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艳
摘 要 针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应用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分析教学效果及出现的问题,从而更好地促进课程教学。
关键词 微课;翻转课堂;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9)02-0109-03
1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各领域信息化的飞速发展,计算机信息技术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已成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这门计算机公共课已经成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但当前此门课程的教学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即教师先在课堂上讲授操作演示,然后让学生在实验课上进行上机操作练习。这种模式不能根据每位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个性化教学,缺乏师生互动,普遍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低下等问题。因此,探索一种更加高效、实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必要。
近年来,教育教学领域的新形式、新载体不断出现,尤其是翻转课堂、微课等概念的引入和兴起,使人们对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有了不同的认识,从而引发新一轮教学变革。以微课资源为基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微课、翻转课堂二者的优势结合,能够极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传统课堂教学带来变革性影响。
翻转课堂 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和亚伦·萨姆斯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由此创造出翻转课堂的雏形。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数理化、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大量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喜爱,翻转课堂逐渐流行开来。随着翻转课堂传入国内,也引起我国教育者的广泛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翻转课堂成为近期教育领域关注的一个热点。
微课 微课(Micro-lecture),与传统课程相比,时间短,内容精悍,主要着眼点在于呈现某一个知识点的内容并解决其相关问题。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最早明确提出微课的理念[1],并提出微课建设的五个步骤。在国内,2012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包含本科、高职高专),影响遍及全国各个直辖市、省、自治区。国内的各位教育信息技术专家,如华南师范大学的焦建利[2]教授、上海师范大学的黎加厚[3]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4]教授等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对微课加以诠释。自此,微课在国内教育界掀起一阵风潮,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各种移动终端的广泛使用,具备短小精悍等特点的微课非常适合于学习者使用智能手机等设备进行个性化按需学习、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有效降低学习者的倦怠感,从而保证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
综合上述分析,本研究将微课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二者进行优势整合,变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微课的优势特点,探索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从而优化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实施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前期准备:教师进行微课制作、教学平台建设
1)微课制作。教师优化、整合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内容分析,构建整体知识结构体系。将计算机文化基础整体教学内容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操作系统、办公自动化软件、计算机网络基础、信息安全五大模块,每一个模块逐层细分,建立自顶至下的知识点结构图。每个微课内容确定为1~2个知识点。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对每个微课进行微观教学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要与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同时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呈现;与此同时,要控制好每个微课的持续时间,5~8分钟为宜。笔者在进行微课制作过程中,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选择现场课堂录像、Camtasia Studio录屏软件或从网上下载符合版权要求的动画、短视频等形式,合理组织呈现教学内容。
2)资源库及教学网络平台建设。在教学内容整合完成的基础上,教师开始资源库的建设工作,這其中包括课堂讲解的理论内容、相关实验演示内容以及相关练习题目的规划整理。将制作好的微课资源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同时设置PC终端和移动终端。网络平台设置在线答疑、在线讨论等模块,便于学生交流与讨论。
教学实施 根据课程安排,选取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的两个班级作为研究对象,简称A、B班。这两个班都是大一新生,人数均为100人,由笔者授课。考虑到课程安排,本次研究选取计算机基础知识概述模块的“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这一章节进行授课。本次研究中A班作为实验班,应用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模式;B班作为对照班,应用基于传统教学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传统教学资源包括文字、图片、课件、传统网络课程等。在整体教学实施过程中注意及时跟踪,随时收集各种数据资料。
1)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教师在每次上课之前都给学生布置自主学习任务,提出1~2个引导性问题或实操案例。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微课或其他传统教学资源,回答引导性问题并完成案例操作。在此过程中,学生记录下遇到的疑难问题,以备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
2)课堂实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针对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集中解答,并对操作性的难点进行现场演示;接下来根据知识点内容的不同特点进行拓展学习,可以采取分组讨论、小组协作完成高级实操案例等形式。
3 研究结果分析
教学过程效果分析 为了解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以及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方面的积极促进作用,本研究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课后访谈。
1)问卷调查。在问卷调查中分别向实验班和对照班发放调查问卷,各100份,共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为100%,而且全部有效。调查内容与结果见表1。从调查的各个项目的数据统计结果可以明显看出,实验班A班对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基本大于对照班B班。基于微課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提高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自主能力、促进知识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前预习效率、促进针对性学习、促进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方面,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微课资源形式较之其他类型资源的优势可见一斑。
2)访谈。在课后与学生的访谈过程中,很多对照班的学生认为提供的学习资源(包括教材配套PPT、45分钟的网络课程视频、配套练习题)“在课前预习起来枯燥乏味,文字偏多,看完之后注意力不够集中”“还有相当一部分知识通过预习资料自己搞不明白,尤其是数制转换方法、汉字编码这部分知识”。实验班的学生认为:“微课资源比较适合自主学习,拿着智能手机随随便便就可以收看”“通过微课预习不用专门到教室,校园普及无线Wi-Fi,操场上散步就可以完成预习”……由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优化了学生的课前自主学习过程,从而促进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
阶段性测试成绩分析 在“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这一章节授课完成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一次阶段性测试,主要考核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本章节内容包括数制转换、文字和字符编码等,测试采用固定题目笔试的形式,共10个题目(包括选择、填空、计算题),满分100分。对两个班的成绩整理统计得分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有助于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4 研究结论及讨论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与基于普通类型学习资源的翻转课堂模式相比,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学习模式更能促进学习者理解掌握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研究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分析来看,要注意两个方面。
1)微课资源的制作过程要重视教学设计。微课教学资源不是简单的课本搬家,教师在制作微课过程中要在熟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教学设计。
2)教师在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多加以跟踪指导。翻转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辅,但并不是全盘忽视教师的作用。
5 结语
基于微课资源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的知识掌握,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这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真正让学生的大脑“活起来”“动起来”。尤其是注重技能培养的高职高专院校,长期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学习工作主动性强,在一定程度上更能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久而久之,形成一个良性循环,促进高职教育健康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Shieh D. 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13.
[2]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9-12.
[4]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5]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4):4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