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忠浩
在《红楼梦》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中,真正长寿的屈指可数,刘姥姥是寿魁,贾母其次。贾母和刘姥姥虽都是古稀老妪,但出身悬殊,一个是豪门巨富,一个是清贫农家。她们之所以长寿,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一个“乐”字,性格恬淡豁达,遇事想得开,有个好心态。
恬淡达观
贾母身处富贵,却恬淡达观,不像王熙凤工于心计,不像林黛玉多愁善感,不像尤三姐猛烈刚强,不像贾迎春柔弱懦怯。对贾府日常事务,一概让凤姐去打理。 其实,人老了以后,理应多关心自己的饮食起居,身体健康、恬淡的生活也是一种延缓衰老的好方法。
当贾府遭逢厄运时,全家人惊慌失措,悲伤啼哭。 贾母开始虽也“惊吓气逆”,但很快便和缓过来,说:“你们别打量我是享得富贵受不得贫穷的人哪……”便拿出自己的全部私房积蓄,一项一项分派,接济大家,充分表现了她遇事想得开、达观的心态。
人生有三态,悲观、乐观和达观。悲观的人在山脚下看世界,只见到幽冥小径;乐观的人在山腰看世界,看到的是柳暗花明;达观的人在山顶上看世界,看到的是天广地宽。达观就是豁达乐观,不论身处顺境或者逆境,面对成功或者失败,都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好坏都能拿得起放得下,贾母就是这种达观的人。
心态年轻
贾母虽年事已高,但心态年轻,爱热闹。她常说:“我是个极爱快乐的人,嚼得动的吃两口、睡一觉。闷了时和这些孙子孙女们玩笑一回就完了。”每逢节日,贾母必与晚辈们在大观园内闲逛、看戏、玩乐、散心,有说有笑。贾母亲近小辈,一则是享天伦之乐,二则是年轻人气血旺,乐事多,和他们在一起使她自己的心情也得到调节。
慈善为怀
贾母虽是封建家族长者,但她“怜贫恤老,斋僧布施”,以慈善为怀。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陪她游大观园。潇湘馆土地下苍苔满布,刘姥姥不走石子甬道,偏走土地,不料“咕咚”一跤跌倒,众人都拍手呵呵大笑。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挽起来,只站着笑!”刘姥姥爬起来后,贾母问她:“可扭了腰没有?叫丫头们捶捶。”
心地善良的人能延缓衰老。孔子说“仁者寿” “大德必得其寿”,从心理卫生的角度来说,心地和善,助人为乐,能使精神得到安慰,心理得到平衡,有利于促进和保持身心健康,为抗衰老打下良好基础。
知足常乐
《红楼梦》中寿魁刘姥姥,是个贫苦农民,淳朴、善良,她的长寿之道是知足常乐,乐观开朗。用她自己的话说:“守多大碗儿吃多大的饭。”知足常乐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追求。我国古代就有“布衣得暖胜似锦,粗茶淡饭亦香甜”之说。知足常乐使人行也安然,坐也安然,贫也安然,苦也安然。知足常乐并不是听天由命,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洒脱幽默
刘姥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即使身处侯门望族之中,也不盲目自卑。在二进荣国府时,即使凤姐、鸳鸯拿她取笑开涮,她仍然明智、豁达地说:“咱们哄着老太太开个心儿,有什么恼的!你先嘱咐我,我就明白了,不过大家取个笑儿。”她的大度、洒脱、豁达可见一斑。
刘姥姥机智、幽默、愉悦。在二进荣国府时,贾母请她上筵席,她脱口说出:“老刘,老刘,食量大如牛……”自己鼓着腮不语,不笑,卻引得上下众人捧腹大笑。刘姥姥给大家带来欢乐,同时也让自己的心情为之愉悦。幽默是老年人保持心情愉快、健康长寿的好方法。
以乐为先
以上所述,贾母和刘姥姥都做到了“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以生存环境而言,乡村田野是刘姥姥生息劳作之地,而贾母生活在深宅大院、丫鬟奴仆成群的富贵之家,但她们各安其分,顺乎自然。她们各有自知之明,才能乐在其中,知足常乐。刘姥姥是贫苦中求乐,贾母则是享福中求乐,乐以忘忧。只要心态摆平,不管衣食住行等客观条件如何,保持平常心,时刻都能觉得舒坦、自在。
贾母、刘姥姥以乐为先的长寿之道,对今天的老年人也有些启示,要重视自己的精神生活,只要自己去寻求、开拓,就能实现老有所乐。乐在心中求,寿在乐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