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手术麻醉患者应用不同剂量罗哌卡因效果

2019-08-03 08:58陈永海张国磬庄严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9年12期
关键词:罗哌卡因低剂量

陈永海 张国磬 庄严

老年患者多患有各类基础疾病,随着年龄增长,组织功能及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免疫力较低,手术风险更高,麻醉难度更大,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过程中容易并发心血管疾病、呼吸循环系统,因此,寻求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案尤为重要[1]。罗哌卡因属于长效酰胺类局麻药,药效时间相对更长,对心脏不会产生巨大毒性,具体特征表现为运动分离和感觉分离,多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效果平稳、确切,但目前临床关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不同剂量效果报道较少[2-3]。本研究收集我院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对不同剂量罗哌卡因的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4月—2018年8月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于我院确诊为下肢骨折,并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2)无罗哌卡因过敏症状;(3)符合手术指征;排除标准:(1)心脏病;(2)肝肾疾病;(3)精神疾病,认知功能障碍;(4)依从性差者;(5)内分泌疾病;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研究内容知悉同意,自愿参与且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已获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低剂量组(45例):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65~82岁,平均年龄(73.5±4.9)岁;骨折类型:15例为胫骨颈骨折,16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4例为股骨头骨折;骨折部位:18例为股骨骨折,12例为胫骨骨折,15例为胫腓骨骨折。手术类型:17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6例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12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高剂量组(45例):男性21例,女性24例,年龄64~81岁,平均年龄(72.5±4.3)岁;骨折类型:14例为胫骨颈骨折,14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17例为股骨头骨折;骨折部位:16例为股骨骨折,14例为胫骨骨折, 15例为胫腓骨骨折。手术类型:15例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8例为股骨干骨折髓内钉内固定术,12例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复位内固定术;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骨折类型、骨折部位、手术类型等各项基线资料表现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术前8小时所有患者均禁止禁食,不得服用任何药物,术前快速建立静脉通路,并采取多功能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心电图、心率、脉搏、血压等进行密切监测;低剂量组给予1 mL罗哌卡因(0.5%)(生产企业:广东华润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0325;规格:10 mL:75 mg)高剂量组给予1.5 mL罗哌卡因(0.5%);两组麻醉方式一致,剂量不同,取患者第2~4腰椎部位进行穿刺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成功后将脑脊液抽出,将罗哌卡因注入,注入时腰穿针侧孔应朝上,注入速度为0.1 mL/s,留置好硬膜外导管,并做好固定措施,引导患者保持平卧位姿势,对麻醉平面(T10水平)进行调节;如患者麻醉平面无法满足手术需求,可再经硬膜外导管注入0.5%罗哌卡因,麻醉后给予患者麻醉吸氧,氧流量为每分钟3~5 L,并给予患者导尿。如患者手术时间在1.5 h以上,应适当调整硬膜外导管注入0.5%罗哌卡因量,术后需注意保留硬膜外导管,并进行硬膜外自控镇痛。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感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运动神经恢复时间;(2)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4]对患者术后2 h、4 h、8 h、16 h、24 h时间点评分情况进行评分,总分为10分,患者得分越高则疼痛越剧烈;(3)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4)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肺部感染、血压下降、尿潴留)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

高剂量组感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比低剂量组更短,但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比低剂量组更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min,±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min,±s)

?

2.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SA评分对比

术后2 h低剂量组VSA评分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8 h、16 h、24 h两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SA评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点VSA评分对比(分,±s)

?

2.3 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对比

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高剂量组低于低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

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3 讨论

下肢手术患者多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进行麻醉,但麻醉过程中会对患者生理状况造成影响,引起肺部感染、呼吸功能障碍,还可能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5]。特别是高龄患者,随着年龄增大,椎管狭窄,麻醉平面更广,机体循环稳定性相对较差,麻醉并发症发生率更高,手术风险更大,而腰硬联合麻醉,可充分结合硬膜外麻醉和蛛网膜下腔麻醉,减少麻醉药物用量,麻醉效果更好[6-7]。罗哌卡因属于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可抑制神经细胞钠离子通道,对神经兴奋传导具有阻断作用,充分发挥局部麻醉效果,且在局部浸润麻醉可阻滞神经末梢,达到最终麻醉效果[8]。研究表明,罗哌卡因对脊髓血管具有收缩作用,但神经阻滞效果多与药物剂量与浓度有关,不同药物剂量、浓度麻醉效果也会存在一定差异,优缺点各异,部分患者麻醉后可能存在尿潴留、头痛、下肢活动受限等并发症,影响手术效果,合理选择麻醉药物才能促进手术顺利实施[9-10]。研究证实,低剂量罗哌卡因不仅可满足手术麻醉需求,且对患者机体影响较小,不良反应更少,麻醉效果消退时间比高剂量更快,在老年下肢手术麻醉中更具有优势[11-12]。本研究对我院收诊的9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不同剂量罗哌卡因进行麻醉,结果显示,高剂量组感觉起效时间、运动阻滞时间、感觉阻滞时间比低剂量组更短,但运动神经恢复时间比低剂量组更长,术后2 h低剂量组VSA评分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8 h、16 h、24 h两组VS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 min、15 min、30 min高剂量组低于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对比(kPa,±s)

表3 两组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对比(kPa,±s)

?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例(%)]

综上所述,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手术中采取低剂量罗哌卡因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可达到麻醉效果,且患者运动恢复时间更短,不良反应更低,血压影响更小,安全性更高。

猜你喜欢
罗哌卡因低剂量
320排CT低剂量容积体部灌注成像强化峰值时间对孤立性周围肺病变诊断价值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右美托咪定复合罗哌卡因髂筋膜阻滞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镇痛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奥布卡因与丁卡因在喉镜诊疗中表面麻醉效果的系统评价Δ
分析舒芬太尼、盐酸罗哌卡因在无痛分娩中应用效果
全模型迭代重建技术对低剂量CT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初步研究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探究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和毒性特征
大孔径3T低剂量下肢动脉MRA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