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文穿越百年成“檄文”尴了谁的尬

2019-08-04 09:35普沙岭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9年7期
关键词:渭南市文博网文

普沙岭

2018年10月8日,有媒体爆料称,陕西省渭南市博物馆三楼历史人文主题馆内近现代时期关于胡景翼的介绍展示中,有一篇《讨陈檄文》,该文章全篇错用了2010年国美控制权之争时的一篇文章,并不是历史上与胡景翼有关的《讨陈檄文》。对此,博物馆工作人员承认错用了文章,并表示会尽快更换。

按理说,谁都有手抖犯错的时候,错了能改也就罢了。但博物馆犯的这个“无心之错”,让人如鲠在喉,很难说一句“罢了”就罢了。任何人都难免犯错,但犯的错误不应该这么漫不经心;这个网文穿越百年的错误有多离谱,包含在其中的尴尬就有多沉重。

1918年元月,胡景翼发表《讨陈檄文》,讨伐袁世凯的帮凶、陕西督军陈树藩。如此内容迥异的文章,竟然一路“过关斩将”,没被甄别出来。

戏剧性的是,在记者前往核实的过程中,渭南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度是不承认错误的——“三楼的历史人文主题馆已展出了一段时间,所有展品均经相关专家审核过,应该没有问题”。这种不以为然,尤其让人费解:展出一段时间了,没有人能发现并纠正这么明显的谬误,大家的工作是否走心了?

文博工作者不能用心敬畏博物馆工作,不能敬畏细节,应该不是个别案例。新闻下方的留言区中也有颇多网友表示“不以为然”——“经不起较真儿的博物馆展览多着呢”“人家姑且干着、你就姑且看看”。这种认知,才是最为尴尬的地方。

老实说,这些年尤其是在国际博物馆日前后,博物馆工作被说得越来越重要,博物馆建设也如火如荼。但建博物馆到底来干什么,怎么和更多市民亲近起来、互动起来,一直是个没有解决好的问题。

从2018年的十一长假也能看到,人满为患的大型博物馆只是少数,绝大多数的中小博物馆依然相对冷清。“让走进博物馆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到底是什么?博物馆怎样才有吸引力,而不是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怎样才能避免做的人三心二意,看的人也三心二意?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相当有耐心的努力付出。

博物馆理应是一种带有生命力的文化传承,一种承载着公共利益的教育推广,一种唤醒观者生命体验的重要平台。文化理想、历史责任、公共价值,在博物馆事业当中尤其应该得到充分绽放;严谨、敬畏、热爱的态度,尤其需要在博物馆从业者身上得到彰显。这也是我们对这个漫不经心之错最为痛心的地方。

博物馆事业到底发展得怎么样,不应该仅靠数量来说话,而更应该靠质量来说话。希望这起网文穿越百年成“檄文”的尴尬,能够唤醒更多敬畏意识、更多走心行动。

——摘自《燕赵都市报》

点 评

针对“博物馆展出民国将领檄文竟是网文”这一热点事件,本文作者首先旗帜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网文穿越百年的错误有多离谱,包含在其中的尴尬就有多沉重。接着缘事析理,从这起事件中工作人员处理问题的方式展开,引申到文博工作者对待文博事业以及博物馆本身应具备的价值上来,由点及面,透过现象看本質。最后,作者站在文化传承的高度,为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呼吁更多的博物馆“靠质量来说话”。全文思路清晰、观点显豁,且针砭时弊,颇具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渭南市文博网文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渭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
《广州文博》征稿启事
文博扬帆起航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网文撷英
文博学院
陕西省渭南市红楼梦学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