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
文阿姨今年63岁,因发现血糖升高入院。在医院的时候,她突然感到心慌、冒冷汗。于是护士赶紧给她测了血糖,3.6毫摩尔每升。护士告诉她出现低血糖了,让她马上喝糖水,吃点东西。后复测血糖为6毫摩尔每升,症状缓解。但是,她觉得很疑惑:为什么患了糖尿病还会有低血糖呢?其实,糖尿病患者很可能发生低血糖。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低血糖症状+血糖值低+供糖后迅速缓急。糖尿病患者因为血糖的水平比普通人偏高,低血糖的诊断标准也比普通人高。普通人低血糖为<2.8毫摩尔每升,而糖尿病患者血糖≤3.9毫摩尔每升就是低血糖;这是因为考虑了药物的作用,如促胰岛素分泌本身就有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低血糖,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词,一个简单而又复杂的症状。说它熟悉,是因为经常会听到一些爱美的女孩子因想要保持曼妙的体形,不吃早餐而在大街上或者公交上晕倒;说它陌生,是因为低血糖的原因很多,临床表现也各式各样,人们了解有限。所以,发生低血糖,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方法,以预防低血糖的再次发生。
葡萄糖是大脑的主要能量来源,若严重低血糖就会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导致意识恍惚、言行怪异、昏昏欲睡、抽搐惊厥甚至昏迷死亡。低血糖的危害丝毫不逊于高血糖,有时甚至更加快速和凶险。
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危害主要有:
1 神经系统受损:表现为意识朦胧、嗜睡、精神失常、定向力和识别力丧失、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躁动不安、惊厥、瘫痪,严重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2 心血管系统功能受损:可诱发脑血管意外,导致心率加快、脉压增加、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3反复发生低血糖会动摇患者对治疗的信心。
4一过性低血糖反应可引起血糖波动,增加了治疗的难度。
5 其他:导致肾血流量减少,加重肾脏损害等。
大多数发生低血糖的患者是有症状的,有意识的低血糖患者刚开始可表现为肌肉颤抖、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皮肤感觉异常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的会导致组织糖缺乏症状,如神志改变、性格变化、虚弱、乏力、认知障碍、抽搐、昏迷等。
解除低血糖症状,吃干粮未必都有效。神志清醒者立即口服糖、果汁、巧克力、饼干等;对于神志不清者,需要让其静脉补充高糖溶液,千万不能往其嘴里硬塞东西,应及时拨打120送医院。另外,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生低血糖时,一定要补充单糖(葡萄糖,果糖),因为α-糖苷酶抑制剂可以延缓多糖(如馒头等淀粉类)转化成葡萄糖,使之不能迅速升高血糖。
生活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时定量进餐,保证每日基本稳定的摄入量。戒烟,少量饮酒或不饮酒,禁忌空腹时饮酒。
运动方面:避免早晨空腹运动。一般在餐后1小时开始运动,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保持运动量适当、恒定。
安全用药:按医嘱正确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肾功能不全患者口服降糖药要遵从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老年患者不宜服用作用强、持续时间长的降糖药物。
自我监测:进行自我血糖监测能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率。有些患者病情不稳定,常发生夜间低血糖,因此睡前应监测血糖,必要时可以在凌晨加测血糖。如果血糖偏低需及时就诊,调整治疗方案。
随身携带两件宝物:一是食物,如糖果、饼干等,以备及时纠正低血糖,避免导致严重低血糖;二是急救卡片(注明姓名、所患疾病、电话、用药等),它提供了糖尿病患者接受急救时有关的重要信息,使发生严重低血糖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