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创作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9-07-30 06:30杨星宇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19年5期
关键词:本科生中国画创作

杨星宇

摘 要:艺术创造在于艺术感觉,中国画教学不能只是注重技巧和艺术知识的传授。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感觉及创造能力,除了要在基础训练中加强对学生的艺术理论的培养,还要专门设置相关实践课程。小品画创作课可以通过大量的创作练习,培养训练学生独立组织与构筑画面的能力,研究探索笔墨语言,积累创作经验,提升艺术想象空间和观察能力,激发创作热情,使学生养成随时创作的好习惯。

关键词:中国画;本科生;创作;小品画

一、国画教学面临的问题

目前,美术院校的国画课程主要遵循“临摹、素描写生、创作”的教学原则。然而,在教学实践中,一些高校往往过于重视临摹、素描以及基础技术的学习,而忽略了创新课程的设置,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虽然每一次课程都设置有创作阶段,但结果都不甚理想。或者,在毕业前,高年级学生会花一段时间专注于创造性的课程,并通过四年的学习来展示他们的作品。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在入学时基础不扎实,二就是对创作的重视度不够。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如果我们不重视艺术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学生长期以来只能进行技能方面的培养,非常容易被原有知识的规则元素所约束。一旦我们离开了熟悉的写生对象的时候,我们就无法适应,不能很好地运用本身的艺术语言去表达自己,缺少创造的热情,这使得独立创作变得尤为困难,到最后所呈现的作品也往往会显得僵硬、无趣。因此,技能学习与创作脱节是中国国画教学中最重要的问题。

每种能力的成就与发展,都是需要在适当的环境下,经过有计划有目标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的。中国国画是一种独具艺术语言的传统艺术体现形式。它对学习者的基本技能要求是非常高的,但同样很重要的是所学者得有这个能力将自己所学到的所有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创造中去,以便我们能顺利运用所学提供艺术服务。毕竟,所有的基础训练,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艺术而创作,而技术其实本身不能等同于艺术。

二、中国画创作教学的现状

笔者选择了新疆师范大学、新疆高等专科学校及新疆艺术学院三所高校的中国画创作教学进行调研,现在其教学现状做一总结。

2016年12月5日新疆师范大学本科三年级学生开始了为期四周的工笔人物创作课学习,教学计划安排为每周一、五为上课时间,笔者全程参与学习。

在第一周周一的课上老师先强调了一遍課程纪律后针对“工笔人物创作”,尤其是“创作”的概念进行了讲解。在讲解概念的同时老师辅以PPT课件里的历代优秀作品进行讲解。老师还讲到“创作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需要“绘画的基础和绘画以外的基础”,提出“创作素材很关键,不能随便用”的观点。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利用课内和课外的时间搜集素材,于周五上课时交一张A4大小的画稿。周五上课时学生提交了作业,但是作业质量参差不齐,甚至有的没有完成,这直接影响了后面的进程。

第二与第三周教学计划是学生画正式草稿,并开始过稿和上颜色。第四周继续上色并完成作业。然而从第一周开始就有学生拖沓,导致到了第三周周五大部分同学还在打稿。这期间老师针对工笔用线进行了讲解,强调国画有其专用的线条形式,学生现在使用的依旧是素描技法,在打草稿的时候可以用,但在勾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第四周上课时笔者发现全班同学的作品都是半完成的状态,因为第四周要交作业,学生熬夜赶作业。连夜画作业带来的副作用也是很明显的,学生在老师讲解下一阶段工笔用色的问题时昏昏欲睡。

学生在经过系统的“临摹、写生、创作”学习后,成果可以直接从最终的作品展示上看出,学生的作品画面基本都是完整的。说明学生至少已非常熟悉创作过程了。

新疆教育学院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的国画课程安排得相当短暂,只有三周课程,课程安排只有临摹。一张古代人物工笔,每人只临古画(簪花仕女图)上的一个人物,还有一张现代工笔人物(何家英作品),只需临头部或者半身就可以。写生课和创作课则没有安排,课程上到最后一周时老师做了张写生示范,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观看。

工笔课程之后还有一门装饰纹样课,结课后就迎来了他们的毕业创作阶段,不难想象这样的创作有多难进行。

笔者与新疆艺术学院专业老师和学生交流后得知,艺术学院学生的创作课全部安排在了大四,而且毫无关联性,虽然学生也经历了“临摹、写生、创作”的过程,但不连贯。从毕业展览来看,学生的作品也基本呈现出了完整状态,能用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辅助自己的创作。

创作能力在艺术中尤其重要。美术学院在艺术教学的过程中,注重的最终目标是能够培养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中国国画的教育教学不可能总停留在“教学基本技能”的表面水平上。总的来说笔者调研的三所高校里,新疆师范大学和新疆艺术学院这两所美术专业院校都有创作课程,但创新能力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在中国国画的教育方面,我们需要在基础培训过程中去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我创作意识,并针对本课题专门开设相关课程,改进相关的教学办法,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绘画知识,提高学生独立组织和创作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观察力,激发出学生的创作激情,提高学生们的艺术创作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为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卢沉先生在中央美术学院的国画教学中开办了水墨构图和水墨素描小品课程作为创作的基础培训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新时期中国画教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新的角度。

三、结语

小品画是中国绘画创作中一种相对自由的形式。一般来说,它们的尺寸不大,不需要大的作品,但它们需要更完整的画面元素。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通过充足的实践训练,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熟悉具体创作实践中的创作过程,积累更多的创作经验,养成时刻创作的优良习惯,从而来提高自己的独立创作思维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小品创作课是指导学生自我探索和创作的一门艺术实践。这是一项研究性的探索学习,不能让小品画感染上社会娱乐绘画商业化的缺点。每学期适当插入一段作品创作练习,使学生能主动去探索新知,挖掘自己的艺术创作潜力,培养艺术情感。

高校小品创作课可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在第一阶段,我们应该先看大量的画作,并且不应该局限于中国画,而应该了解各种从古至今的视觉艺术形式,如国内外的绘画和摄影照片等,需要充分利用各种展览资源以及网络资源。通过对古典艺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和对画面感形成的所有语言的分析,让学生们可以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启迪艺术思维,拓展艺术思维,吸收更多权威艺术学家的智慧光彩以及他们创作艺术的不同规律,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和艺术品味。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记录触摸图片或语言文字的表达。在随后的创作训练中,他们可以将自己的兴趣和独特的情感进行梳理,并将其融入到个性化表达中。

第二阶段便是构思并制作初稿草图。在构思草图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们积极全面地调动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等。他们可以通过众多不同的主题去找到能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的材料,以此来确定所要表达的艺术角度,并且将这些元素用草图记录下来。然后,对草图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修改,利用各种构画元素进行组织协调,反复提炼,直至达到满意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经常与老师交流,阐述我们的观点,听取不同的意见,并学会从多个角度去思考。

在第三阶段,绘画完成。由于已经有了完整的创作草图,那么我们可以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在思考和寻找表达内容更为贴切的笔墨语言上,探索在绘图阶段工具材料的性能和扩展运用。在草图的基础上,可对原稿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开发,灵活运用现有的基本能力,敢于增加新的技术,敢于尝试和发挥,对于绘画上的意外因素,需要随机应变,合理处理并保持画面生动性。总体要求是主动控制画面的整体性。一幅作品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画几遍。不要害怕重复,以研究的态度来探索多种可能性。

参考文献:

[1]卢沉,周思聪,卢沉.周思聪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

[2]周耀烈,刘艳彬.创造性思维——创意生成的智慧[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10.

[3]王雁.新时期高校美术专业《国画》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与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8(4).

[4]譚忠毅,张秋阳.高校校园人文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耦合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9).

[5]王静.如何在高校美术专业国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8(17).

[6]陈健.高校国画教学的优化与创新[J].大众文艺,2018(24).

[7]杜启蓉,杜启玉.论新世纪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内涵[J].教育教学论坛,2013(42).

[8]史风雨.浅析我国高校国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科技,2017(8).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本科生中国画创作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同舟共济 共克时艰
Jazz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书画名人汇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张自启中国画——山水画
创作失败
关于《翔》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