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昌明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提高小学生全面发展水平的要求也逐渐提上日程,以便为我国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习惯。
[关键词] 小学科学;问题导向;教学方式
问题导学法指的是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引导,同时,也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形成问题意识进行问题的主动思考、提问、探索。在科学探究学习中,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是开展整个探究活动的主线。在小学理科教学中,运用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一、问题导学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作用
(一)问题导学法与小学科学教学的特点相符
学生对熟悉的事物不感兴趣,对陌生的事物也不感兴趣,既熟悉又陌生的事物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探索未知的内容,对他们来说,将会出现许多新的问题,他们会有兴趣去探索。科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有兴趣的学生将积极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积极研究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问题导学法是通过改变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使学习过程成为学生不断提问、解决问题的探索性过程。
(二)问题导学法符合小学阶段学生的发展特点
问题是激发学生探索欲望的原动力,只有当学生遇到急需解决的问题时,才能真正激发他们的探究动机。“问题导学法”立足于科学教材的实际,引导学生研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未知的问题。如“你为什么有指纹?”“指纹有什么用?”“了解我们的身体”等。这些都是学生们长期以来一直想弄清楚的问题,学生们必然会带着渴望和热情去探索。
二、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科学课程内容丰富,许多与现实生活有关。把它们与生活课联系起来,可以大大提高教学质量。然而,在生活学习一体化的实施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以下误解。
(一)对科学学科的特点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
科学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学生的实践课程的学习不能被其他形式所取代。如果过分依赖理论来减少学生的实践机会,就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和实践能力。也就是说,课堂教学模式并不是适用于科学教学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要将科学课程的特点考虑其中,避免由于教学方式错误使用造成的资源浪费和时间浪费。[1]
(二)教师对课堂活动中学生主体地位的认识存在偏差
新课程标准改革中明确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整个教学活动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然而,有些教师却不明白这一点。他们盲目地认为课堂气氛越轻松,就越尊重学生的主导地位。例如,一些教师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内容丰富多彩但针对性不强,学生观看后课堂气氛活跃了,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三)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丧失了提问的机会
在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缺失也有其自身的问题。有些学生想不出要问什么问题。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在课堂上进行讲解。遇到问题主动进行讲解,没有给学生提问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提问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失去了思考和提问的能力,不利于探究意识的培养。
三、问题导学法在小学科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问题导学法”的使用,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巧妙地设置疑虑,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积极引导学生提问和解疑,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那么,教师应该如何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呢?
(一)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想要有效地实施“问题导学法”,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提问意识,教师应积极摒弃不合理的教学观念,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是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前提。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教师应该在教學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小学科学教学课程活动中,创造一个自由、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引导学生提问意愿的重要一步。[2]此外,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小学科学课程的特殊性,学生只有在学习活动中遇到矛盾或疑惑时,才会提出问题。所以,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尝试将学生的学习内容转化为问题情境的熟练程度,或为学生准备丰富的认知材料,引导学生不断提问。
(二)教会学生有效的提问方式
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想要问的问题在教师的教学中会有答案,这是毫无疑问的。这种现象反映出学生不知道如何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所以,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教授学生提出问题的技巧,还要教学生如何有意识地、系统地、循序渐进地提问,鼓励学生提问,努力解决问题才能将“问题导学法”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促进思维的发展。科学教学有许多结论性的内容。[3]例如,在植物生长变化的学习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不同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色彩等方面进行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收集,可通过网络、生活中的观察进行讨论和比较不同的植物种子的形状、大小和颜色等外部特征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有关这些内容的问题,帮助学生在锻炼思维能力的同时,掌握重难点。
(三)做好基础知识教学
教师也要正确认识“问题导学法”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其中包含如何引导学生正确提问。对学生来说,有效的课堂提问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主要手段。只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将“问题导学法”有效地运用到小学科学教学中。否则,学生的思维就会变得越来越分散,长此以往会对学生学习的有效性造成不利的影响。例如,在学习声音的相关知识时,学生可以说他们对声音很熟悉,但他们对声音传播的知识并不十分熟悉。学生在接触正规物理学习之前,仍然对声音有一种感性的理解。也正是因为如此,学生会在这部分学习的过程中,运用感性的认知提出各种问题,但会发现,提出的这些问题多数都是与本节教学内容无关的,如果进行回答,会降低本节课的提问效率,从而降低教学效率。面对这一情况,教师首先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知识,了解什么是声音,声音传播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许多学生提出了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否相同,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是否会衰减,以及回声现象是什么等问题。学生一般在这个时候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不需要急着回答,而是直接开始课堂教学这一部分的知识内容,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带着问题进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课程结束后,许多学生得到了他们想要的答案。一些学生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做了非常深刻的总结,并在与老师的讨论中非常清楚地表达了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提问能力的不断提高和课堂提问的积极性也高涨。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出台和教育改革的推进,创新意识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更为明显的作用。将问题导学法应用到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小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靳光勇.小学科学教学小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的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8):152-153.
[2] 顾婷.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7,(4).
[3] 刘峰林.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学周刊,2015,(36):176.
责任编辑 王 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