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波
高文琪是近年汉上在国展中入展、获奖较多的女书家,也是汉上女书家群体中的代表性老作者了。言其老,是自她1982年师从曹立庵、陈义经等名家习书算起,至今已四十多个年头了。如果这还不算老,那人的一辈子又能有几个四十年?高文琪曾在《痴人说梦》一文中言及“有人曾对我说,书法是男人的世界,女人学书法没有前途,能写出来的女书法家能有几个?可我只是单纯地喜爱书法,没想什么前途,也没想当书法家”。正是这种淡定的执着与朴素的坚守,今天她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也就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作为在小学教学一线奋战了几十年的语文老师,高文琪学习书法的方式方法当然有更多的实践意义。高文琪习书,虽早年有名家指导,但同样经历了摸索与探求阶段。为了提高书法水平,怀揣书法梦想的她曾拖着装满各种字帖、厚厚的书法字典的沉甸甸的旅行箱只身奔走在北京、临沂、高密、杭州、敦煌、深圳的街头,参加中国美院、浙江大学、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等设立的各种书法培训班,深入地系统学习书法,不断更新学书理念。也曾朝圣般去观摩国展现场展出的作品。这种学习过程虽然艰辛,但却使她从中积累、收获了丰富的专业书法知识。
于書一道,高文琪注重书法传统的溯源寻流。书法传统是什么,该如何继承与创新?对此,学术界有一个比较普遍的观点:书法传统是由技、法、道等层面结合所组成的历史流布遗存和标准的传承系统,能够体现书法本体的文化内涵与创作实践的基本规范和内在审美要求。书法传统的本质是对书法现象不断分析、解读、确定的发展系统和过程。每一个时代的书法作品、表现形式、书写状态和创作现象,既有特定的时代精神指向,又有特定的血脉传承基因,并且是在不断否定、保留、延续、孕育、滋生中呈现新的书法样式和艺术精神风貌。在高文琪的习书历程中,她对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汉隶、简牍、魏晋残纸、章草、魏晋行草、唐楷的代表性名家的经典范本都做过深入的研习、探究与追溯。且善于会古通今、撷取精华,包括对现当代名家作品中的优点都有所借鉴。这种学习取法范式,当然是好学、善学与会学的表现。书法的研习必须有思接千载的积累,从“养眼”“养手”到“养心”“养性”,说得直白点,就是从最初的临池日课、临创转换上升到直抒胸臆的自由挥洒,直至心手双畅、翰逸神飞。张怀瓘在《六体书论》中说:“书者,法象也。”此语已明确指出书法的本质,“法象”是指书法乃师法自然的产物。作为一门艺术,如何“法象”,张怀瓘又进一步指出:“心不能妙探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合而裁成,随便所适,法无本体,贵乎会通。”既指“法象”之难,心难探物,墨难尽心,又指书法的学习创作必须“虑、势、气、神”会通一体,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书艺诸事,皆发乎性情,展现人心。我甚欣赏高文琪沉溺书法之中的会心、慧心。这些年来,高文琪走南闯北,除了践行古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也从某种程度上打开了她的视野,这种视野也不仅仅就是艺术上的,也包括开阔了胸怀、增长了一些对于人生感悟的积淀,这种积淀非常关键,书法写到一定程度,就不是一点点书写技法、技巧上的事了。近来,或在展览中,或在微信朋友圈,或在多种报刊上见到高文琪的书法作品,都有常见常新、常看不厌的感觉,因为每一次见到她的作品,除了保持厚重沉雄、蓬勃向上的基调之外,总有新的惊喜吸引着我的眼球,进而随着她那跌宕起伏、极具书写节律的点线向下一路看到落款钤印。高文琪的书法作品为何会有这样的吸引力?我觉得,她除了理解、领会古人的“法象”之外,“法古”是重要的因素。高文琪的篆书作品,大体分三类:一类凝重拙朴、书写酣畅,此类以金文作品居多;一类刚劲挺拔、笔工势稳,此类以甲骨文作品居多;一类温婉自然、屈曲灵动,此类以小篆作品居多。高文琪的篆书,尽力表现还原上古书法“有序”的典型风貌,在章法排列上展现理性的审美取向,充分发挥笔墨的优势,营造书写的气象,体现书写的笔意,而非刻意。
临帖、创作俱存在境界高下的差别,临帖境界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创作境界的优劣。笪重光《书筏》中云:“黑圆而白方,架宽而丝紧。黑有肥圆、细圆、曲折之圆。白有四方、长方、斜角之方。”孙过庭《书谱》中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都是强调在临帖、创作过程中,要对用笔、结体、章法等细节作详细的审视。
褚遂良楷书字形妍美,风神高雅,兼具北碑、古隶之美。笔画细不弱,肥不臃,结体端庄而灵动,气息盈满、既骨力洞达又妩媚多姿,可谓从心所欲而不逾矩。高文琪的楷书以褚遂良筑基,间掺颜鲁公意,这当然是遵循传统的。高文琪的楷书不是为了表现传统功力的,而是从传统精华中吸收养料,为了更好地表现作品的个性和自我,形成属于她的楷书风貌。是故,高文琪写楷书,多结合褚遂良《阴符经》的用笔、颜鲁公的结构体式,略掺北碑之意,自然落笔,轻捷顿挫,开合呼应,丰姿绰约。行笔方圆、中侧兼用,顺逆并举,行意较多,俯仰呼应,擒纵自如。形正气正,不纤弱、不疲软,具有文气、豪气、大气,不躁不弱的鲜明特点。所以,高文琪的楷书作品有古、有我、有新,这一点难能可贵。
高文琪行书、行草的取法还是惯常的路径,大体以“二王”一系为宗。多喜凌空取势,运笔牵丝不明显,大多在空中省略动作,淡化一些装饰花哨之处,追求自然的质朴。点画触笔即成,方圆兼备,顾盼生姿,率意中见法度,极富流动感、凝重感和立体感。
高文琪章草的取法以敦煌写经为主,敦煌写经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大多没有刻意追求字体的艺术美,民间书风特色较浓郁。在敦煌写经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这种相对不成熟的“写经体”以自然、质朴、书写生动为特色,独立发展,逐渐形成在传统碑帖取法系统之外的独立的书法样式。敦煌写经有篆、隶、楷、行、草五体,总的书写特点是形式自由、约束极少、随心信手。这种书写状态所表现出来的自然淳朴的审美思想和艺术风格,在理性、规范书写中是很难找到的。高文琪的章草在吸收敦煌写经的典型成分外,似还受到一丝禅宗书法的影响,其作章草,一挥而就,笔法凝练,形体率真,任情恣性,在追求“手到”的同时,还表现出“心到”,颇耐人寻味。她在创作中体现所学范本的审美元素,不汲汲于外在程式,大胆寻绎、规避“心未到”的问题,亦颇令人激赏。
教师出身的高文琪,对师法、师范对象的重视与行动,当然会一如既往地体现在日常的行为、行动之中,作为中国书协“翰墨薪传工程”专家教师团的主讲专家,高文琪还多次深入基层参与多种层次的公益书法讲座。她将自己转益多师的经验、成功的习书方法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学员,并尽心尽力指导学员提升书法审美眼界与手上功夫表现。“手到”是解决技法层面的问题,“心到”才能捕捉书者心灵深处的生命律动,是故“心手达情”才是书法临创的最高境界。高文琪以她的谦虚、刻苦、颖慧,不持偏见、转益多师的品性,行进在书法理想的通途中,她在未来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我是坚信不疑的。
书法虽是小道,却连着大道。王羲之在《记白云先生书诀》中云:“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书法所蕴含的阴阳转换、中庸和谐、对立统一是中国文化、哲学的艺术体现。书法只有上升到哲思的高度,才能“技进乎道”。回望书法传统,可以认识到书法并不是一门普通技能,书法家是“君子之道”的践行者、承担者,书法教师担负着立身行道的使命,是“君子之道”当仁不让的承担者。“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书法历来讲究技法与修养,从形而上的心性修养分析,中国书法又是适度、厚度和气度的综合体。适度就是适中,恰到好处。厚度是反映书法传承、笔墨功力和文化修养等方面的深厚程度。气度则是书法作品所蕴含的气韵、气质、气息和气势,是书者精神气质的自然流露,更是书者才气、才情的集中反映。庙堂气、骨气、逸气、书卷气当是书家积极追求的,而俗气、躁气、怪诞气等应是书家尽量避免的。就书法而言,其形主要表现为以书写为载体的章法布局。形是可见的,神是抽象意会的。在书法传统精神链条上,技法是法度、功力的具体化,是书家在长期的书写实践中不断总结提炼的书写法则和基本规律。技法不仅是书法得以生成的手段,更是书家审美情趣与艺术感召力得以自由表现的能力和要求。因为汉字结构、书写规范的双重制约为书家以“手”写“心”设置了一道屏障,在书法传統的精神指向上技、道并进,其核心在于作为文化主体存在的书家,对书法艺术本体规律、个性特质以及时代主流意识与审美追求的体悟和把握,以与心境、意境、技法、章法等因素相关的笔墨语言来实现其精神意蕴与人格品质的物化表达。书法作品的存在价值与意义,既是对时代精神与艺术审美的哲学化提升,又是艺术表现的起点与书家人格修炼的终点。
在专业知识平面化、同质化严重的今天,大家的思考大多处在同一个层面,这会影响到我们看待问题的深度。高文琪说:“圆得当年痴人梦,痴人今犹在梦中,获一次奖不能从根本上说明什么。如果不能持续努力,长期保持领先状态,则不可能打造出真正成熟的,能够代表一个时代高水平的艺术作品。书法,是一座永远看不到顶峰的高山。我想自己应该保持一颗平常的心态,这样才不违学书的本意。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我欠缺的太多,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学习,学习,再学习;思索,思索、再思索!不断地充实与完善自己,为了梦想,不懈努力!”高文琪虽已从教学一线退休了,但她却退而不休,仍然外出四处参加多种名家工作室的培训班,成为汉上参加国展次数领先的女书家。担任武汉书协女书家分会副会长以来,她积极主动组织多种书法活动,从而获得业界的广泛好评,所指导的学生参加书法高考和全国、省、市书法展赛亦多获佳绩,发挥着对汉上女书法作者的楷范和引领作用。
这些年来,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对于书家的学习、欣赏和生活方式产生很大影响,使一些人产生志得意满、漠视传统的想法。而书法是一个坚守传统的艺术门类,不一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就好,相对守旧、传统一点,可能更受人待见些,我们书法人必须对书法传统经典保持足够的敬意!高文琪这些年来对书法传统经典的坚守和她所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印证了书法传统经典的魅力,也验证了书法传统经典是常学常新、永不过时的。
高文琪简介:
高文琪,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翰墨薪传”工程湖北中小学书法师资培训专家讲师团主讲专家,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中央美术院武汉分院副院长。
先后师从曹立庵、陈义经、刘洪彪、刘洪洋诸先生习书。书法作品获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办首届“长江杯”全国书法篆刻展优秀奖(最高奖)、“大爱妈祖杯”全国书法篆刻展获奖提名,入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书协主办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丝绸之路”全国书法篆刻展、“朝圣敦煌”全国书法篆刻展、首届刘禹锡全国书法篆刻展、“天下大同·魏碑故里”全国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三届书法册页展、首届“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展、“卫夫人”全国妇女书法展。获《书法报》“惠而浦”全国书法海选现场决赛银奖、湖北省书法小品展一等奖、湖北省妇女书法展二等奖等。参加诸多国际、国内名家提名展、邀请展,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国家博物馆、湖北美术馆等机构收藏。
具有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辅导学生在全国书法大赛屡获大奖。其多次被评为“全国书法先进教师”,曾在武汉电视台开展“篆书的学习与创作”专题学术讲座。多次担任湖北省书法教材评委专家,参编书法教材被广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