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新 胡大军 杜 巍 周亚南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423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心肌梗死的常见类型,患者除有典型的缺血性心绞痛、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浓度升高外,心电图检查可见ST段抬高[1]。已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本病的发生基础,瑞舒伐他汀作为降脂药物,不仅可调节血脂,改善血流灌注,还能抑制炎症反应,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2]。本文以医院收治的60例STEMI患者为例,分析应用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STEMI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5.2±5.5)岁,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7例。B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5.5±6.0)岁,NYHA分级:Ⅱ级9例,Ⅲ级15例,Ⅳ级6例。两组的基础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入院后均予以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扩冠等对基础治疗。A组在PCI术后予以瑞舒伐他汀(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注册证号H200110563)口服10mg/次,1次/d;B组予以瑞舒伐他汀口服5mg/次,1次/d。两组均连续用药6个月。
1.3 观察指标 (1)对比血脂指标。分别在用药前后抽取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ml,使用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2)对比用药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MACE包括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再发性心绞痛、心源性死亡及靶血管再灌注治疗。
2.1 血脂指标对比 用药期间A组未出现心源性死亡,B组出现1例心源性死亡。两组用药前的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存活患者的TC、TG、LDL-C均降低(P<0.05),HDL-C均升高(P<0.05),与B组比较,A组的TC、TG、LDL-C更低(P<0.05),HDL-C更高(P<0.05),见表1。
表1两组用药前、后血脂指标比较
注:与同组用药前比较,#P<0.05。
2.2 MACE发生率比较 A组用药期间MACE发生率低于B组(P<0.05),见表2。
表2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χ2=4.043,P=0.044。
已知STEMI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并由炎症免疫、增殖凋亡及损伤应急机制的共同参与。STEMI发病后及时进行PCI治疗是恢复心肌再灌注的有效方式,但PCI可造成血管内膜的损伤,术后支架内再狭窄及血栓形成的发生风险较大,因此需配合他汀类药物,以调节血脂、抑制炎症,稳定斑块。瑞舒他汀作为第3代的他汀类抑制剂,在临床的应用比较广泛,但目前临床对瑞舒伐他汀剂量的选择尚无统一定论,何种剂量可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重点[3]。
本文结果中显示用药后两组存活患者的TC、TG、LDL-C均下降,HDL-C均升高,且A组改善明显。说明在STEMI患者中应用10mg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于调节患者的血脂指标有更显著的作用。A组用药期间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证实10mg瑞舒伐他汀对于减少MACE的发生有更显著的作用。瑞舒伐他汀的降脂作用主要是抑制HMG-CoA还原酶,降低肝脏中LDL的数量和活性,减少TC及TG的合成,提升HDL-C水平,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一步发展,改善心肌的血流灌注。同时瑞舒伐他汀可抑制血管内皮的炎症,减轻氧化还原应激反应,清除多余的自由基,改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4]。《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5],冠心病患者治疗后的血脂达标标准为TC≤4.7mmol/L、TG<1.7mmol/L、LDL-C≤2.6mmol/L,本文中5mg及10mg的瑞舒伐他汀均达到这一标准,而10mg的效果更好,分析原因是降脂瑞舒伐他汀的药物作用剂量选择有一定的关系,因此应用10mg的剂量,能更好地改善血脂指标,减少MACE的发生。
综上所述:应用10mg剂量的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STEMI患者的血脂指标,降低MACE发生率有更显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