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成春节档第一口碑电影

2019-08-04 09:35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改编自刘慈欣同名科幻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自2019年2月5日大年初一上映以来,好评如潮,截至2月21日,票房已突破40亿元,成为春节档第一口碑电影,并获得广泛的关注和认可。不少人认为,《流浪地球》的出现标志着“中国科幻电影正式起航”。

《人民日报》发文为《流浪地球》点赞:“在《流浪地球》里我们看到了一种理念,一种将全人类团结在一起‘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光明日报》发文评价:“作为中国科幻电影元年开山之作,《流浪地球》所代表的正是华语科幻电影的希望,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将文字化为影像,更是为中国电影行业打开了科幻之门”;《纽约时报》亦称《流浪地球》的上映“标志着中国电影制作新时代的到来”。

《流浪地球》将时间设定在2075年,讲述了在不久的将来,太阳系已经不适合人类生存,而面对绝境,人类开启了“流浪地球”计划,试图带着地球一起逃离太阳系,寻找人类新家园的故事。

多维解读

跟着《流浪地球》一起“仰望星空”

在传播日益分众化、个性化的新媒体时代,《流浪地球》缘何能集聚起如此广泛的注意力,成为舆论热议的焦点话题?仔细推究,除了作品本身的大胆创意、细腻情感、精良制作,更为关键的是,作为一部建立在中国文化背景上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很好地契合了中国人对家园、土地不离不弃的情感,击中了人们隐藏在内心深处的家园意识。“把地球推离太阳系”,这个想法看上去像是奇思妙想,其实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那就是中国人对故土家园爱得深沉!

在影片中,“回家”的信念一再被提及:对宇航员刘培强来说,“回家”是跨越17年的等待与思念;对面临生死考验的地球居民而言,“回家”是守住最后一方故土的慰藉与希望……可见,《流浪地球》的故事设定虽然是在科幻世界,观众却能从中找到共通的情感。

此外,还值得关注的是,《流浪地球》自上映之日起,便超越了寻常电影的范畴。与它的热映相伴而生的,还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普及,对环保意识的增进,对想象力的持续激发,以及借助流行文化“仰望星空”的独特视野。太阳会不会熄火?什么是引力弹弓?什么是洛希极限?真的有流浪星球吗?如何保护地球家园?带着种种疑惑和思索,越来越多的观众向前一步,开始探究影片背后的问题。当然,影片也给观众带来了一些深层次的人文思考。比如在面对关乎人类存亡的生死考验时,是舍弃地球还是守卫家园?是亲情可贵还是使命优先?等等。正如一位影迷所说:“《流浪地球》让我们从现有的一亩三分地里走出来,站在宇宙太空的视角来审视人类命运,在没有经历过的时空拓展人生体验。”

《流浪地球》折射源自现实的未来感

2019年的春节档,被称为中国首部“硬科幻电影”的《流浪地球》可谓横空出世,不仅在国内连创票房新高,在国外上映时也是叫好又叫座。可以说,这部电影以其大胆想象和充满中国特色的叙事手法,为世界提供了观察中国文化和中国发展的独特视角,让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带来的感染力。

《流浪地球》吸引外国观众的除了其叹为观止的情节和特效外,还有电影中体现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土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的“与众不同”——尤其是“不再是超级英雄拯救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美好未来的视野。

《流浪地球》的原著作者刘慈欣曾说,如果生在别的时代,他可能不会成为科幻作家。翻天覆地的变化让现在的中国充满未来感,也促进了科幻小说的繁荣。显然,这是充满现实感的未来感,它从现实中来——源自中国国力增强、经济日益繁荣的现实,源自中國科技实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强的现实。这样的未来感,随着中国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步伐,能够不断给世界带来更多惊喜和美好。

猜你喜欢
流浪地球科幻电影流浪
科幻电影:人类对未来的幻想与忧思
流浪
不就一部科幻电影吗,为何要等十九年?
流浪的歌
刘慈欣作品《流浪地球》首登银幕
刘慈欣《流浪地球》让外媒期待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首发概念短片
遇见一只流浪猫
多个世界与自我——论西方科幻电影的两个叙述之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