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燕
很多人都熟知陈国鸿在大学所学专业是油画,也从事了一段时间的绘画教学,后来又在某报社从事了很长时间的编辑工作。由于当时的主业是编辑,绘画是副业,因此,陈国鸿不能如愿肆意去进行油画创作,久而久之,绘画对他来说成了一种奢望。
机缘巧合的是,也因为工作,有了接触很多艺术家机会,加上前期自己在工作之余刻苦练习书法,这是他18年前第一次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中国书坛第四届新人展”的引子,并由此开始了书法之路。有人说艺术是相通的,美的规律和美的法则也是相通的,正是这一原因,再加上陈国鸿的勤奋努力及悟性,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便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今,他把著名书法家吴善璋先生视为自己的伯乐,一直抱着感恩的心态去感谢这位恩师。那第一次的参展经历,让陈国鸿找到勇气和力量,这力量的根源便是来自吴善璋先生的教诲与悉心指导。陈国鸿一直强调,他从老师吴善璋那里,学到的不仅是书法技能,更多的是学会了如何去做人。多年来,陈国鸿积极参加由宁夏书协组织的公益慈善拍卖会,下基层为百姓写春联,热心培训基层书法骨干。作为一个专业书法家,陈国鸿有责任、有担当、有抱负,为中青年书法家树立了典范。
陈国鸿的书法作品建立在对中国传统书法的深刻理解、潜心研究、厚积薄发的基础上,针对时下一些人狂热追求碑学书法的潮流,他更喜欢通过那承载了上千年文化、底蕴深厚、文人气息浓厚的字帖来学习书法。在他看来,那才是中国书法的大美所在和精神所在。谈到书法的艺术风格,陈国鸿谦虚地说,风格是艺术家一生的追求。他认为自己还没有形成风格,只是在实践中寻找到自我的艺术价值取向和艺术内涵特点。陈国鸿所要表达的是“合于古法,不见古法,出于己意,达乎时情。有法度,有情调,到味、味到”的艺术理念。
中国书法是线条美的艺术。书法线条中有遒劲、粗犷、豪迈、俊逸、秀美、飘逸之线,也有羸弱、柔弱、乏力之线。要突出书法线条的质量和表现力,需要经过长期的实践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做到。东晋女书法家卫铄在她的书论《笔阵图》中形容书法的线条质量中有这样一段话:“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谓之圣书,无力无筋者谓之病书。”也就是说书法作品,线条的骨和力是书法的灵魂,不善于用筋骨用笔力者,只有羸弱、乏力且臃肿不堪的肉墨之线书法,毫无风采、价值可言。他用此来告诫自己,同时也提醒学习书法的同道,在学习书法中一定要深入研习传统经典,提高书法线条的表现力,学习古人“多力丰筋”之圣书境界。
有人评价说,陈国鸿的许多行草书作品是兴致所至,抒胸中之意蕴,所以常常是挥毫点洒,奋笔立就。对于书法艺术“门外汉”的我而言,观赏其作品终于明白了,陈国鸿的成就是在研习传统经典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废纸三千”的临习、下足了功夫所取得的。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陈国鸿书法作品那种“云烟满纸从天落”的线墨交融的气韵,那种“无意于佳乃更佳”的豪迈韵律和超逸的审美意境。
已经是知天命之年的书法家陈国鸿,对他而言,更清楚艺术与创作的关系。
当今社会正处于一个变革、发展的时期,喧嚣、浮躁的环境让一些人心灵扭曲、急功近利。陈国鸿对物质的追求不高,只要能有块地方踏踏实实写字就成。他身处闹市区,却能淡泊名利、心如止水地安于创作,这着实让人钦佩。问其为何有如此心境,陈国鸿一笑,他借用陶渊明的诗句表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如此高的境界,这或许就是陈国鸿能够走向成功的真实秘诀吧。
陈国鸿简介:
陈国鸿,1960年出生,祖籍江苏淮安。毕业于宁夏大学美术系,2008年考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研究生课程班。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编辑出版委员会委员,宁夏书协副主席,书法创作委员会秘书长,宁夏政协委员,宁夏文史馆研究员,银川市文联副主席,银川市书协主席,银川市书画院专职书法家。
作品曾荣获第十届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第四届中国书法篆刻蘭亭奖佳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