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欣
摘 要:中国木板年画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历史悠久,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同时其背后包含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深思。文章将从凤翔木板年画的题材内容、构图思考、设色观念三方面探求其生命观的体现。同时关注到木板年画的生存现状,提出如何继承发扬这一民间传统文化的问题。
关键词:凤翔木板年画;民间美术;生命观
中国有着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其中木板年画就是其中的一颗珍珠,历久弥新方显人类智慧的博大精深。凤翔年画与陕西地区悠久且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以及剪纸、秦腔、泥塑等民俗的内容、形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形成一种民俗文化的顽强生命观。凤翔木板年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体现着人们群众朴素的生命观,主要表现为万物有灵生命观、求全美满的生命观、重生利命的生命观。
一、凤翔木板年画生命观的表现
(一)题材中所隐喻的万物有灵生命观
凤翔县,位于关中西部,这里的人大气豪迈,坚韧朴实,民风纯朴,喜爱热闹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铸就了民间艺术的丰富多彩,在木板年画上表现为题材的丰富性和万物有灵观。
凤翔木板年画在题材内容上丰富多彩,包含门画、十美图、风俗画、戏剧故事、窗花、家宅六神共六大类。总的来说,题材与内容多是寄托美好愿望、警醒教育后人和戏曲神话故事三個方面。凤翔木板年画的题材和内容之多,体现了民间艺术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则表现为人对自然、人对世事的包容和理解。认为万物皆有灵,崇尚生命的生存与繁衍。人民群众认为植物图腾是生生不息的生命符号象征,把植物春来秋去的生命延续看作是一种生命哲学符号。社会底层的他们虽然生活窘迫但依旧崇尚美好、自由的生活,渴望幸福与吉祥。把对生命的热爱以一种虔诚的精神蕴藏在自己的作品中表达着自己的生命观,同时又是把对生活的体验转化成一种文化自觉。这种自觉渐渐就成为了民间艺术家约定俗成的创作规律和审美观念。如邰立平的木板年画《四时报喜》画面中的桃子象征着长寿,葡萄与打开的西瓜寓意丰收,而葡萄、西瓜本身又多籽,有着多子多福的美好寓意。凤翔木板年画体现着中国民间美术的万物有灵生命观,歌颂生命的长存与繁衍。就带有娃娃要画得“丑亲丑亲的,谁见谁爱”这样的东方“同情观”的审美观念。他们身为弱者又同情弱者的这种大无畏精神足见其内心的强大与包容。
凤翔木板年画中蕴含的万物有灵观不仅表现在对植物生命力的赞赏上,还体现在对动物的崇拜和人与动物关系的思考上。公鸡作为一个常出现在民间艺术中的吉祥符号,在这里寓意吉祥和驱邪保平安。相传尧帝时期有一种名崇明鸟的神兽其形似鸡,鸣声如凤,能除害辟邪。民间新年贴鸡的画作于门窗之上,实有崇明鸟之遗意。画面中主体物是一只彩色大公鸡衔着象征邪祟的蝎子,象征驱邪。公鸡身后是牡丹和蝙蝠象征富贵福康。画上题字:鸡年吉吉年利,富贵花开满门第,此贴屋大吉利,子贵孙荣传百世。把趋利避害、子孙富贵的美好愿望借公鸡这一形象进行寄托,表现出人民群众趋利避害心态中所蕴含的万物有灵生命观。万物有灵观使他们变得更质朴更善良,热爱生活,崇尚生命,善待身边的一切事物。
(二)构图中所蕴含的求全美满的生命观
凤翔木板年画构图饱满生动,线条流畅但是整体画面具有粗犷、夸张的特点。求圆满的生命观导致其作品构图十分饱满,处处具有美好的寓意。造型夸张、构图饱满是凤翔木板年画的一大特点,《钟馗》,我们可以看到画面构图饱满,人物造型圆润生动,动作幅度夸张,头部占据身体的四分之一大,把钟馗凶狠、坚毅的表情和内心世界细微地表现出来。整个造型生动自然,仿佛是定格了钟馗捉恶鬼的瞬间,显得威猛有张力。另外,木板年画还依据美好的象征意义进行构图,蕴藏求全美满的生命观。《满堂富贵》,画面构图大气饱满,色彩对比强烈。画面的中心是端着寿桃的童子,象征着福寿绵延。童子的右边是盛开的牡丹花,象征着兴旺发达、美好幸福。左下角是蝙蝠和桂花的形象,象征着“福”和“贵”。整个画面的构成就预示着福寿绵延,富贵满堂。这种象征手法在民间艺术中运用得相当广泛,表达了人们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老百姓的这种“求生”“趋利”“避害”的功利审美,使得参与者或受众群体的功利意愿得到一种意念性的满足,从而获得一种自我肯定。这种求全美满的生命观,使合目的性的审美想象转化为自我力量对象化的美。
(三)色彩中所表现的的重生利命的生命观
中国民间审美意识与中国传统审美意识并不完全一致,但它更有中国传统审美意识的原发性意义,更功利,更实在,也更执着人生的生命价值。凤翔木板年画在色彩的运用上处处体现着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对生命的思考。民间文化的重生利命的原则是人对待生命及生命存在条件的一种诠释。五行色彩观贯穿于整个民间艺术,凤翔木板年画用色大胆、鲜活,画面也多用红、黄、紫、绿,反映着对五行色彩观的继承与发展。
红色在视觉感受上是热烈、炙热的感觉。黄色代表农耕文明的土地之色,来源于太阳崇拜。同时黄色对应着五季中的“季夏”“主养”,土地为劳动人民带来收成,对应的心理是带来经济上的价值,得到劳动人民的尊崇。紫色、绿色均可视作青色的色彩变化,青对应着木,是与农耕文化相连接的。紫色被看作是高贵的颜色,一有帝王紫气,再有道家的仙家用色,如紫皇、紫姑、紫府等。绿色象征着生命和成长,如青苗。从五行色彩观来看,民间艺人继承发扬着古老的农耕文明思想,这也表明民间美术是本源文化的一个反映。
凤翔木板年画运用的色彩源自对生活的体验,把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体验转化为一种文化价值观。有很多关于木版年画创作的歌谣,如“画画无正经,新鲜就中”一句体现着民间艺人对生活的游戏观,轻松自然地面对生活、体验生活的一种生命观。描绘了一个古稀之年的老头怀抱孙子逗麒麟的场面。画面中老头怀抱着孙子,微笑着手摸孙子的生殖器官,表现出对生命传承的渴望和得到满足后的欣喜。小男孩手拿柿子逗麒麟象征着红红火火。同时民间有“麒麟送子”的说法,所以也象征着世世吉祥如意。这种爷孙乐的场景在寻常百姓家随处可见,民间艺人把对生命的体验通过象征的艺术手法转化为一种具有重生利命的生命观的文化存在。从设色上看,典型的在相似色调下用不同的色调表现男女主题。两幅画面均是以橙黄色和紫色调进行搭配。两边的设色体现着阴阳和对比,是以生命繁衍为内涵的阴阳观和生命观合一的中国本源哲学符号装饰。老头穿着深紫色搭橙色的衣服显得着沉稳、高贵,老太穿橙黄色搭配橄榄绿的服饰展现出温暖、富贵。男孩手提柿子和黄南瓜戏麒麟,女孩手持紫蝴蝶逗神兽,一紫一黄、一冷一暖,画面生动活泼,却蕴含瓜瓞绵绵之意,把瓜、蝶的多子和顽强生命力加以比附,具有生命力旺盛、多子多孙的寓意。整个画面以橙色和紫色为基调,有温暖和谐之感,以真实生活为写照表现人们群众最朴实的功利性——重生利命的生命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打破艺术的规律性,加之以面对生活的“游戏性”。同时还融入“粉青绿,人品细”“红配黄,喜煞娘”“红配紫,丑似屎”等以生活体验形成的创作经验。把“软靠硬,色不楞”作为设色的规律,多个颜色交叉套染,使得画面色彩对比强烈,生动而热烈,展现着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富有过年热闹吉庆的艺术氛围。
二、民间艺术生命观对凤翔木板年画发展问题的影响
年画作为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艺术研究价值。凤翔木板年画的发展目前面临着两大问题,一个是年画的传承人问题,另一个是年画如何进行改革和创新的问题。时代飞速发展,很多人没有民间艺术文化的素养,不懂现象背后的文化底蕴和劳动人民对生活的朴实感受,吃不了苦头,没有长期刻板的经验和技术,更没有基于群众审美上创新设计的能力,即便传承也是无源之水。关于木板年画的发展,邰立平老先生认为发展要一步一個脚印,不能急功近利,缓慢地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能不脱离大众的审美观和价值观。民间艺术没有了群众基础便是没有了生命,没有了民间艺术中的朴素的生命力。关于民间美术的保护,冯骥才、勒之林等专家学者认为要以人为本,保护民间艺术遗产,就是保护活生生的人,一个人就是一个门类的领军者,也就是继承者,最典型的传承人,这个都保护不了,还谈什么对项目的保护。从某个层面上讲,一个民间艺术传承人的思想观念代表着一群人甚至是整个农耕文明传统下的生命观,民间艺术的传承和发扬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民间艺术的生命观贯穿着整个民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民间艺术的传承实是一种生命的传承和延续。凤翔木板年画的发展定要基于其文化发展的生命性,把握广大群众重生利命、追求圆满的乐观主义生命观。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传承发扬民族文化精神,提升民族凝聚力,当下的我们还需努力。
纵观凤翔木板年画,无论是题材内容、构图思考还是成品设色,都处处彰显着民间艺人强大的生命观,把对生活的体验以虔诚的态度转化为自己的艺术语言。这种传承中又以生活经验打破艺术的固有创作模式,实是对自己精神上的解放,把生活中处处所见、处处所需的内容创作出来寄托美好的愿望,表达着民间劳动人们世世代代对生命的态度,彰显着朴素的价值观。劳动人民热爱生活,劳作后的收成使她们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所以知足长乐。凤翔木板年画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内容,尚有很多背后的传统文化值得我们探究学习,对于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当代大学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学习探究民间美术背后的本源文化,学习了解农耕文明发展而来的质朴民间精神和热爱生活的生命观,寻中华五千年来传统文化的根。
参考文献:
[1]李东风.中国民间美术时空观[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郭平.凤翔年画邰立平[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3]陈佳珺.民间美术色彩观念[J].美与时代:美术学刊,2016(5).
[4]陈想.陕西凤翔木版年画的色彩特征——我对邰立平木版年画的色彩认识[J].大众文艺,2009(4).
[5]叶舒宪.中华文明探源的神话学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