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阈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研究

2019-08-02 01:26张宗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体质青少年体育

张宗伟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问题提出

世界卫生组织(WHO)把健康问题定为21世纪发展议程的核心,提出“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口号。[1]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成为备受关注的因素,首先来自于一个基本事实:中国青少年体质持续25年下降。

教育的追求就是人的生命体质健康发展。作为一种教育理念,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是全社会及教育整体发展的亟需;作为一种研究视角,文化是考察、分析、建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教育与文化相伴而生,文化视阈下关注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具有必要性、可行性。新常态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体质健康持续下降的文化缘由何在?如何使青少年认同自己的健康文化?

1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现状

1.1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不足

2020年我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目标是实现人的现代化,学校体育工作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少数学生参加体育活动带来伤害的现实与体育强身健体的目标发生冲突时,学校、家庭、社会普遍选择了避让,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文化底蕴欠缺。青少年不仅缺乏体育锻炼的形式与内容,而且体育锻炼的内容与形式发生了本质性变化。2011年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只有22%的小学、初中和13%的高中能够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2]。

1.2 青少年体育生活化不足

体育生活化就是指人们为了获得健康,使体育活动行为渗透到个人或家庭生活中,成为家庭生活支出构成的一种日常行为[3]。受多元文化负面影响,体育动态文化对青少年的吸引力远不及虚拟静态文化,致使青少年体育生活化过程远滞后于其本身的价值意义。

1.3 青少年营养与运动方式不科学

营养与运动是维持和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因素,学校、家庭、社会在处理营养与运动的关系上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部分青少年受西方文化、“快餐文化”、“唯美文化”负面影响,单方面关注饮食而忽略了体育运动,从而造成营养不足或过剩现象。

2 文化视阈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非理性因素

2.1 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失衡导致青少年对体质健康茫然

文化建设进入新常态,必然面临主流文化与亚文化对立统一的问题。中国主流文化崇尚人类和谐、社会和平,涵盖人们生活的道德规范和处世哲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然而,随着现代物质文化与生活方式的变迁,青少年对主流文化的认知发生了偏离,进而导致青少年对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关系失衡。第一,青少年对生活观念及价值观发生了巨大变化。注重娱乐性与享受性生活态度,追求物质的享受与情绪的发泄;第二,青少年行为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注重张扬个性与时尚,追求西方快餐文化与网络文化,偏重于虚拟世界所形成的文化形态;第三,青少年心理特点与形体追求发生了巨大变化。喜欢接受新鲜事物的挑战,但不喜欢约束与束缚;青少年以瘦为美,宁愿节食也不选择运动。

2.2 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博弈导致青少年对体质健康漠视

21世纪网络文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文化的“大容量、高效性、便捷化”特性,使青少年对网络的依赖度越来越强。青少年网民规模为1.75亿人,占总网民比例的51.8%,且半年增幅多达5%。[4]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培养期,网络(电脑、电视、智能手机)静态文化直接影响青少年终身体育价值观与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网络文化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提供青少年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拓展青少年社会化空间,也容易造成青少年对现实文化的认同危机。青少年思想与生活方式在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的博弈中,往往更倾向于网络虚拟世界,因长期脱离现实文化,便容易患“网络上瘾症”,进而缺乏体育运动进而造成体质衰退。

2.3 学校、社区、家庭文化失联制约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工作

青少年体质下滑问题是教育乃至社会层面的问题。[5]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环境与生活方式,目前学校、社区、家庭文化相对独立的价值标准与宗旨,割裂了三者相互间的整体联系,从而制约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教育的传统价值体系被颠覆、文化根脉被斩断,教育柔性化异化了“以生为本”的教育教学革新理念,对学生体质与健康产生了负面效应。[6]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但是在知识与文化的传输过程中,“以文化人”的品性正在逐步迷失。社区文化提倡全民健身总动员,但健身路径的设计、健身活动的方式不符合青少年活动的兴趣与特点。家庭文化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应试教育观念某种程度上高于健康观念,直接影响了青少年参与体育锻炼的程度。

3 文化视阈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研究

3.1 文化新常态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体系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本身具有社会属性,其社会属性根源于文化属性。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社会价值观及社会生活方式都被赋予文化的内涵,文化新常态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体系,以价值观教育、课程设置教育、素质拓展教育、资源整合教育、公平正义教育为具体内容(图1)。

3.1.1 价值观教育

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既从包含国家层面对青少年的人文关怀,也包含青少年个体对自身发展的一种追求。文化视阈下促进青少年身心和谐发展,应突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生态文化、奥林匹克文化三者统一。社会主义和谐文化提倡“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强调以人为本,符合生态文化教育对生命的尊重及对大自然的呵护,也与奥林匹克文化“绿色、人文、科技”价值观教育相吻合。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让青少年理解 “健康第一、生命至上”的价值体现,主动思索体质健康的意义与价值,不仅要善待自己,还要尊重他人、尊重社会,享受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因此,我们应当充分弘扬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生态文化、奥林匹克文化对身心和谐、生命尊重、健与美的意蕴,不断地引领和熏陶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

3.1.2 课程设置教育

建立和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是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顶层设计并满足社会发展要求的一项举措。首先,正确认识体育教育课程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促进作用。一堂精心设计的体育课对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效果远远超出体育课的本身。强身健体是体育的本质,另外通过体育活动还能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思维与社会交往能力。其次,重视安全教育课程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意义。安全教育是对人的生命安全进行教育,以学校、家庭和社会为主体,引导青少年生命安全意识,教会青少年生命安全技能。[7]第三,提升营养卫生教育课程对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体质与营养卫生关系密切,青少年体质健康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合理的营养卫生教育。营养卫生教育一靠宣传、二靠落实、三靠监管。宣传营养卫生教育是合理青少年膳食的基础,落实与监管是合理青少年膳食的关键与保障。对青少年进行营养卫生教育,使他们掌握科学的营养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营养卫生习惯,杜绝某些异质文化所产生的不良饮食习惯。

3.1.3 素质拓展教育

素质拓展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教育青少年“把科学知识学习与人文素养发展结合起来”、“把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结合起来”、“把教育进步与体质健康结合起来”。首先,拓展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理念。新常态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赋予新的内涵,就国家、社会层面以人为本,就个人层面健康是人一生的基础。其次,构建与青少年体质健康相适应的拓展教育体系,以青少年全面发展为导向,通过体质健康拓展训练与文化价值观教育交互作用,促进青少年身心协调发展。第三,搭建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相适应的拓展平台。通过拓展教育平台,创造青少年互动与交流的空间,体育教师是青少年健康体育行为培养的组织者、实践者、引领者,发挥着主导的作用。[8]体育教师借助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唤醒并激发青少年自主体育锻炼的能力,引导青少年在拓展体验中把体质健康教育内化为一种品质。

3.1.4 资源整合教育

21世纪的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合作的全方位教育,是青少年进行体质健康教育的三种基本形式和重要途径。[9]“学校、家庭、社区”青少年体质教育一体化,从时间层面考虑,有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连续性与可持续性,学校、家庭、社区三条教育途径,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与适宜的锻炼条件;从空间层面考虑,有利于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扩展性与拓展性,学校、家庭、社区体质教育资源优势互补,相互渗透并有机衔接,拓展了青少年体育活动的空间。沈建华,肖焕禹等研究指出,没有社区参与的学校教育是不完善的教育。新常态背景下,整合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是十分必要的,学校教育资源包括学校支持、课外教育、体育认知等,社会教育资源包括社区组织活动、宣传影响等,家庭教育资源包括家长指导、家庭支持等。

3.1.5 公平正义教育

文化视阈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需妥善解决政策、理论、战略三层面的矛盾与利益冲突,即“妥善协调利益”、“正确处理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10]三方面机制协同创新策略。公平正义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协同创新策略的重要依据,关系到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把公平正义教育贯穿到家庭文化教育中,保持家庭体育文化的自觉性,整合并导向家庭体育文化的功能性;把公平正义教育贯穿于社区文化教育中,弘扬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以大众体育文化活动带动青少年体质健康;把公平正义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中,发挥学校承担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基础和平台作用,充分调动学校教师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社会责任。

3.2 文化新常态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实施

3.2.1 以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引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

在新常态背景下,必须以文化引导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能动性,不仅从指导思想上强调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性,而且从文化建设成果上惠及青少年体质健康。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引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是一项举措,也是其价值观教育的基本途径。一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天人合一”、“人物共存”等和谐文化思想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价值导引。只有在青少年思想意识中领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在其内心深处确立和谐文化的价值观,才能透过文化探讨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意义。二是倡导青少年具备“新的生命观、健康观”,对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非主流文化、异化文化进行积极的反思,将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价值规范转向“求真、求实、求全”。三是增强国家使命与社会责任教育。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系整个民族与国家的命运,欲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强化青少年的国家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3.2.2 以生态文化内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

内化是解决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问题的关键。首先,生命教育与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相呼应,形成“以人为本、以生命为中心” 的文化氛围,引导学校—社区—家庭教育改革的核心导向生命教育,促进青少年建立以生命关怀为价值取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环境。其次,生态文化视阈下“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四位一体的教育与生活教育价值趋同,一致指向“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再次,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本质上要转化成一种养成教育,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青少年健康观及终身体育观,将“体质”、“健康”、“生命”、“运动” 等价值观念内化成青少年生活中不可缺乏的元素。[11]

3.2.3 以奥林匹克文化激发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

健康的身体是个体和谐与社会和谐的基础,奥林匹克文化是一种在张扬个性基础上追求和谐的人生哲学[12]。奥林匹克文化和谐价值观凸显“健康第一”的生活理念,为青少年提供“真、善、美”的价值观平台;奥林匹克运动外在向人们展示健康的体魄,而内在要求震撼人们的心灵。奥林匹克文化的辐射作用将激发并促使青少年以积极的生活方式,去完善自己体质健康教育观。青少年崇拜奥运体育明星,体育明星效应是奥林匹克文化的一部分,引导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4 结束语

新常态背景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与文化相伴而生,着力构建一个动态、和谐的文化体系是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的基础和根本。中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持续下降,溯其文化缘由,并以此弱化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非理性因素的作用。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新常态,应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青少年体质健康教育由文化认同到文化自觉,不仅从文化体系架构青少年体质健康,而且从文化建设成果上惠及青少年体质健康。

猜你喜欢
体质青少年体育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青少年发明家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