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PI指数对天柱县近52年的旱涝特征分析

2019-08-01 01:26田孟勤张杰罗阳沈扬迪吴有恒
吉林农业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天柱县旱涝

田孟勤 张杰 罗阳 沈扬迪 吴有恒

摘要:基于1961年~2012年天柱县的逐月降水资料,根据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分析了天柱县近52年来的旱涝变化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天柱县近52年干湿变化的主要特点从特旱到特涝再到特旱,这种极端的旱涝转换共经历了4次,基本上每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干旱和湿润,年均干旱月数为3.5个月,年均湿润月数为4.0个月;干旱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1961年~1963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5年~1999年)以及21世纪初,湿润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年~1967年),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1991年~1994年);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70年代相对较为湿润,20世纪80年代全县向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全县持续湿润,进入到21世纪后,全县由极端湿润向极端干旱发展。政府部门根据旱涝特征,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旱涝兼治、兴修水利,以降低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关键词:标准化降水指数;旱涝;天柱县

中图分类号: P462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9.14.073

干旱作为常见的气象灾害之一,具有持續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而干旱的成因极其复杂,所以学术界还未能对干旱进行全面精确的定义。目前,世界气象组织承认的几种干旱类型中就包括气象干旱,而气象干旱也是我国当前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2013年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以下简称IPCC)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the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AR5)[1],IPCC在报告中指出:过去1400年来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将不断升高,干旱风险持续增加。旱涝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降水情况,因此,可用来分析区域气候的干湿变化以及水资源的变化趋势。目前,被广泛使用的干旱指标有很多,比如帕默尔指数,降水距平百分率,Z指数和SPI指数。侯英雨[2]在对干旱指数进行研究后发现:帕默尔指数考虑因子全面,但时间相对滞后,计算复杂。袁文平[3]等比较了Z指数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以下简称SPI)后认为,SPI指数能够较好地反映和预测旱涝灾害。徐德智[4]应用SPI指数对黔东南州干旱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其能有效地反映黔东南州各时段的旱涝情况。

天柱县位于黔东南州东部,年均降水量1220mm左右,多年平均气温16℃左右,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境内多低山丘陵,山高坡陡,并受水土流失的影响,全县森林覆盖率不高。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持续变暖,气温不断增加,天柱县大范围干旱、旱涝急转等事件日益加剧。因此,运用SPI指数对天柱县近52年来的旱涝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旱涝特征的变化规律,不仅能够为防灾减灾提供理论依据,更可以为政府提前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服务。

1 资料和方法

本研究采用了黔东南州天柱县1961年~2012年的气象观测资料,主要选取月累计降水资料,对所缺数据进行了气象标准化处理。

标准化降水指数SPI[5]由McKEE等在1993年提出,多运用于研究某个地区在有降水记录的背景下,特定时间尺度上的降雨异常事件。其原理为采用伽马函数对降水时间序列进行拟合,然后,经过标准化处理求得SPI。该指标适合于月以上尺度资料,考虑到降水为造成农业干旱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着重分析SPI指数的时间尺度确定为3个月,具体原理及计算方法如下:

式中:x为累计降水量,■为伽马函数;α为形状函数,α>0;β为尺度参数,β>0;x为降水量,x>0。

对α,β采用最大概似估计(Maximum Likelihood)进行计算:

式中:n为计算系列的长度。于是,给定时间尺度的累计概率为:

令t=x/β,上面公式则转换为不完全的欧拉第二积分:

由于伽马方程不包含x=0的情况,而在日常观测中,降水量是可以为0的,所以累计概率可表示为:

式中,q为降水为0的概率。如果m表示时间系列中降水为0的数量,则q=m/n。累计概率H(x)可以采用下列公式变化为标准正太分布函数:

C0=2.515517,C1=0.802853,C2=0.010328,d1=1.432788,d2=0.189269,d3=0.001308。

SPI的计算过程运用fortran软件编程实现,SPI划分标准[6]见表1。

表1  SPI干旱等级划分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年度干湿特征分析

利用1961年~2012年3个月时间尺度的SPI指数,对天柱县的干湿特征进行分析,图1为1961年~2012年天柱县的逐月SPI时间序列变化曲线,对图1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天柱县近52年来旱涝特征的转换较大,主要特点从特旱到特涝再到特旱,这种极端的旱涝转换一共经历了4次,分别为1962年~1965年、1972年~1975年、1988年~1992年和2007年~2011年。这种极端的旱涝急转,由于变化快,急转过程中前期的干旱容易使人产生错觉,放松防灾减灾的警惕思想,再加上天柱县境内多低山丘陵、山高坡陡、水土流失严重、森林覆盖率低,若集中强降水发生后,容易造成山洪、滑坡、泥石流,对人的生命和生产建设安全构成重大的威胁。

天柱县的干旱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1961年~1963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5年~1999年)以及21世纪初,严重的干旱对天柱县农业、工业、社会生产和居民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其他年代也偶尔有干旱年份出现,例如,70年代的1974年冬旱、1978年的春夏连旱,20世纪90年代的1992年的秋旱和1994年的冬旱。持续干旱时间较重的时段有:1963年3月~8月,1985年6月~9月,1988年4~8月,2007年9月~12月和2009年10月~2012年3月。

天柱县的湿润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年~1967年),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1991年~1994年)。持续湿润较重的时间段有:1964年1~5月,1972年10月~1973年1月,1982年9月~1983年2月以及1991年1月~3月。

2.2 干湿月数及频率变化特征

图2是1961~2012年不同等级干旱时间变化序列图,图3为1961年~2012年不同等级湿润时间变化序列图。对图2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天柱县52a来的年均干旱月数为3.5个月/年,其中,轻旱月占比最重,为1.4个月/年,中旱月占比最轻,为0.3个月/年,而重旱月为1.2个月/年,特旱月数为0.6个月/年。对图3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天柱县52年来的年均濕润月数为4.0个月/年,其中,轻湿占比最多,为2.3个月/年,中湿占比最少,为0.2个月/年,而重湿为1.0个月/年,特湿0.5个月/年。

根据定义将SPI<-0.5记为干旱,而将SPI>0.5记为湿润,为了进一步对干湿发生频率进行分析,对天柱县逐月干湿发生次数分别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由表2得知,天柱县干湿月的发生频率比较接近,干旱频率在25%(13/52)~33%(17/52)之间,湿润频率在28%(15/52)~36%(19/52)之间。52年间,2月、5月、9月、10月和12月的干旱湿润发生频率之间相差超过3个月,其他各月干旱湿润发生频率基本相同,但是各年代际间的月、季干旱湿润发生频率区别较大。52年来各年代干湿发生的频率比分别为27%/32%(20世纪60年代),23%/37%(20世纪70年代),34%/32%(20世纪80年代),26%/40%(20世纪90年代),36%/29%(2001年~2012年)。说明2001年~2012年天柱县干旱比较严重,1980年代干旱比较轻,而其他年代相对湿润。

3 结论与讨论

本文采用天柱县1962年~2012年逐月降水资料,将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作为旱涝指标对天柱县52年来旱涝特征进行分析,结论为:天柱县近52年干湿变化的主要特点从特旱到特涝再到特旱,这种极端的旱涝转换一共经历了4次,基本上每年内都有不同程度的季节性干旱和湿润,年均干旱月数为3.5个月,年均湿润月数为4.0个月;干旱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前期(1961年~1963年),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5年~1999年)以及21世纪初,湿润期主要集中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1964年~1967年),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90年代前期(1991年~1994年);干湿变化具有阶段性特征,20世纪60年代、70年代相对较为湿润,20世纪80年代全县向干旱方向发展,20世纪90年代全县持续湿润,进入到21世纪后,全县由极端湿润向极端干旱发展。因此,政府部门根据分析的旱涝特征,结合当地情况,因地制宜、旱涝兼治、兴修水利以减轻旱涝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ALEXANDER L, ALLEN S, Bindoff NL, et al.Working Group I Contribution to the IPCC Fifth Assessment Report Climate Change 2013: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2013,Sweden.

[2]侯英雨,何延波,柳钦火,等.干旱监测指数研究[J].生态学杂志,2007,26(06):892-897.

[3]袁文平,周广胜.标准化降水指数与Z指数在我国应用的对比分析[J].植物生态学报,2004,28(04):523-529.

[4]徐德智,张杰,杨帆,罗岚心.基于SPI的黔东南州近52 年的干旱特征分析[J].贵州气象,2015,39(01):9-13.

[5]Edwards D C,McKee T B.Characteristics of 20th Century Drought in the United States at Multiple Time Scales[R].Fort Colling: Depart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 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1997.

[6]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气象中心,等.GB/T 20481-2006气象干旱等级[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田孟勤,本科学历,助理工程师,研究方向:应用气象研究。

猜你喜欢
天柱县旱涝
传统旱涝急转评估指数的局限和改进
天柱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基于LDFAL及SDFAL指数的鞍山地区旱涝急转时空特征分析
贵州省1968~2017年旱涝急转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黔东南州
侗族大歌的文化价值研究
天柱县稻田生态养鱼的实践观察和探讨
贵州天柱县博物馆刍议
气候变化背景下西北干旱区旱涝的变化规律
北方农牧交错带气候变化与旱涝响应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