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凤
摘 要: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只有具有良好的教学领导行为,才能改善课堂教学品质。文章从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以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讨论、学会“动手”、学会学习这几方面进行阐述,为有效地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思路和方法,从而实现小学語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关键词:教师;教学领导力;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主要体现为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如何有效地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呢?笔者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四点:
一、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引导学生学会提问
学会质疑是开启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第一步。但是当学生未能掌握方法的时候,所提的问题往往会东一块西一块,或远离文章中心,或刁钻古怪。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使学生掌握提问的方法。
首先,引导学生自学生疑。自学生疑强调的是学生在自主预习中,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学教材,根据教材提出疑问,依靠已有的知识进行思考,初步解决疑问。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之前,笔者事先布置自学提示。有学生预习之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五壮士打死了敌人,还要跳崖,不可以投降吗?为什么要把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很明显,学生的问题已提到了点子上。因为有了自主性学习目标,学生在课堂上的求知欲愈发强烈。
其次,引导深疑。“深疑”指的是当学生深入学习教材时,引导学生往深处质疑,重视教会学生把握发问、思考的方向。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文章的重难点提问,使问题更为集中。如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鱼钩”这条主线,紧紧抓住文中的主要人物、主要事情展开提问,学生的思路与课文内容合拍,提出的问题就会比较集中、比较深入。
二、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引导学生学会讨论
“讨论”是一种集体学习,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首先,对于预习中存疑的地方以及课文的难点,教师要给学生留下讨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尝试表达。一般情况下,笔者把学生分成十多个学习共同体,每个学习共同体内设小组长、记录员(考核记录、交流记录)、检查员(检查预习等)、中心发言人各一名。小组长组织共同体成员进行学习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同时要求记录员做好记录,对于普遍难以解决的问题,交由中心发言人提出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一些个性化意见。如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时,为了深入理解诗意,笔者让学生根据诗文进行诗配画,并提出疑问:要不要把蝴蝶画出来呢?有的学生说:“要画蝴蝶,因为诗里说到‘儿童急走追黄蝶。”有的学生说:“不能画蝴蝶,因为诗里说到‘飞入菜花无处寻。”究竟要不要画呢?学生意见不一。这时,笔者抓住机会启发学生:“请同学们注意蝴蝶的颜色。”有学生立刻醒悟过来:“有一种蝴蝶的颜色是黄色的,它和菜花的颜色相似,把蝴蝶画在菜花丛中也就是‘飞入菜花无处寻。”也有学生补充道:“我们可以画一只刚好被菜花遮住一部分身子的蝴蝶。”……俗话说:“灯不拔不亮,理不争不透。”让学生适当地展开争论,自主地探索,等到解决问题时,学生的成就感会特别强,这正是教师教学领导力有效发挥的最好体现。
第三,鼓励学生善听乐评。“老师问,学生答,教师简单评”这一贯以来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对其进行改进。可以先让学生认真倾听,然后评一评,教师适当总结补充。这样处理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师的匠心和较高水平的课堂领导力。
三、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引导学生学会“动手”
实践证明,小学生动手操作的时候,在亲身体验中,他们的注意力更加容易集中,学习更为主动。
首先,鼓励学生动手画一画。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师可以借助图画帮助学生理解一些教学难点。如《詹天佑》一文中,八达岭和居庸关隧道的挖掘及“人”字形线路,就学生有限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说,有点难以理解。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画一画,再让学生自己斟酌文字,提炼总结,发现存在的问题。通过小组协作等活动,学生较容易理解詹天佑杰出的才干和创新精神,这时,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彰显无遗。
其次,鼓励学生动手演一演。小学生的表演欲较强,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对相关的情景进行表演。《将相和》一文中描写蔺相如神态的一个词为:理直气壮。通过个别学生的演,其他学生能深刻体会到蔺相如不畏强暴的精神气概,从而加深对文章主题的认识和体会。
第三,鼓励学生动手练一练。知识的习得通常包括口头练习和书面练习。语文课堂以口头表达的训练为主,书面训练较少。其实,要使学生真正掌握语言,没有书面训练是不行的。在教学中,教师发挥教学领导力把握训练的时机,训练也能做得“有滋有味”。例如教学《匆匆》时,学生都喜欢朱自清清新的语言、细腻的抒写、诗意般的意境,笔者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诗化的语言,通过仿写再现自己感悟时间流逝的情形,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四、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才能顺利地开展自主性学习,语文教学才能迈进“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
首先,引导学生在示范实践中习得方法。有一些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反复示范,学生才能领会。如抓关键词理解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的方法等等,都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方法去阅读去思考,让他们在学习中反复练习,掌握规律,才能习得方法。
其次,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习得方法。如教学《曼谷的小象》一文时,关于“颠簸”一词的理解,有位学生说:“我坐车回家的时候,小路高低不平,坐在车上就是颠簸的感觉,这种感觉就是上下左右晃动。”这个学生主动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词句,这是一种极好的学习方法。这时教师要敏锐地抓住教育契机,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引导其他学生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其他生词。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综上所述,只有充分地发挥教师的教学领导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才能有效地促进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