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武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经验只能来自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取向是一个基础;但是数学教学又不可能完全是生活化的,最终学生应当加工的是抽象后的数与形,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最终是走向数学化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的:其一,生活化的教学以生活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其二,生活化的教学取向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二次加工;其三,生活化的教学取向意味着在生活事例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桥梁。数学知识有生活事例作为支撑,生活事例有数学知识作为解释,那么数学学习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数学化;教学思路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方向,是对小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进行研究。大量的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只是简单的接受并运用知识,更多的应当是建构过程。尽管并不认为建构主义是指导数学教学乃至于课程改革的指导理论,但是在实际教學研究的过程中已经发现,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确实带有明显的建构特征,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相关表述,对包括小学数学学科在内的教学,有着显著的指导意义。而建构主义理论特别强调学生的经验在学习中的作用,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经验只能来自生活,所以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取向是一个基础;但是数学教学又不可能完全是生活化的,最终学生应当加工的是抽象后的数与形,因此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实际上最终是走向数学化的。所以小学数学教学的思路,就可以演绎为从生活化到数学化。基于这个认识,笔者进行了初步的探究。
■一、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与数学化的内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出了数学教学生活化的观念,这说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坚持生活化的取向是正确的。但是这里所说的生活化,又不是简单地将生活事例引入课堂,真正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的:其一,生活化以生活事例和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支撑;其二,生活化的教学取向要对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二次加工;其三,生活化的教学取向意味着在生活事例与数学知识之间搭建桥梁。
例如,在“可能性”这一内容的教学中,教师通常意识到这一知识与数学中的概率知识相关,但是显然不能面向小学生直接教授概率,选择生活中的“可能性”这一说法,可以很好地拉近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于是在教学设计中经常创设这样的情境,比如在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唱歌、跳舞和朗诵,然后让学生任意抽一张卡片,问学生有可能抽到什么。这种事例在生活当中相对常见,因此学生的思维易于加工,他们也能够比较顺利地猜想出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生活化取向,学生就能较好且迅速地进入数学学习的状态。
小学数学中的数学化,是指将学生的生活经验改造为数学认识,由于有前面的生活化作为基础,学生进入了生活情境之后,大脑中加工的是生活经验类的素材,形成的认识包括学生在表述自己的认识时,还具有鲜明的生活特征,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思维加工时,就要努力引导他们将这些生活特征去除而保留数学特征,于是也就完成了从生活化走向数学化的过程。
比如上面的例子之中,通过变式教学等方法,强化“可能性”这一概念,让学生认识到不同的例子,在去除生活元素之后,留下来的共同知识点就是“可能性”,那么在其他相关事例的分析中,学生就能用“可能性”来解决问题,这也就形成了数学认识。
■二、小学数学教学从生活化到数学化的演变
面向小学生的学习过程,思考如何从生活化走向数学化,是数学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着力点。真正从数学化的学术定义角度来看,数学化是人们运用数学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分析研究各种具体现象,并加以整理组织,以发现其规律的过程。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通过横向数学化、纵向数学化,引导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如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化的过程,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仍然以“可能性”的教学为例,想实现从生活化到数学化,本内容教学的最大关键点之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变式。这个时候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当中提取或者改造实例,这样学生加工起来可以更加容易。比如说:
变式1:在不透明盒子中放上红、绿、黄各一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去判断摸到某一个颜色小球的可能性。
变式2:在不透明盒子中放上红、绿、黄各三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去判断摸到某一个颜色小球的可能性。
变式3:在不透明盒子中放上红、绿、黄各三个不同颜色的小球,让学生去判断摸到某一个颜色小球,让另一个学生摸剩下来的小球且摸到某一种颜色小球的可能性。
变式4:……
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设计这些变式实例,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个思维深入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淡化变式实例中的物体特征(与生活化相关),而强化数学特征(与数学化相关)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实现从生活化走向数学化。
■三、从生活化到数学化是数学教学之根本
仍然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研究从生活化走向数学化,可以得出的一个结论是,这样的教学思路非常适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由于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能够高效的建构并运用数学知识,所以可以认为从生活化到数学化是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
其实关于从生活化到数学化,在课程标准中也有着相关的甚至比较详细的阐述,有同行通过研究发现:新的课程标准对数学的认识,更多的是着眼于数学与人的发展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强调数学课程的内容应贴近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不断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数学的联系,使生活与数学融为一体。实际上类似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教学中也有很多发现,每当在数学教学中遇到难点需要突破的时候,如果选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那么问题就可以得到较好的解决,就其原因还是因为在生活化取向的教学中,学生思维加工的对象更加熟悉,难度也就更低。
同样有同行在教学实践中通过研究发现: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感受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难能可贵的),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到领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学会数学的思维,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应当基于生活化取向,然后通过丰富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从生活化走向数学化,这样学生的数学知识有生活实例作为支撑,生活实例有数学知识作为解释,那么数学学习就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