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玲玲,桂 琳,孔祥海
(1.芜湖市中医医院 超声科,安徽 芜湖 241000;2.皖南医学院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教研室,安徽 芜湖 241002)
超声作为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检查方法,被临床广泛应用[1]。乳腺癌的治疗,特别是浸润性乳腺癌尤其依赖于内分泌治疗,作为浸润性乳腺癌治疗的关键免疫组化指标与超声声像图特征是否存在相关性报道较少,为了给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更好的依据,本文对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在浸润性乳腺癌与免疫组化的关系作出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8年7月在芜湖市中医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进行分析和研究,患者年龄34~87岁,平均年龄(53.86±12.13)岁;患者乳房肿块直径0.8~8.5 cm,平均直径(2.34±1.27)cm。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乳腺的二维高频超声检查,术后病理予以免疫组化染色,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C-erbB-2、Ki-67的表达水平划分为(+)、(-)两组,ER、PR、C-erbB-2、Ki-67表达阳性组分别为28例、29例、18例、21例,ER、PR、C-erbB-2、Ki-67表达阴性组分别为16例、15例、26例、23例。
1.2 方法 采用GE LOGIQ E9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设置频率为9~15 MHz的乳腺模式,嘱患者平卧位,充分暴露乳腺全貌及双侧腋窝,采用横向及纵向,多方位交叉扫查,尤其是乳头下方及外上象限,遇到肥胖者乳房较大或者老年女性乳腺松弛者,必要时可以嘱患者变换体位,多切面扫查;一旦发现可疑肿块,利用二维图像动态扫查并及时记录肿块具体的方位、大小、周边情况、与周围正常腺体的关系、内部回声特征,利用彩色多普勒查看肿块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与频谱形态,同时扫查双侧腋窝淋巴结的形态有无变化。
2.1 浸润型乳腺癌的超声征象情况 44例患者中右乳包块19例,左乳包块25例。超声声像图提示肿块周围有毛刺征者与无毛刺征者均为22例;18例可见后方回声有衰减,26例后方未见回声衰减;肿块内部可见微小钙化者与未见微小钙化者均为22例;内部血流分级0~Ⅰ级28例,Ⅱ~Ⅲ级16例;肿块≤2 cm者和>2 cm者均为22例;21例提示腋窝淋巴结转移,23例未见腋窝淋巴结转移。
2.2 超声声像图特征与免疫组化的关系 ER、PR阳性表达者在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回声衰减组高于ER、PR阴性表达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微小钙化组、血流分级组、肿块大小组及腋窝淋巴结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在边缘毛刺征组和后方回声衰减组低于C-erbB-2阴性表达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阳性表达者在肿块内部有微小钙化组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组高于C-erbB-2阴性表达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分级组、肿块大小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表达者在各个超声声像图特征分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4。
表1 超声征象与ER表达的关系(n=44)
ERn毛刺征后方衰减微小钙化血流分级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有无有无0~ⅠⅡ~Ⅲ≤2 cm>2 cm有无(+)282081810121619915131117(-)162140161069779106χ214.14317.4071.5710.5930.3932.199P0.0000.0000.2100.4410.5310.138
表2 超声征象与PR表达的关系(n=44)
PRn毛刺征后方衰减微小钙化血流分级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有无有无0~ⅠⅡ~Ⅲ≤2 cm>2 cm有无(+)2919101613121720917121217(-)153122131058751096χ28.1937.1592.5291.0442.5291.374P0.0040.0070.1120.3070.1120.241
表3 超声征象与C-erbB-2表达的关系(n=44)
C-erbB-2n毛刺征后方衰减微小钙化血流分级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有无有无0~ⅠⅡ~Ⅲ≤2 cm>2 cm有无(+)18414315162126612144(-)26188151162016101610719χ29.4027.40618.4270.1213.38511.026P0.0020.0070.0000.7280.0660.001
表4 超声征象与Ki-67表达的关系(n=44)
Ki-67n毛刺征后方衰减微小钙化血流分级肿块大小腋窝淋巴结有无有无有无0~ⅠⅡ~Ⅲ≤2 cm>2 cm有无(+)219128131381110813129(-)2313101013914176149914χ20.8200.1322.2772.1992.2771.428P0.3650.7170.1310.1380.1310.232
进入21世纪以来,乳腺癌在中国已位于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的首位[2],这些患者中约75%为激素依赖性受体阳性[3],在临床上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达到较好的疗效,所以临床上如能选择超声检查作为治疗前病变程度与预后评定的方法,将有利于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有报道指出ER、PR表达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绝大部分适合内分泌治疗[4],这些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可以大大提高,且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概率均降低。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ER表达阳性的患者中边缘毛刺征阳性率及后方回声衰减阳性率分别为90.91%(20/22)、100%(18/18),PR表达阳性的患者中边缘毛刺征阳性率及后方回声衰减阳性率分别为86.36%(19/22)、88.89%(16/18),远高于ER、PR表达阴性患者(P<0.05),考虑与乳腺癌癌细胞浸润性生长刺激周围纤维结缔组织反应性增生[5],同时这些紊乱的纤维结缔组织对超声的吸收增加有关[6]。我们通过此研究认为在超声声像图中显示乳腺肿块有边缘毛刺征和后方回声衰减时,提示此类乳腺癌患者ER、PR阳性表达可能,可以通过内分泌治疗控制乳腺癌病情,预后较好。
C-erbB-2即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HER-2在人类肿瘤中的过度表达与血管生成增加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密切相关[7],因此HER-2阳性表达可刺激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随着肿瘤血管数量的增加,肿瘤体积随之增大,肿瘤细胞耗氧量的增加而导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并发生液化坏死至钙化[8]。本次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C-erbB-2阳性表达患者超声声像图显示内部微小钙化阳性率为72.73%(16/22),有统计学意义,这与上述乳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相符。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C-erbB-2阳性表达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发生率为66.67%(14/21),有统计学意义。有研究表明,C-erbB-2阳性表达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病死率和疾病复发的独立生物标志物[9]。在本组研究中表明临床上可以将超声声像图中显示内部伴有微小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转移作为乳腺癌恶性程度的重要指标,这与解婷等[10]的研究相符合。
Ki-67的表达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情况[11],其表达的高低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等方面相关。据此相关研究认为[12],Ki-67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2 cm、血流Adler显像分级(Ⅱ~Ⅲ级)、腋窝淋巴结转移等超声声像图特征中应显著增高。本研究中可以看到,在上述三方面超声声像图特征中Ki-67阳性表达分别为13例、10例、12例,高于Ki-67阴性表达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相关报道并不符合,这可能与多方面因素,如患者选择性就医,样本量较少等有关,我们将继续对其进行研究。
综上所述,高频超声声像图特征中的乳腺肿块周围毛刺征、后方回声衰减、内部微小钙化及腋窝淋巴结转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ER、PR、C-erbB-2的表达情况,据此可以为乳腺癌患者手术选择、内科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