭经济负担沉重[6]。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属于“心悸”“胸痹”“水肿”“痰饮”等范畴,先天禀赋不足、年老体衰、情志失调、六淫外邪入侵等因素致素体本虚,日久致气阴两虚、气血衰败、瘀血阻络、水饮内滞、瘀毒犯心,继而发病。病位虽以心为主,但累及肺、脾、肾诸脏功能失调,证属本虚标实。故根本病机在于心气阳衰、瘀血阻络、水饮内滞,治疗重在利水温阳、益气活血。
自拟利水活血温阳方中黄芪大补元气、贯心脉而养五脏、使气旺血行;附子扶心肾之阳以助水气化;两药合用使肾之阳气上通于心,心气不息,为君药。葶苈子、桑白皮泻肺平喘、利水消肿;丹参活血化瘀;三药合用,“瘀”“水”同治,使血行水速利。桑白皮、茯苓皮、大腹皮、冬瓜皮等“四皮”由利水名方五皮饮化裁而来,健脾除湿、利水消肿、强心利水。香附疏肝理气;郁金活血行气止痛;共为佐药。麦冬、五味子、生地滋补阴液、养阴扶正,以防利水伤正,亦为佐药。诸药合用,共奏利水温阳、益气活血之效,紧扣中医慢性心力衰竭病机要点。本文中,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功能指标SV、CO、LVEF、LVEDD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利水活血温阳方能够有效缓解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整体功能,该结果基本与既往文献[7]报道相吻合。
有研究证实,氧化应激与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关联[8]。正常情况下,机体内氧自由基产生量与清除量处于一种动态平衡,而一旦遭受外源性或内源性有害刺激,体内会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可引起机体氧化损伤的ROS大量生成,若具有清除氧自由基、保护细胞膜免受氧自由基损伤的SOD、GSH-Px等抗氧化系统的清除能力不足,则会出现代谢失衡病理状态,过量的氧自由基会攻击细胞膜脂质引起氧化应激反应产生代谢产物MDA,诱发细胞毒效应,致机体出现慢性心力衰竭等分子基因水平的不可逆损害。本文中,治疗后,观察组ROS、MDA明显低于对照组,SOD、GSH-Px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自拟利水活血温阳方能够有效改善心力衰竭患者氧化应激状态,逆转由氧化应激所引起的心脏损伤,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采取自拟利水活血温阳方治疗效果确切,总有效率高,可有效提升患者心功能,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