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赵雪琴
主题活动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生活、学习、语言、运动、游戏等多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而区域活动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操作和探究的自主性活动,在区域活动中不仅能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而且也能使幼儿的经验得到积累,能力得到提高。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和需要,为了使创设的游戏活动区域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价值,并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从而促进幼儿真正地发展,我们在此期间围绕主题活动对游戏活动区域的材料和环境不断做出调整,尽可能地给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条件和发展空间,让幼儿在游戏活动区域环境中能有所动,有所想,有所思,有所悟。
我园区域环境创设的第一步是根据不同年龄班的活动需求对活动区域进行重新规划,教师在综合考虑主题活动开展的需要、幼儿活动及发展的需要和明确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玩具柜、架子、纸箱、方桌等设施,将活动室分割成了大小不同的围合、半围合的游戏空间,使领域性游戏区域与角色性游戏区域集中分布、动静相宜。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设计不同性质的游戏,做到占比适宜、数量合适。
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我园打破了班级界限,转变空间观,将空间的调整从室内拓展到室外,让各个空间从封闭走向开放,从静态走向动态,如:小班午睡室后面的通道由原先的封闭空间变为开放式的游戏区域,“森林列车”的出现,增进了幼儿间、班级间的游戏交往,变独享的空间为共享的空间。利用班与班之间相邻的空间设置公共活动区域,如小班的森林急救站、森林剧场、大班的南站茶社等。
《纲要》的整合理念进一步要求我们,教育的内容要关注幼儿的心理逻辑,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学习特点与认知规律。幼儿对事物的关注并不是分门别类的,因此,我园区域内容设计意在将各领域的内容有机联系并融合起来。教师要重点突破如何在同一内容中隐藏多元的活动价值的难题,如:将美工区与表演区等有机整合;幼儿在美工区完成的作品不仅能成为表演区幼儿活动的道具,还能成为商店中用来买卖的物品。所有的内容均被情境化或拟人化,目的就是借助区域环境创设为载体,激发幼儿对生活经验及学习经验的兴趣与探究的欲望。这样的整合不仅使幼儿的活动能够“可持续发展”,也帮助教师拓宽了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
我园各年龄班实施的是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游戏内容大部分来源于课程,是课程的延伸。在每个主题活动开展初期,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向幼儿介绍各活动区新投放的内容、材料及使用方法,并和幼儿共同建立活动区游戏公约,将讨论的公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在区域环境中,以培养他们遵守活动规则的意识。各区域标志明显,充满童趣,区域活动以幼儿插牌、自选为主,各班在各活动区入口处放置图文并茂的标志来限制进区人数,引导幼儿行为。例如,在区域入口处的地上贴上几个小脚印,在门口挂几个牌子代表进区的人数,幼儿进区前脱鞋,脚印上的鞋放满了就意味着这个区里已满员,其他幼儿就不能再进去了。
可替代式材料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游戏中幼儿可以进行以物代物。如在“森林救护站”中,教师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皱纹纸、纸黏土等材料,“救护站”中的工作人员用这些材料自制成各种口味的药丸,有红色草莓口味的退烧药、黄色橘子口味的感冒药等。尽管这些材料并不逼真,但却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
半成品式材料是具有组合功能的材料,便于幼儿根据游戏需要自主操作。如在“羊羊村的美容院”中,教师提供了用纸盒制作的“羊羊”以及各种纸条等材料,“美容师们”将各种纸条用笔卷好后黏贴在“羊羊”头上,做成各种色彩的卷发;“森林商店”中,教师提供了各种颜色的纸黏土、纸盘等材料,“营业员”在空闲之余,用纸黏土制作成各种美食并放置在货架上进行买卖,这种半成品材料给了幼儿创造性地操作材料的机会,充分激发了幼儿的想象力,减轻了教师制作材料的负担。
一物多用式材料具有多种功能,可以让幼儿在多个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例如,教师提供大小不一、造型各异的纸箱,这些纸箱在美工区成了幼儿的操作材料和涂鸦工具,在表演区成了幼儿表演的道具和演出背景。一物多用式材料的提供,有助于幼儿开拓材料的功能,发挥材料的价值。
我园一直都在延续开展“低碳生活,变废为宝”的行动,各班都有一处收集废旧材料的专属区域——“收集东、收集西”。幼儿带来了家中各种各样废弃的瓶瓶罐罐、纸盒纸袋等,这些废旧材料在教师和幼儿的手中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很快就变成了幼儿的游戏材料和象征物。
观察是教师了解幼儿的途径,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前提,也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游戏分享的重要依据。在我园,我们通过园本教研、教科研培训、业务学习等多种活动提升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通过互动式研讨、讲座培训等形式帮助教师掌握观察的方式和方法。班级内教师在游戏指导中分工明确,主班教师多采用定点加扫描的观察方法了解幼儿的游戏情况,配班教师则运用追踪及扫描的方法观察与指导幼儿的游戏,确保了观察的全面性。通过区域观察记录、学习故事等方法及时记录与分析幼儿的游戏行为,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有效提升。
我园通过各种培训和学习转变教师的观念,要求教师在指导游戏的过程中学会等待和提问,出现问题时不急于介入解决,而是要引导幼儿利用自身经验,用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教师在游戏结束后,就观察到的某一个点,通过照片再现、视频回顾等方式,直观地与幼儿进行深入分享和讨论。通过分享,让幼儿个体的经验上升为集体的经验。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游戏分享时过于全面反而达不到提升幼儿经验的目的。游戏导入、游戏过程、游戏分享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游戏分享环节中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可以让教师了解到幼儿需要什么材料、缺少哪些经验、想要玩什么主题……教师会根据幼儿的表现和经验,以这些问题为起点,通过环境创设、材料提供、经验分享等方式提供支持,并在下一次游戏中进行观察。
我的游戏我做主。为了凸显幼儿的自主性,各班级尝试从区域环境创设、材料收集、角色选择、主题确定、讲评表达五个方面积极构建五大“自主”行动,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大胆表现,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例如,在大班“南站茶社”的游戏中,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自主策划游戏流程、设计海报、收集并制作游戏材料。部分区域的游戏主题也根据幼儿的兴趣点确定,如:在建构区中,改变以往由教师确定主题为放手让幼儿自主确定与策划游戏的内容,从搭建什么、怎么搭建到需要什么材料等都由幼儿自己商量决定,这种改变不仅有利于游戏的顺利开展,还让幼儿在主动参与中体验了自主表达的快乐。
我园办园初期,引进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资源,参与了南京师范大学国家级课题《儿童戏剧教育》的验证性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我园,每学期的11月和5月是我们的戏剧主题月。本学期戏剧主题月中,小班实施的戏剧主题是《小兔乖乖》,中班是《快乐生日会》,而大班实施的戏剧主题是《海底总动员》。全园各班级开展的是戏剧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游戏活动,在这个主题中,各班的语言区、美工区、表演区环境创设是亮点,各班以戏剧主题为载体,巧妙地对各区域环境内容进行整合,让我们的游戏更加精彩!
通过对区域游戏的研究,我园教师和幼儿均获得了发展。在游戏中,我们为幼儿的想象和自我表现搭建了平台,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也为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走近幼儿的内心世界提供了机会。“多给孩子一些空间”,我们将继续探讨主题活动与区域环境创设的有效结合,让区域环境真正地发挥作用。同时,教师也努力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欢乐,从而营造出宽松、和谐的区域活动氛围,使幼儿的区域活动更自主、更愉快,使幼儿获取的知识更丰富、更全面。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康盛分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