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庆蛟
“百姓”是古今常用的词,但是古、今的“百姓”含义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谈谈古、今“百姓”的区别。
古今的“百姓”,有一个相同的义项:民众,人民,是名词。例如:①《史记·陈涉世家》:“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扶苏因为多次劝诫秦始皇,皇帝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扶苏没有罪,二世却杀了他。百姓多数听说他贤明,却不知道他已经死了。)②杨朔《昨日的临汾》:“村里的百姓大半全集拢来了:有驼背的老人,筋肉结实的壮年汉子,顽皮的小孩,以及穿着红绿衣裤的妇女。”
古代的“百姓”,有一个与现代不同的义项:百官,是偏正词组。例如:①《尚书·尧典》:“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族人和睦了,便又辨明百官,百官昭明了,又努力协调各国,天下众民也都因此和洽起来。)②《国语·周语中》:“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过去我们先王据有天下的时候,规划了方圆千里的地方作为甸服,用来供给天神五帝、山河百神的祭祀,用来提供百官、众民的财用,用来应付意想不到的祸患。)韦昭注:“百姓,百官有世功者。”
在上古庶民无姓,有土有官爵者才有姓。遂以“百姓”作贵族、百官的通称。在商指奴隶主阶级,在周指封建领主阶级。有贵贱之分,如西周以姬姓王族为贵。到战国以后,宗族逐渐破坏,土地个人私有的地主阶级代替土地嫡子世袭的领主阶级兴起,百姓逐渐失去贵族的意义,社会地位与庶民相似。一般的民众也逐渐取得了享有姓氏的权利。这样,“百姓”的词义就扩大了,一般就用来指民众、人民。
“考验”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是古、今的“考验”含义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谈谈古、今“考验”的区别。
现代的“考验”,有一个与古代不同的义项: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人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是动词。例如:巴金《盼望》:“他对人民有过贡献,又是一个坚贞不屈、临危不惧的革命者,我相信他一定经得起严峻的考验。”
古代的“考验”,有两个与现代不同的义项:
一、考察、验证,是联合词组。例如:①《史记·秦始皇本纪》:“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掌握管理万物,考察、验证事实,分别记载其名称。)②《晋书·天文志》:“《周髀》术数具存,考验天状,多所违失;惟浑天近得其情。”(《周髀》是流传至今的一部最早的数学著作,同时也是一部天文学著作,但用它来考察、验证天的形状,有很多违背失误之处;只有浑天说比较接近实际情况。)
二、拷问、验实,是联合词组。例如:①《三国志·魏志·华佗传》:“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于是递解交付给许昌的监狱,经拷问、验实,华佗招供服罪了。)②《汉书·杜业传》:“幸赖陛下至明,遣使毛莫如先考验,卒得其奸。”(幸而靠陛下极英明,派遣使者毛莫如先拷问、验实,终于查明他的奸邪。)
“考验”本来是动词性的联合词组,是“考察、验证”的意思;用到狱事上,就是“拷问、验实”的意思。古代汉语中,“考验”的对象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物,其中大多是事物。现代汉语中,“考验”凝固为动词,意思是“通过具体事件、行动或困难环境来检验人是否坚定、忠诚或正确”,考验的对象一般都是人。
“卑鄙”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现代的“卑鄙”和古代的“卑鄙”,词语的结构和意义有较大区别。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
古代的“卑鄙”,本是联合词组,“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识短浅;后凝固成形容词,意思是“卑微鄙陋”。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意思是:“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下、见识短浅……”《说文》里说:“卑:贱也,执事者。”“卑”本义是伺候主人的奴仆,后泛指地位低下,它的反义词是“尊”。“鄙”本指远离都市的边远地区,和“都”(都市)相对。因为住在边远地区,消息闭塞,行为粗俗,所以“鄙”引申为“庸俗、浅陋”。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意思是“有权位的人见识浅陋,不能深谋远虑”。“卑鄙”合用,意思是“地位低下,庸俗浅陋”,一般用于自谦(即自称,表谦逊)。上述《出师表》中的“卑鄙”,就是诸葛亮的自称,表示谦逊。
现代的“卑鄙”是形容词,词义色彩转为贬义,意思是“语言、品行恶劣,不道德”,一般用于骂别人。例如:“这些无耻的话从这个卑鄙的小人嘴里说出来,竟如流水一样顺畅。”(凌力《星星草》)
总之,古、今“卑鄙”的结构和意义有区别,阅读古文时不要犯“以今释古”的错误。
“机械”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是古、今“机械”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谈谈古今“机械”的区别。
古、今的“机械”,有一个相同的义项,即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如杠杆、滑轮、机器、枪炮等,是名词。例如:①陆机《辩亡论》:“昔蜀之初亡,朝臣异谋,或欲积石以险其流,或欲机械以御其变。”(以前蜀国灭亡之初,朝廷的大臣谋略各异,有的想用积石遏流的方法来加强长江天险,有的想依靠各种兵器战具来抵御突变。)②杨朔《前进,钢铁的大军》:“他们都是工农出身的战士,一旦从敌人那夺得机械,便能熟练地加以掌握。”
现代的“机械”,有一个与古代不同的义项:呆板,不灵活,是形容词。例如:①张天翼《春风》:“那个施国兴机械地站了起來。”②杨朔《木棉花》:“他们仍然是机械地在岗棚上挂起一面红旗。”
古代的“机械”,有两个与现代不同的义项:
一、机巧,巧诈,是名词。例如:①《淮南子·原道训》:“故机械之心,藏于胸中,则纯白不粹,神德不全。”(所以胸中怀有巧诈之心,那么高洁的大道就不再纯粹,精神专一的德行就不再完全了。)②宋代邵雍《旋风吟》诗一:“棋中机械不愿看,琴里语言时喜听。”(棋盘上的巧诈不愿看,琴声中的音乐语言常常喜欢聆听。)
二、桎梏,束缚。例如:金代蔡松年《庚申闰月从师还自颍上对新月独酌》诗:“自要尘网中,低眉受机械。”
“机”本指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可以发动的部分。《说文》:“机,主发谓之机。”“械”原指一种用以戒人的器具,其中包括攻守的兵器、防范人的刑具等。《说文》:“械,桎梏也,一曰器之总名。”“机械”作为复合名词,本指各种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后来又指“桎梏、束缚”,这是侧重于“械”的意思。由于机械装置的创造发明使用,需要“机巧”,所以它的引申义为“机巧、巧诈”,词的感情色彩转为贬义。又因为任何一种利用力学原理构成的装置其灵活应变程度总不如人,所以又有“呆板、不灵活”的意思。这是词义从事物到事物特征的转移,一般也带有贬义。
“早晚”是古今常用的词语,但是古、今的“早晚”含义是有区别的。下面就谈谈古、今“早晚”的区别。
古、今的“早晚”,有四个相同的义项:
一、早晨和晚上。例如:①《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是我在京中早晚无人照管。”(是我在京城中早晨、晚上都没有人照管。)②端木蕻良《曹雪芹》:“他深知自己不为母亲喜爱,除了早晚和兄弟一起到上房例行请安外,很少到上房去。”
二、时候。例如:①老舍《四世同堂》:“小顺儿的妈笑了一下:‘这早晚的年轻夫妻都是那个样儿!”②他一清早就走了,这早晚多半已经到家了。
三、或早或晚,迟早。例如:①李商隐《重有感》诗:“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对宦官的专横,人和鬼神都愤怒号哭。迟早被宦官盘踞的宫阙就会收复,君臣会擦干眼泪,化悲为喜。)②《水浒传》:“只等朝廷招安了,早晚都做个官人。”③老舍《四世同堂》:“你看着小崔,凡是给日本人做事、狐假虎威的人,早晚都得遭报!”
四、指将来某个时候。例如:①元代《气英布》第二折:“贤弟,你的封王只待早晚间灭了项羽,便是囊中之物。”②你早晚进城来,到我们这里坐坐。
古代的“早晚”,有两个与现代不同的义项:
一、什么时候。例如:①《淳化阁帖·王献之书》:“不知早晚至?当随至郡,深相望。”(不知道您什么时候到达,到时当一起到郡城,殷切地盼望着您。)②《洛阳伽蓝记》:“太尉府前砖浮图,形制甚古,犹未崩毁,未知早晚造?”(太尉府前的砖刻佛像,样子很古朴,还没有崩塌毁坏,不知是什么时候建造的。)③《颜氏家训·风操》:“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问他说:“您父亲什么时候可到我家来?”)④李白《长干行》诗:“早晚下三巴,预将书报家。”(什么时候能回三巴,请预先写信告诉家里。)
二、时时,天天。例如:元代《隔江斗智》第二折:“母亲,您孩儿有些不成器,早晚要您照顾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