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器乐演奏中模仿性原则的运用

2019-08-01 01:12赵颖
戏剧之家 2019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器乐运用原则

赵颖

【摘 要】模仿作为一种重复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具有多方面的教育和教学价值。千百年来,人类经过实践,将这种简易而朴素的“自学”模式作为一种方法纳入音乐教育活动中,将之提升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自觉性教学行为。

【关键词】民族器乐;教学;模仿性;原则;运用

中图分类号:J6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9)19-0084-01

首先,模仿的基本操作形式是重复,是一种主体性的自我学习过程,不管这种模仿是自发的无意模仿,还是有目的的刻意模仿,都蕴涵着对客观事物的效仿性学习。

一、模仿性演奏原则的重要性

其实,在我国数千年传统音乐文化传承中,“口传心授”早已成為最主要的教学传承方式,这便可以归属于民族器乐理论教学中模仿原则的范畴。这种方式使受教育者对曲目心领神会,使我们的民族民间音乐得以传承至今。在“口传心授”传承状态下的模仿学习中产生了一大批的音乐能人,并发展演变出许多音乐理论、音乐体裁、音乐流派等。然而,有些人对模仿学习持一概反对的态度,认为只要是模仿就没有出路、就不可能有任何创造。其实,人的一生是非常短暂的,由于受到时间和精力等方面的制约,不可能事事直接经历去得到教训和收获。对于学习民族器乐理论的学生来说,深刻理解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演奏动作技能,都需要经过一个模仿的过程。这是因为在模仿学习中既可以省掉许多盲目摸索的时间和精力,又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没有模仿,就没有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也就不可能有辉煌的民族音乐(器乐)文化。

二、民族器乐理论教学中使用模仿原则的作用

第一,有助于深入感知理论知识。无论何种模仿,总是要先对被模仿之物进行深入的观察探究,把握它的基本形态和主要特点。一般来说,学习初始阶段的这种认知把握在学生头脑中不会形成非常清晰透彻的理解,但会产生强烈的感受。这种感受能调动学生用极大的热情与民族器乐理论知识产生最大程度的交融,在理论知识的引导下,迅速突破思想、意识、语言等方面的朦胧状态,取得对理论知识的深刻认知。然后进行口述、讲解、书写等不同的模仿行为,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方法、思想水平、语言表达等方面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提高。比如说“五调朝元”“以凡代宫”“清角为宫”等转调手法,教师可以先拿出具体的例子(最好能以音响、文字和谱例的三重形式展示),让学生聆听、分析,然后让他们模仿例子,自己独立写作出类似的转调例子,再相互对照,如此可以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第二,有助于形成一种具备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古人曾云:“或袭故而弥新,或沿浊而更清”“妙得规摹变化之诀,自成化腐为新之功”,指的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我们所谓的模仿原则,并非纯粹的模仿,它包含了在模仿过程中融入个人的思想、见解等因素,运用多种形式,以好的、正确的模仿对象作为借鉴,进行多种情境变式的练习,为培养兴趣、学习知识、提高智力、发展能力提供更好的学习平台。比如学习中国的字画,要模仿名家达到以假乱真;学习作诗撰文,则要模仿名篇名作,力求从中得到原作的神韵。这些刻意模仿的作品中都融汇着模仿者的创造性因素,以至于许多都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良好效果。

第三,有助于形成某种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学习训练模式。在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思维状态下的模仿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每一次模仿训练都做到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方法多样,过程清晰,及时反思,长期坚持训练将能够形成某种(因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和所具备的各种背景而异)适合学生自身的极为迅速有效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训练模式。比如学生在应对民族器乐理论课程的期末考察时,如何复习呢?教师就可以提示学生,告诉他们可以通过模仿出题人的思维和所出的题型,来进行复习,学生通过复习实践将会形成一套适应自己的理论知识复习训练模式。

第四,在模仿中有助于建立学科语言模式。任何一门理论学科都是在长期的研究和探索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具备学科特色的语言模式,如民族器乐理论课程中所包含的“合、四、乙、上、尺、工、凡、六、五”式的工尺谱,“叠、扣、集、拆、对、垛、合、解、滚”等旋律发展手法,“均、宫、调、旋宫、犯调”等宫调系统,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完全属于陌生领域,十分晦涩,甚至在弄懂了这些语言所表达的含义后,学生还是难于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直接运用这些学科语言,而直接用学生自己所熟悉的某种方式来替代表达。因此,这里强调在模仿中建立学科语言模式,学生通过对教师使用学科语言的长期观察和听辨(比起文字,语音对人的刺激所引起的反映更为有效),从而在学生头脑中不断积累,产生了注意、知觉和记忆,学生又通过自己的动作和活动,反映他们所观察和听辨到的学科语言,如在课后的自学、自我复述讲课内容,同学间的交流当中模仿教师所讲的学科语言,使学生头脑中的特定理论知识语言与含义在学科中融会贯通,从而建立起学科语言模式。

三、结语

当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模仿性演奏模式,把这种教学模式引入民族器乐理论教学当中,将会给传统的民族器乐理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方式、目的等方面带来很多新的变革。

参考文献:

[1]高立丽.钢琴教学理论与实践探索[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18.6.

[2]周婕.民族器乐协奏曲创作实践研究.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猜你喜欢
民族器乐运用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试论当代中国民族器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民族器乐教学
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乐器及钢琴伴奏教学中的应用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