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积极心理品质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

2019-07-30 10:10杨卉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工作倦怠积极心理品质高校辅导员

杨卉

摘要:目的:了解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现状,探讨积极心理品质与高校辅导员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采用工作倦怠问卷(MBI-ES)及24种积极人格问卷(VIA-IS)对陕西某高校67名专职辅导员进行调查。结果:(1)大部分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状况表现为低程度的人格解体,中等程度的情感耗竭,以及高程度的个人成就感降低;(2)工作倦怠与一些积极心理品质有显著相关。

关键词:工作倦怠;积极心理品质;高校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8-0011-02

一、问题提出

工作倦怠也称“职业倦怠”、“职业枯竭”、“职业耗竭”等。Maslach等人长期致力于工作倦怠的研究,他们将工作倦怠定义为“在以人为服务对象的职业领域中,个体的一种情感耗竭、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的症状”。[1]情感耗竭指个体的情感资源过度消耗,疲乏不堪,精力丧失;人格解体指个体对待服务对象负性的、冷淡的、过度疏远的态度;个人成就感降低指个体的胜任感和工作成就下降。[2]可见工作倦怠易产生于助人职业中,而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群体中一支特殊的助人队伍,因为承担了大量与学生接触的工作,肩负着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维护校园稳定的重要职责,工作压力大,工作时间长,职业发展堪忧,因此更易产生职业倦怠。

积极心理学家Peterson和Seligman指出“积极心理品质是和美德联系起来的优秀的个人品质。”他们在2004年提出了二十四个积极心理品质,包括好奇心、爱学习、判断力等。这些优秀品德之所以成为积极心理学家所强调的积极心理品质或叫积极人格特征,是因为它们具有积极的力量,这种积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战胜心理疾病,对一个人的幸福体验甚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有很强的推动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高校辅导员的积极心理品质和工作倦怠的关系,了解积极心理品质对工作倦怠的影响,从而帮助高校辅导员塑造和培养个人的积极心理品质,缓解工作倦怠,用更积极、乐观的状态面对工作和生活。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选取的被试为陕西某高校67位专职辅导员。其中男性16人(23.9%),女性51人(76.1%)。

(二)研究工具

1.工作倦怠问卷(MBI-ES):由Maslach和Jackson编制的工作倦怠量表中文翻译版。[2]共22个项目,包括3个分量表:情感耗竭(9个项目)、人格解体(5个项目)、个人成就感降低(8个项目)。分量表的平均数越大表示工作倦怠程度越强。平均数在3以下表示低程度工作倦怠,平均数在3—4之间表示中等程度工作倦怠,在4以上表示高程度工作倦怠。

2.24种积极人格问卷(VIA-IS):由Peterson和Seligman于2004年编制的,中文译名为积极人格品质实践价值调查问卷。该问卷有240个项目代表24个积极心理品质,每个人格品质包含10个项目,采用五点评分,1—5分别表示“非常不像我”到“非常像我”。得分越高,表示该人格品质越显著。

三、结果与分析

(一)辅导员工作倦怠基本情况分析

对辅导员在工作倦怠量表三个分量表的得分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耗竭分量表最低平均分2.13,最高平均分3.75,平均分3分以下38人,占总人数的56.7%,3—4分29人,占总人数的43.3%,4分以上0人;人格解体分量表最低平均分1.60,最高平均分3.20,均分3分以下56人,占总人数的83.6%,3—4分11人,占总人数的16.4%,4分以上0人;个人成就感降低分量表最低平均分2.75,最高平均分4.63,平均分3分以下2人,占总人数的3%,3—4分60人,占总人数的89.5%,4分以上5人,占总人数的7.5%。

(二)辅导员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将24个积极心理品质与工作倦怠三个分量表做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感耗竭与积极心理品质中判断力、创造性、社交智商、勇气、谦虚五个品质有显著负相关,人格解体与创造性、社交智商、洞察力、勇气、自律、信仰、谦虚七个积极品质有显著负相关,低个人成就感与勇气有显著正相关,如表1。

四、讨论

(一)工作倦怠基本情况分析

由工作倦怠基本得分情况分析得知大部分辅导员的工作倦怠状况表现为低程度的人格解体,中等程度的情感耗竭,以及高程度的个人成就感降低。也就是说辅导员主要面临的工作倦怠问题是个人成就感降低。这可能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关,虽然高校辅导员与其他专业课教师一样都在育人过程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是与专业课教师相比,辅导员更多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和心育的过程,对学生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在短期内不可能马上显现出来,再加上大学生正处青春期,许多学生尚处于叛逆期,不能很好地领悟辅导员工作的意义,甚至还可能产生对立情绪,就有可能导致辅导员在工作中成就感降低产生挫败感,无力感。另外,由于辅导员工作本身没有明确稳定的职业发展方向,晋升的空间小,使得很多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低,从而个人成就感降低。

(二)辅导员的积极心理品质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情感耗竭和人格解体均与一些积极心理品质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只要培养良好的积极心理品质也可以降低工作倦怠的程度。但是低个人成就感与勇气呈正相关,笔者认为勇气意味着突破、挑战自我,勇气分值高的人更喜欢刺激的、有挑战的工作,并且希望不断提升自我,而辅导员工作本身比较烦琐、职业效能不明显,又没有专业教师那样有相应完善的考评机制,职业前景也不明朗,提升空间小,对于那些想要不断突破自我的人来说很难体验到成就感。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想要减轻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倦怠,一方面要从主观上提高对辅导员职业的认同,另一方面应不断提升辅导员考核与其职业前景、職称评定、工资待遇、学生评价相结合,强调以利于个体可持续化发展为目标,重视辅导员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个体提供有利的工作保障。

参考文献:

[1]凌霞,黄韫慧.高校辅导员幸福感与工作倦怠的关系研究[J].高校辅导员学刊,2009,10(5).

[2]李永鑫.工作倦怠问卷(MBI)简介[J].环境与职业医学,2004,12(6).

猜你喜欢
工作倦怠积极心理品质高校辅导员
大学生党员积极心理品质现状及对策分析
特区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研究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