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燕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美术教育课程也面临着新的转型升级。从美术课程的具体实施上看,美术转型课程的塑造意味着加强对美术教育的提档升级,以更加优异的教学质量切实提升学生的美术修养。文章围绕新课改下美术转型课的价值意义、常见问题及存在的措施展开探究,供大家借鉴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教育;美术转型课
当前形势下,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优化为美术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如何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已经成为了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任务。从美术课程的实施规律上,加强对美术课程的应用需要从培养兴趣、全面设计、创新教学等多个方面做起,才能够使新课程改革遵循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加速对现代美术教育的推动,以实践性美术教育为载体,使学生能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全方位人才。
一、新课改下美术转型课的价值意义
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速推进对美术教学的转型升级,通过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创造性使用美术技能和美术语言,使学生能够在美术欣赏之中开展探究性的学习,以此促进学生創造思维的形成。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拓展,教师在推进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要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美术转型课的实施要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能力为主,改变传统的“被动教学”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具备主动的教学体验,自主支配自己的学习方式。在美术教学中,转型课的升级要让学生从“我要学”变成“我想学”,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具备自觉的意识和反应。而教师也要在美术转型课程的设计中,确定现代美术教育的学习目的,通过制定完善健全的教学方法,实现对美术教育的自我指导和自我深化,从而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源动力。
二、新课改下美术转型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俗话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句话也能体现出美术教育转型在现代教育体系中所显示出来的种种反响。为了满足各项教学改革任务,最大程度上实现各类教学目标,教师要在加强美术转型的过程中,通过精心设计全面的教学方案,让学生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作用,把学习的时间和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程之中。
(一)兴趣教育转型,提高学生创造力
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改变教育发展根基,围绕“促兴趣、助成长”的发展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往,在传统的美术课堂上,教师好像除了教授学生画画的技艺,就没有别的内容了,这种教育模式导致美术教学的推进既乏味又沉重,尤其是对于一些色彩搭配能力不足、造型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美术课程对他们来说意味着压力和无趣。
因此,教师要围绕学生的主体意识,积极营造学生的学习环境。在具体的美术转型课程上,教师要倡导合作、自主、探究的发展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美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上,营造一个主动、宽松的教学环境,从而体现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能够在美术教育中感受到绘画的自由和乐趣。为此,教师要在兴趣转型上,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使学生能够在不断的努力之中探寻到深刻的艺术价值,获得更大的成功。除了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教师还可以通过讲述美术故事、分析范画、欣赏音乐及动漫游戏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兴趣,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及思维创造力。
例如,在美术欣赏课程的转型过程中,教师要本着“视觉认知、感性导入”的形式,改变单纯的作品鉴赏的形式,从作品的背景、内在思想等方面入手,就大师画作进行赏析,使学生能够在作品的鉴赏中,探寻到多元化的艺术价值。例如,针对米勒的《拾穗》、马蒂斯的《舞蹈》、张萱的《捣练图》、徐悲鸿的《奔马》,教师要展开不同形式的欣赏,以多媒体教学的形式播放作者生平图片、背景及相关音乐,通过在黑板上绘制艺术具象语言的形势,使美术作品能够贴近生活,并且按照作品的内在实质进行分析。或者通过小组分析、合作教学等形式,对绘画作品进行共同的总结和归纳,然后给不同的绘画作品统一一个书面的概念,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视觉认知、感情导入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制作绘画作品“微视频”等形式,引导学生增强对形象的感受力和想象力,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实施兴趣教育转型,提高学生创造力。
(二)教学方法转型,增进学生发展认知
在美术教育中,书本上的知识和内容不一定是学生最需要的知识,而教学方法的实施需要教师围绕美术教育的灵活性,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学生掌握技巧的多少,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使现代教育能够通过灵活、多变的教育形式,围绕现代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进行一系列的教育方法转型。教师要进行大胆的教学,合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以翻转教学模式、合作教学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方法的转型上,逐步形成有个性、有水准的教育发展认知。
教师作为现代教育的核心力量,在美术教育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方法转型,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艺和审美能力。为此,教师要从多个方面加速教育转型,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使美术教学能够获得更加完善的发展导向。在教学上,教师要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学方法,将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教师要运用好教学方法,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基于不同的教育方法,包括讲解语言、教学结构、教学条例等形式,使学生能够对美术知识有着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美术教学根基上,教师要围绕“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发挥想象、创造出更加优秀的作品。教师要始终确保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明确性,使学生在实施创造的过程中具备明确的发展方向,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顺利的发展进程。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的想象力能够得到充分的发展,让他们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教师要把好的作品通过改一改、变一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书中的范画进行创意性的修改,通过颜色的“变调练习”,将暖色调的画面改变为冷色调、冷色调改为暖色调,通过这种带有发散性的色彩练习,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观察力。改变传统教学中,让学生“依样画葫芦”的绘画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除了采取主动加血方法,教师还可以借鉴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通过课件教学、图文教学、声情并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获得逐步的提升。而在课件的录制上,教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利用庞大的信息含量和完备的知识存储,使现代多媒体教学在美术教育转型的过程中具备深刻的发展动力。
(三)学科融合转型,提高美术教学深度
在美术教育转型中,单纯的教育拓展所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而借助于学科和学科相互融合的办法,教师能够将音乐、美术、文学、思想和品德课程结合起来,达到深刻的情感共鸣。
例如,在美术欣赏课中,教师可以将音乐融入到图片欣赏课程中来,通过静态、动态和声音的结合,让美术语言变得更富画面感,其艺术效果更加生动和强烈。在美术和文学的转型发展上,教师可以通过诗歌配合“大师名画”的欣赏模式,对《向日葵》《蒙娜丽莎》《雅典学院》《盲女》等十大名画作品进行别开生面的分析和欣赏。让优美的文学作品成为美术课程的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的想象力、创新力和绘画能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而在美术和思想教育的相互融合上,为了进一步激发美术教对学生所形成的“美育”作用,教师要将美术思想教育贯穿到教学的始终,不仅仅要提高学生对于自然之美、生活之美、艺术之美的欣赏,而且要根据画面中所蕴含的思想内容进行多样的渗透,逐步陶冶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体会到绘画艺术所蕴含的高深造诣。这种学科融合转型的方法,在提高美术教育深度的同时,也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人文情怀,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观念和思想水平。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美术教育过程中,新课程改革促使美术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和优化。为了提高美术教育的发展成效,教师要从根本上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围绕素质教育的发展核心,不断扩大学生的美术视野,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他们的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使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紧密围绕美术课程的实施价值,建立“主动性”的教学课堂,让教师能够在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之中获得更加丰富的学习感受。尤其是要通过对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方法、教学知识的不断转型优化,打造一个更加融洽、开放、现代、高效、灵活的美术教学课堂,使美术教育获得全面的发展和优化。
参考文献:
[1]郭风岩.美术教学综合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技信息,2014(24).
[2]邬亚云.转型期学生美术教学策略研究[J].小学教学研究,2010(3).
作者单位:
兴义市阳光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