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生发 张建国
【摘 要】不同时期的材料运用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价值观念,因此饮食餐具的不同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中国饮食;餐具;内涵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237-01
一、中国饮食餐具的发展
不同时期的材料运用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基本价值观念,因此饮食餐具的不同也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和时代特征。
(一)最早的原始社会人们的饮食用具多为用普通的石块简单制作而成的碗状形态,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烹饪和食用器材。饮食活动整体非常粗糙并且没有什么过多的考究,甚至在很多生产力非常落后的地区依旧是经历着茹毛饮血的过程。
(二)到了夏朝随着进一步发展后,人们逐渐掌握了对于火和水的利用,为了做出更好的食物也出现了特定的食器和烹饪器。
(三)随着时代的进一步发展,中华文化进入了第一个高潮——秦朝。秦朝的社会发展水平提高,人们的粮食问题基本解决,有了固定的城市、固定的种植区域、固定的粮食供给。当时最常见的粮食类型是“稷”,即“粟”,是一种小米。稷的种植要求简单容易,成活产量较大,有着“百谷之长”之称,除此外还有麦、豆、麻、稻等不同粮食类型。以此可以看出这类植物均为蒸和煮的粮食类型,这也奠基我们国家未来饮食发展的主要方向和类型。
(四)发展到汉朝随着以张骞为代表的汉代大使团出使西域,中西文化有了巨大的交融,除了文化经济上的交流外饮食方面也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是在此基础上中国的餐饮文化才能够如此丰富,在东汉时期发明了植物油,进一步增加了烹饪的类型和食用的口感。
(五)虽然在汉朝末期餐具行业出现了玻璃的发展但是依旧没有成为主流。发展到在六朝时期最具代表的餐具就是瓷器餐具,其精致的造型和相对普及的工艺使其大放异彩。
(六)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时期,人民生活水平非常优越舒适,生产也非常发达。当时的餐具类型多为奢侈的金银器,制作工艺复杂产量不高,因此多为皇家贵族所专有以此体现自己的身份地位。唐朝作为当时最发达的国家,其饮食文化也同样非常繁荣,因此这就大大提升了唐代社会对于餐具的重视程度,餐具的生产和运用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七)到了宋朝,整个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官窑民窑的建设遍地开花,瓷器制品进入寻常百姓家之中。瓷器由于其精致光滑的外表,可以在其表面描绘各种装饰的纹样,同时纹样的釉也不易掉色,稳定性高,保留时间长,艺术价值高,光泽美观的外表深受当时社会的喜爱。宋代的饮食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相对接近现代饮食习惯的时期,这时已经开始广泛食用谷物,主食为米、粥、饼等为主,主要烹饪手段是蒸和煮,这与现代的烹饪手段几乎没有太大区别。
(八)元朝时期的烹饪手段开始充分利用各种酱油、盐、醋、糖及香料调味品以达到对于各种口味的调和,形成丰富的口感。并且宋元时期对于食物已经开始广泛讲究色香味俱全,不仅要好吃营养还要很好看,因此讲究色彩搭配也是宋元时期饮食制作的重要指标,并一直延续至今。色的搭配手法是非常多样,既可以运用各种调味品对食物的色彩进行调整,同时也可以利用食材本身的色彩进行混合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感受。在元代餐具的使用有一个很特殊的点就是正式开始使用很奢侈玉器制作餐具,这是当时皇家的才能用的专属材料之一。
(九)明清时期属于中国封建统治阶级的后期,专制体系逐渐衰弱,但这段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最为活跃的时代之一,统治阶级非常关心民生民众,因此整个明清时期的饮食文化也是在强调贴近民众性,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愫和社会关怀。人民的饮食习惯也更加强调“养生”,逐渐变成“尊生”,饮食的风气也逐渐变得奢侈。
二、中国传统饮食餐具所体现的内涵
总体来说,中国的餐具从古就受到了儒家和道家两家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传统的道家思想一直以来都比较反对在具体的产品外形上用到过多的装饰,一直都非常看重产品的实际功能和作用。由于极度地对实用性功能的关注从而导致了中国自古对于餐具的装饰和纹样没有太多的要求。但是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于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多,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使得现在中国的餐具不仅能够满足实用需求同样也兼具良好的美观时尚的外形,当然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餐具设计已经不再只关注于纯粹的外形和功能,现代设计都具有很强的可持续性,现代的绿色设计更是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拉到了更高的一个层次,并且三者的结合是现代中国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定义的新阐释。
参考文献:
[1]倪舜心.中华饮食文化初探——兼谈徽菜文化内涵(上)[J].烹饪论坛,2002年,4期:6—7.
[2]王明德 张春华. 盐宗“宿沙氏”考[J].管子学刊,2013年,2期:57-61.
[3] 曹文心. 山東东汉画像石中反映的饮食习俗研究[J]. 遗产与保护研究,2018年,8期:16-19.
[4]宋玉立. 唐代饮食器造型设计研究.苏州:苏州大学,2007.
[5]潘俊 李臻.论中国餐具设计中“天人合一”的意蕴[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8年,5期:14-20.
[6]左怡.浅谈餐具形态材料与饮食文化[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107-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