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教育的二分天下:亚当•斯密和卢梭

2019-08-02 06:03刘小枫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2期
关键词:孟德斯鸠斯密亚当

文_刘小枫

近二十年,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一直为人诟病,批评不断。

商业化教育是否丧失了教育最基本的、应有的品质?面对大众化教育,传统的精英教育有无一席之地,又如何实践?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刘小枫回到现代教育的理念产生初始的西方经典著作中,重新考虑这个问题。商业社会劳动分工的原理可以解释现代大学的格局和品质。文章整理自《中国科学报》2012年9月17日B1版中对刘小枫的访谈,有删节。标题为编者拟。

18世纪的思想家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家实践的精神源泉。图为亚当·密斯与卢梭

我们把当今教育的败坏等同于现代教育的商业化是否有道理,换句话说,教育的商业化是否本来就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这就必须搞清楚教育的现代理念。

重新思考的坐标可能需要回到18世纪去看现代教育理念出现时的情形。教育史研究通常关注的是职业教育家,我更关注的是影响广泛的思想家,比如亚当•斯密、孟德斯鸠、卢梭……他们都不是传统意义的教育家,通常被看做政治思想家。但是,他们的著作都谈过教育问题,而且提出了现代教育应该是什么样的理由。这些理由可能比职业教育家的具体理论更有影响力,甚至是职业教育家实践的精神源泉。更重要的是,他们关注教育问题,从来都与政治制度问题联系起来。

教育是政治制度的基要部分。考虑教育问题,必须把它纳入政治制度的整体。18世纪后期,是现代民主政制理论的上升期。如果不从民主政制的品质来看现代教育,很多问题恐怕看不透。

“现代大学的品质就是商业化”

亚当•斯密是道德哲学教授,但他的确写了一部如今堪称经济学经典的著作,这就是《国富论》。

从前,人类劳作主要是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劳动就是生活本身。崇尚并追求财富的生活是一种完全现代的生活,即所谓商业文明。这完全改变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看法:追求超出生活的基本需要之外的财富,教育也被要求为此服务。

他认为,经济制度的关键是必须推行劳动分工,同时建立起劳动工资制度。古代就有基本分工,比如农业与手工业的分工,这是自然分工。但斯密说的是技术化分工。这种分工是现代生活方式、工作的最基本格局。现代的大学,专业分得很细,明显是技术分工的需要。

读了《国富论》我才明白,如今的大学为什么要搞学科划分,文理工农医,再往下是各个具体专业划分。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可以解释如今大学的基本格局和品质。

分工带来的经济效益非常明显。科技的发展,依赖于越来越细致的专业划分。现代大学里各个科目的设置和上世纪60年代,更不用说和上世纪30年代比,增加了多少专业。

《国富论》第五卷第一章有120页,其中50页谈国家应该为教育提供的服务。他是从商业生活制度的角度来看教育问题,国家要承担国民教育的职责。

19世纪的德国首先推行强制义务教育,但18世纪的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已经谈到义务教育的必要性:让每个人在少年时代必须获得教育,为的是每个人在进入劳动年龄时有能掌握劳动分工所要求的技术的最基本的能力。

现在人们还说,中国的劳工比印度或越南的劳工素质高,因为中国的义务教育普及得不错……可见,基本的国民教育与商业社会劳动分工的原理相适应。这与传统教育非常不同,所谓国民教育其实是职业技术教育的基础。《国富论》明确批评了当时的大学教育,亚当•斯密认为,当时的大学教育没有让青年学到应该让他们学到的各种实用知识,学的全都是些对商业社会发展没用处的东西。如今我们的大学纷纷追求实用,完全符合亚当•斯密的要求。

他主张,国家提供的教育,应该成为商业化生活制度的一部分。这给旧的大学和现代的大学划出了分水岭。他讲得很清楚,大学应该传授实用技术性的、有利于商业化的知识。现代大学的品质就是商的教育以培养荣誉为目的;民主共和政体培养的是爱民主、爱平等的美德;专制政体培养人的恐惧心理……但孟德斯鸠是就政治制度的品质而言的,他谈的并非大学教育。

但是,我们不难看到,如今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有孟德斯鸠所要求的教育内容:教育国民要有政治美德,那就是爱法律、爱自业化,因此,我们没法说,现在的大学品质变坏了。斯密当然也看到,专业化分工会产生很多问题,比如人的生活和职业会变得非常狭窄、单调。但他认为,解决这些问题不是大学的事情,而是宗教的事情。

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可以解释如今大学的基本格局和品质

卢梭否定了现代教育的商业化前提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说道,不同政治制度会有不同的教育模式,因为教育的品质与政治制度相一致。他区分了三种制度:君主政体、民主共和政体、专制政体。由此相应地有三种教育,君主政体己的祖国……亚当•斯密谈到教育时则没有说到这些,因为他对道德观念的看法已完全商业化。不过,《论法的精神》也谈到贸易、货币等商业文明的基本要素,毕竟没有谈到教育与商业文明的关系。因此,孟德斯鸠和亚当•斯密刚好分别提供了现代教育的两个最基本方面,从历史后效来看,他们也共同摧毁了传统教育的格局和教育品质。反过来讲,如果你要说当今的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要不得,你就得找孟德斯鸠和亚当•斯密算老账。

卢梭的《爱弥尔—论教育》被称作经典的教育著作。不过,这本书中谈的教育问题水很深,无论就篇幅还是哲学深度,都不是孟德斯鸠和亚当•斯密可以相比的。此书用叙述的方式谈的是现代民主政制的一个根本难题:如何把一个人教育成有德的公民。其实,卢梭在其处女作《论科学和艺术》中就已谈到过教育问题,他认为,推广或者普及科学与文艺必然是败坏而不是纯化道德风尚,这与许多启蒙思想家的说法针锋相对。

只有了解卢梭的观点,才能清楚论争的要害在哪里。卢梭看到,即使在商业化的时代,人的自然天赋的差异仍然存在,这就是所谓的“自然的不平等”,从而,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区分仍然不可避免。卢梭清楚地知道,良好的道德风尚,不是法律管制的结果,而是德性教育的结果。既然治国者和少数有才华的人是社会道德风尚的指引,按照世世代代的经验,教育好那些左右国家风气的少数人,让他们懂得什么是高尚的德性,才是教育的根本要务。无论孟德斯鸠还是亚当•斯密,都没有提到,更不用说重视这个问题。

可以说,卢梭否定了现代教育的商业文明论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清楚,卢梭的主张是针对谁说的。他提醒新派的启蒙知识人,不应罔顾世世代代的经验:对于统治的长治久安,好的德性才是根本。换句话说,卢梭认为,即便在商业文明时代,也必须注意对少数人的德性教育。甚至可以说,恰恰在以追求财富为至高目的的时代,更应该重视多数人和少数人的区分。

《国富论》堪称西方经济学界的“圣经”,图为较早版本

亚当斯密关注国民的大众化教育,由最初的劳动密集产业转为现代的的智力密集产业

“精英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分化

卢梭反对启蒙哲学家普及形而上学知识,这显得和亚当•斯密后来的观点相同。但是,他们的出发点完全不同。因为亚当•斯密并没考虑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领导阶层的德性问题。孟德斯鸠谈到共和政体的德性问题,但也没谈到领导阶层的德性问题。

在我看来,回顾18世纪关于教育问题的论争,对今天最重要的启示恐怕就是卢梭所关注的问题——如果一个国家中少数有才干的人整个阶层的品质都败坏了,这只会证明我们的教育已经彻底失败,无论我们培养出了多少专业技术人才。

从这个意义讲,亚当•斯密对教育的看法和倡议是非常短视的。经济思维的头脑自以为很会计算效益,其实,他们并不懂得,什么是国家的根本利益。他的教育观完全出自技术化劳动分工的原理,而非出自人的教育的原理。从他们各自的原理出发,我们就可看到如今教育问题的根本困难所在。办大学究竟是为了给国民提供就业前的职业准备还是为了培育人的基本政治德性,两种观点似乎相持不下。

可以设想卢梭与亚当•斯密牵起手来吗?亚当•斯密关注的其实是所有国民的大众化教育,但他说搞哲学研究与贩夫走卒没什么差别,非把少数人的精神追求从高处拉下来与实用学科扯平,就彻底摧毁了教育的德性前提。

如今,大学的大众化、商业化、实用技术化已不可避免,从卢梭的观点看,这不能叫教育。如果如今的大学还要承担真正的教育,就得在大学中再办大学。近些年,我们的好些名牌大学争相建立“高等人文研究院”,其实,这样的研究院并不“高等”,而是为了有别于已经大众化、商业化、实用技术化了的人文学院或文学院而已。这意味着,在现有的大学制度和大学发展的状况下,只有通过大学的分化,才能保住真正意义上的教育。

准确地说,现代高等教育需要对少数人进行的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博雅教育”。如今,绝大多数上大学的人仅仅是为了获得最佳的就业机会,由此可以理解,为什么即便名牌大学文史哲各系的学生也大多是报考实用专业调剂过来的。但是,我们不能按亚当•斯密的道理要求所有上大学的人只能为了获得最佳的就业机会而上大学。事实上,每届大学生中,都有这类不是为了获得最佳就业机会而上大学的人。如果我们的大学已经不能为他们提供读书的地盘,亚当•斯密的道理就成了专制。

从现在大学的博雅学院或通识教育班的设置就可以看到:这些学生在第一学年的课程仅仅是《诗经》《左传》和古希腊文或古典拉丁文……随后几年,主要科目也不过是读几十部中西方的传世经典而已。为什么这样念大学?道理已经由卢梭讲清楚了。

再说一遍,如今的大学日益大众化、商业化、实用技术化,这自有其道理,但是,正是在这样的趋势下,每个大学都有必要同时办一个每年招生不超过30人甚至不超过15人的博雅班,这同样自有其道理。

这就是来自卢梭与亚当•斯密的对峙。E

中山大学博雅学院就是为探索本科教育体制改革而专门设置的精英化学院

猜你喜欢
孟德斯鸠斯密亚当
亚当·卡罗拉的十大珍藏
语言层次
洛克与孟德斯鸠权力分立思想的比较分析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研究综述
简述西方三权分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简析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开车时别发短信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