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立磊 徐 烨
近期,一档每集只有5分多钟的短视频美食纪录片《早餐中国》的播出迅速吸引了大批的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自开播以来,该片在豆瓣上得分为7.7分,在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上排第四名,网络播放量近亿次。口碑与收视双赢的背后是纪录片对短视频的一次成功尝试。
随着《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热播,美食类节目火爆荧屏,从单纯的美食制作节目到将美食内容嵌入大型综艺节目,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在娱乐化的节目中得以传承。但美食类节目的收视和评分却在不断下滑,以《舌尖上的中国》豆瓣评分为例,第一季评分高达9.4,第二季也有8.5分,但第三季评分下滑到3.8分。虽然陈晓卿团队力作《风味人间》豆瓣评分达到9.1分,但美食类节目的发展依然遇到了瓶颈。一是精品制作的内容与普通生活的距离感。“舌尖”系列的崛起掀起了美食类纪录片精品化的浪潮,无论是配音、拍摄还是后期都制作精良,但作为人们日常活的饮食,越趋向高大上的视觉感受就越让受众有距离感。二是节目同质化严重。在“舌尖”系列之后,大量的美食节目开始走“舌尖”的路线,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一旦新鲜感消失,就剩下空洞的内容。三是短视频美食类节目的崛起。随着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的迅速崛起,各类普通人制作的饮食节目开始集聚大量人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美食节目。短视频以短小精悍为特征,更符合人们的碎片化观看习惯。四是观念更新不足。媒体融合时代传统纪录片制作人固守传统的节目制播观念,必然会面临困境。
一份早餐,一份乡愁。“节目组什么时候去我的家乡拍摄啊,我家乡的早餐也很好吃啊。”这样的网友邀请来自腾讯视频同步播出时的弹幕。该片的拍摄设想源于总导演王圣志的日常生活观察:“现在年轻人的早餐都是上班路上随便吃一点,其实早餐也可以吃得很有花样。”年轻同事不吃早餐或者吃得很草率背后是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写照,大量的年轻人背井离乡,来到大城市打拼奋斗,为了理想,舍弃生活。当王圣志团队以“以第一视角切入,统一在一家店铺内,(内容)就不会太散”的拍摄理念深入到每个城市的街巷小吃店中时,浓浓的乡土氛围扑面而来。压抑在年轻人内心深处的乡情被激发出来,就像节目宣传语说的一样“只需早起,你就能找到故乡”。
因为早餐具有强烈的地域色彩,所以在地点选取上节目组也费了一番心思。为此,总导演王圣志在拍摄前带领团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调研,在全国范围内寻找有特色的老百姓喜爱的早餐。这就为观众呈现了包括湖南长沙的肉丝粉、贵州凯里酸汤粉、广东汕头猪血汤、福建福安水煎包、陕西西安油茶麻花、海南海口老爸茶、台湾台北筒仔米糕等在内的众多早餐。这些早餐以南方为主,北方早餐较少。对此,王圣志解释到:“因为摄制组团队中以南方人为主,来到北方拍摄时,一开始不太习惯北方的早餐,到了北方被辣到飞起,也在这个过程中开始理解地域对饮食的影响。”“国人骨子里有早餐的情节和对故乡早餐的怀念,我们的作品不过将其激发了出来。”
地久天长的味道,就是中国人的理想早餐。“时代洪流中,很多传统的价值观仍在默默流淌,很多美好的事物还在继续,这就是我们想要表达的一种情感。”导演王圣志将镜头对准了每一位早餐店的老板们,尽管经营早餐店很累,但是结束一天的营业,他们的生活各自精彩:接孩子上下学、打网络游戏、听听音乐等,日复一日,岁月流转,不正是天长地久的味道?
早餐店大多是夫妻店,能经营上口碑的又是多年的老店,于是亲情、友情、邻里情就沉淀了下来。该片第一集湖南长沙《肉丝粉》里的亲情:“店子再忙,夫妻俩都会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一家人住在一起。苦中有乐,生活有希望。”第二集贵州凯里《酸汤粉》里不善言辞的老板解读夫妻相处之道:“人的牙齿都要磕磕碰碰,夫妻哪有不吵架的。”第四集福建福安《水煎包》老板大笑着秀恩爱:“等退休了就带着阿姨出去浪漫一下。”第五集陕西西安《油茶麻花》里食客跟早餐店从小吃到大的邻里感情。第六集湖南长沙《猪油渣烧卖》一家三代人整整齐齐的家庭传承延续。第七集广东汕头《汁》里老板娘夫妇12年聚少离多的异地情,团聚便是幸福,这也道出了生活的不易,需要我们好好珍惜。第八集贵州台江《羊瘪粉》里喜爱喝小酒的老板娘被食客打电话叫起床催开门的热情。正如纪录片海报所说:也许街道在改变,但滋味和情怀始终不变。
全片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走心的日常生活来传达早餐对于人们来说,并不是果腹的速食,而是日子,是地久天长的日子。片中店主们同样面对着房租上涨、孩子上学、异地漂泊、代际冲突、理想挫折等问题,这些具有共情的生活,不仅拉近了观众与纪录片的距离,也引发了观众反观自身,回味生活。
匠心制作,聚焦平凡。对于早餐店的选择,导演王圣志表示,“不能是网红店;要有两代人以上的传承;产品虽单调但是要地道,当地的老百姓每天都在吃;老板能苦中作乐。”王圣志认为:“匠心是很普通的,每一个人都有匠心,做每件事都需要匠心。当你特别把匠心提出来说事时,那说明匠心出问题了。”“用格物致知的精神对工匠的手艺进行解剖,使工匠精神去‘浪漫化’、去‘理想化’。恢复‘蜕化’已久的手,恢复曾经存在但如今已经远去的生活的美好。”这份“每个人的匠心,已经远去的生活的美好”在该片里得到了展现,看似普通的早餐小店,却是普通的、平凡的人们的匠心。全片里有多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老店,他们的传承只为保证一份早餐的味道不变。纪录片将藏在街角巷子里的匠心通过5分钟的镜头展示出来,将老百姓日常早餐中蕴含的文化挖掘出来,具有化不开的浓浓文化情怀。
线上线下互动传播。该片是海峡卫视与腾讯视频、福建交通广播跨界合作的一档节目,从诞生之初就是线上线下联动传播。一是节目每期的微博热门话题“早餐中国,一朝一食,打卡幸福”引发大量网友的转发评论,在互动平台上增加传播。百度APP 、腾讯也同步视频弹幕互动,短视频平台也成为线上传播的主力。二是作为一档美食节目,广播的跨界合作不可小觑。电视+广播+网络构成了该片的全网传播矩阵。三是节目的“网红探店”模式引发了观众跟着节目旅行的热潮,每期节目都会标出店址、地图、营业时间等详细信息,这种与以往纪录片不同的短视频美食探店模式,不但没有引起观众对广告的反感,反而增加了纪录片的亲和力和传播效果。
暖心海报,句句撩人。该片最先在网上引起热议的是海报和文案,在碎片化的传播环境中,节目的重点以海报的形式直接呈现出来,这种看起来简单直接的方式却打动了观众。如“人在异乡,胃在故乡。你有多久没有吃到故乡的早餐”“访街穿巷,闻香识味”“朴实的镜头,家人的口味”“寻找地道的中国早餐”“早餐里有人心激荡,早餐里有天长地久”,这些能够唤起乡愁的思乡之情,最能打动观众的内心。“喜欢一个城市,从早晨的味道开始”“早餐是生活美学的开场白,谁说仪式感不重要”“这口味是家乡的味道,坐在街边也流下了眼泪”“如果对方喜欢你的话,能在一起吃早餐才是真爱”“我自问这辈子没做过坏事,除了忽略妈妈做的早餐”“细伢子会一天天长大不,有希望不”“虽然日复一日有点枯燥,还是想做一家有口碑的店”“夫妻就像牙齿和舌头,都会磕磕碰碰”“等以后不做煎包了,我就带着阿姨,去浪漫一下”……每集短短5分钟的节目都会出现一幅直击人心的海报,非常直白地将节目的人文情怀展示出来。
一分钟剪辑纯享版快速传播。节目组还为每期节目制作了一分钟剪辑纯享版短视频。摄制组每拍摄一集的素材需要花两天的时间,第一天早上拍摄早餐店内部情况和做早餐的过程,第二天下午再拍一些食物的特写。在大量素材中剪辑出5分多钟节目,再剪辑出一分钟纯享版,把食物制作过程的关键点提炼出来,将决定性瞬间用镜头记录下来。对此,监制朱乐贤在谈到节目如何兼顾美食和人物时表示,用人物的行动、语言以及场景中的物品和氛围甚至音乐来塑造人物性格。一分钟纯享版和当下最流行的短视频传播时间刚好差不多,精剪加上网络化的表情包、语言、轻快的背景音乐迅速吸引了大量的观众。
怀旧老歌,唤起回忆。该片中日复一日劳作的老板都有自己放松娱乐的方式,有的爱养鸽子,有的爱打麻将,有的爱网游……和每个城市的路边小店一样,早餐店里也有背景音乐,大多是老板自己喜欢的老歌。从音乐品位照见人物个性,成为纪录片的特色。例如,《涛声依旧》《舞女》《最浪漫的事》《六月的雨》《谁人是你所爱》《无言感激》《舍不得你的人是我》《大海》《一场游戏一场梦》《光阴的故事》《花心》《心太软》等这些流行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歌曲,在乡镇县城大街响起的时候,能够唤起观众对于青春的回忆。该片第十三集中贵阳贵州素粉店是一家在贵阳一中附近经营了20年的老店,是多少贵阳一中学生生涯的味道。当因城市改造早餐店面临停业时,是一位已经毕业多年的不具名的校友出资开了一家新店,店里放着刘德华的《来生缘》,对于食客这不仅是一碗怀旧粉,还是一份青春的记忆。
短视频也要精品化内容生产。王圣志导演的精品化内容生产策略正是当下传统媒体面对新媒体竞争所应采取的最佳策略。“‘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做道场。’这真是一个多病的时代;现在短视频很多,看起来形态很丰富,丰富往往是贫瘠的外在表现形式,真正能止渴的精品类却是非常稀少的。纵然这个世界是病态的,创作者何不负起散花天女的责任,化这个大病室为道场?这份善意与诚心是传统媒体人该有的。我愿意把传统媒体的弱势变成一种善意,变成一种良好,我愿意做最美好的那一面。2019年,就是要做好自己,做到极限。”对此,监制朱乐贤也表示:“短视频精品化已经是趋势,我们要为观众提供碎片化时间里观看的可能性,给观众在上班通勤途中提供有营养的、有愉悦感的内容。”“大家生活节奏很快,30分钟到50分钟的纪录片占用时间,《早餐中国》不同于一些美食纪录片的宏观视角,尝试用5到8分钟的短视频来讲一个精彩的故事,适合上班族休闲来看。”
网综+探店创新制作模式。保持开放和学习心态的团队,是这部纪录片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片大量借鉴了当下流行的网综(网络综艺)制作元素,如搞笑字幕、俏皮音乐、精彩花絮等。节目还增加了探店模式,在节目中标出地址和营业时间。这种做法虽然和传统纪录片偏向知识、严肃性的形态有很大不同,但却受到了观众的认可和欢迎。这部纪录片是边拍边播,接下来去哪里?拍什么?也成了网综模式,网友希望去哪里就去哪里。节目组要给广大网友做旅游攻略。“网友的留言让我们觉得不可思议,中国的乡镇县市隐藏着这么多宝藏。我们现在都在整理网友提供的家乡早餐,希望接下来去他们的家乡吃早餐。”该片借鉴网综,也跟团队是综艺出身有关,在当下的大环境中,美食纪录片力求短小精悍,不解读食物背后的故事,不谈论人物的情感故事,不展示美食的地域文化,老老实实地用最短的时间纪录美食展现场景。王圣志说,“我更愿意用短视频节目来称呼,它打破了人们对于纪录片的认知。”
近年来,美食已经成为纪录片中的热门领域,被无数的影视人挖掘,从横向转到纵深发展,美食纪录片领域被不断细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刁,越来越容易审美疲劳。如何能突破瓶颈创作出新意成了整个纪录片行业面临的问题。从《早餐中国》短视频纪录片的成功不难看出,未来精品化的短视频纪录片会成为主流。一是在当下互联网语境中,纪录片要更贴近观众,更鲜活,更倾向于吸引年轻观众;二是纪录片内容品类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增加趣味性和可看性,如借鉴综艺、短视频、网络等;三是短视频纪录片要精品化,要给观众在碎片化时间里观看有营养有品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