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海琪
【摘 要】在中西方语言中,委婉语的使用频率极其的高,而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语用修辞手段。由于委婉语形成于比较特殊的语言背景当中,所以在使用中有一定的语言环境。本篇文章主要通过具体的语言实例来对英汉委婉语在中外文化中的差异进行阐述与分析,从而进一步剖析不同文化下的中西方差异。
【关键词】委婉语;语言背景;修辞;文化差异
中图分类号:G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233-01
一、简介
委婉语产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委婉语的使用也需要在特定的环境中。 也就是说委婉语是为了使语言表达得更加清晰顺畅,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但是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所以在委婉语的使用上也有着很大的差别,其中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不同文化下人们的思想心理不同。简而言之,在使用不同委婉语的过程中,通过对比分析,就能够看出中西方之间的文化差异。
二、委婉语的产生心理
委婉语是一种语言上的修辞手法,其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被广泛地使用,在人们想要表达一些禁忌或避讳的话语时,常常会选择使用委婉语,委婉语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使语言更加的顺畅和流利,而且使一些避讳的语言能够含蓄地表达出来。但由于文化的不同。所以中西方国家对于委婉语的使用也是不一样的。
(一)避讳心理
委婉语的形成其实就是在现如今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用了表达一些避讳性的东西所使用的语言,我们也可以叫作禁忌心理,一般情况下所表达的事物都是人们内心当中所忌讳和害怕的东西。在过去,委婉语主要应用在妖魔鬼怪等神秘又可怕的事物上,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在委婉语多被用在对性,死亡,严重的疾病及一些身体上的缺陷的表达。比如当人们想要表达老者死去常常说“仙逝”“驾鹤西去”等,在形容小孩子不幸去世,常常用“夭折”来表达。使用委婉语避讳了直接使用“死”这个字,使得人们在传达信息的时候,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二)掩饰心理
人们往往对于一些自己的缺点或者是影响到自己利弊的事情总是有意的去隐藏,所以这个时候委婉语的使用就起到很好的作用。由于委婉语表达得含蓄模糊,常常用一些模糊性的语言来表达,这就会使人们对所要表达的语意产生误解,有的时候也会给听者一定的想象空间,其最终目的还是想隐藏自己的真实情况。比如在中西的经济发展中人们习惯的将经济危机,说成“经济不景气”或者“经济大环境不好”。在中国监狱被人们称为“劳改中心”或“少管所”。委婉語的表达效果非常的好,很好地将人们要表达的负面的语言转化为人们更容易接受的语言,这也恰恰满足了人们的掩饰心理,而人们频繁地使用委婉语也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委婉语的发展与延续。
三、从委婉语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一)等级差异
中国是一个思想比较保守的国家,而且自古以来等级观念及其明显,这一特点在姓名上同样得以体现。在古代,为孩子起名字一定要避开家族中每个人的名字,不可以重复家族中已有的名字,在发音也是要注意的,名字不可以有相同或者相近的发音,不但如此,还一个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必须要避开皇帝的称号或名字,也不可以和皇族的人有一样的名字。在现代,人们在使用委婉语时,对于长辈或领导都不会直接称呼他们的名字,对于长辈人们会在姓氏的后面加上对长辈的称谓比如“张叔叔”“李奶奶”等,对于领导的称呼也是如此,都会在姓氏后面加上领导的级别比如“张经理”“王总”等,还有的会称呼领导为“领导”“老板”等,但是绝对是不可以直接称呼领导的名字。而在西方国家,人与人之间的称呼,往往就是每个人的名字,他们不觉得这是不礼貌的,反而觉得很亲切,在他们之间没有明确的等级关系,即使是对领导和长辈也可以直接称呼其名字,在西方国家一直强调的都是人人平等。
(二)思维方式差异
谦虚一直以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中国人们崇尚的是谦虚好学,提倡多倾听,而不是表达自己,比如在受到夸奖时,人们常说“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等,但西方人在听到他人的夸奖时常常会说“哦,真的吗,太谢谢了”等委婉的表达,再比如说,中国人在帮助别人时,即使有能力做好一件事,也会说成“我试试吧”或者“我尽量吧”等模棱两可的字眼,而在西方国家常常给对方的都是肯定的话,要么就是“yes”要么就是“sorry”,这样的肯定的回答,所以说中西方人在思维方式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四、总结
总的来说,从委婉语中西方的使用中我们不难看出,中西文化还是存在着较大的文化差异,其中包括思维方式,中西方在思维方式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中国人注重的是谦虚和委婉,和西方国家注重的则是实事求是;等级观念方面,中国讲究的是等级分明,无论是家庭还是工作中,都对长辈或者领导予以一定程度上的尊重,而西方国家讲究的则是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