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亚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与改革,素质教育教学模式逐渐适用于我国教育行业各教学阶段的教学工作,教师通过对学生各项潜能的培养与开发实现了多元化教育目的。而在当下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美术教育相较于其他专业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而言,对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的教学侧重性,因此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教学水平,文章对创新思维能力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培养优化对策展开分析。
关键词:创新思维能力;高校教育;美术教育;素质教育
在我國现阶段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的主要教学理念与教育目的为,通过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的培训与提高,促进、激发学生的各项潜能,并实现对学生各项潜能的全面协调化发展。而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应着重关注对学生创造性、想象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从而实现在整体层面上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艺术鉴赏性与创造力,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笔者也针对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提出针对性优化策略,进一步完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体系制度。
一、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
笔者针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分析,结合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特殊性,以及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开展对照分析,具体如下:
第一,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显著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主学习积极性。在我国现阶段的教育体系中,部分学生在进行高校专业选择时,往往出于对高校学术排名、自身应试考试分数等多项因素的综合考虑,选择美术专业。然而这一类学生往往存在着对美术专业报以“三分钟热度”学习兴趣的现象,在长期较为枯燥的学习生涯中,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呈现逐渐降低的态势。而教师在对学生开展以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为主要教学目的的教学工作时,往往会借助构建情境模式、发布教学任务等形式来加以实现,而在这一教学模式下,笔者所述这一部分学生会被教师逐渐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在整体教学层面上实现教学水平与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美术专业水平与综合素养。相较于管理类、工科、语言类等其他专业,美术教育专业对学生的主要教学方向为,提高学生的美术专业功底扎实程度与艺术创造性。例如,高校美术教师往往在教学课堂上更强调于对学生美术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提升,在划定主题的情况下,学生美术作品的具体细节教师往往不过多干涉,而这也是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
第三,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推动了新教改的改革力度。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社会对于人才认知与定义程度的转变,我国教育行业也开展了新教改,将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转变为素质教育模式,而新教改的主要改革理念是教师将对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协调化发展为主要教学目的与教学内容。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除了社会与传统观念给学生头脑、灵魂带来的束缚,还显著推进了我国新教改的改革力度。
二、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所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针对性优化策略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师无法大幅提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与培养力度
笔者对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与问题主要影响因素开展以下分析阐述:第一,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内容单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在高校美术教育及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每学年、学期的教学课程安排往往较为固定、重复,主要由素描、色彩、速写、创作等传统美术培训课程构成,学生在高度重复的固定课程学习过程中往往会产生学习效率低迷、厌学等心理问题。此外,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课程中,教师往往受限于教学教材以及教学设备的束缚,如美术创作、美术设计等教学课程中的教学任务也具有高度重复性,致使教师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较为片面,缺乏系统性、全面性的提升。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两方面针对性优化策略建议:一方面,高校在制定每学年、学期的美术教育教学课程安排计划时,为美术专业的各课程教师预留出一定的可调节课程空间。例如,某高校在2019年第二学期中原暂定安排每周共三节美术创作课程,并固定教学区域、教学教室。而高校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美术教育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应赋予美术创作课程教师一定程度的自主调节权,教师也可以在这一前提基础上,积极开展、举办教学实践活动。例如将原暂定的每周三节美术创作课程,更改为每周两次固定课程,以及一节校外写生教学课程,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美术创作视野的开阔。另一方面,高校加大对美术教学设备的配置力度与教学资金扶持程度。例如,高校采购美术教育的鉴赏类教学设备,如仿制的四羊方尊、铜高足杯、铜像、流执壶等具有较为夸张造型且蕴含高度传统文化内在价值的艺术品作为美术教学课程的鉴赏品,也可以采购如莫高窟、大皇宫等世界著名景观的微缩模型作为美术教育的鉴赏类教学设备。在学生对风格迥异、蕴含不同文明的文化精髓的仿制品教学设备的观摩、描绘以及二次美术创作过程中,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提升艺术鉴赏能力。
(二)缺乏较为稳定的学生实践平台,尚未贯彻落实教、学、做三合一的教学模式
笔者将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与问题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具体如下:第一,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缺乏较为稳定学生实践平台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为,首先,学生在教学课堂上以及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所传授的部分美术教学理论知识与学习技巧缺乏实践平台,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对教师所讲授的理论知识认知程度不足、学习印象不够鲜明等问题,不利于提高了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实践经验与实践能力。在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学生往往缺乏表现平台,例如部分高校往往以学年、学期为时间单位举办中小型美术创作活动,美术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严重缺乏美术创作平台,从而降低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幅度。第二,笔者认为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影响。一方面,高校对美术类活动的组织力度不足,且重视程度较低,从而使得部分高校在美术活动的举办过程中,存在着活动规模普遍较小、活动举办频率过低等问题。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缺乏与外界机构的活动合作意识,致使在美术类活动举办过程中,由于缺乏活动举办资金而缩小活动的举办规模和辐射范围。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两方面针对性优化措施建议:一方面,高校提升对美术类活动的举办重视力度,并提升美术类活动的举办规模与举办频率。例如,各高校将每月的第一周划定为美术创作周,将特定公共区域(如教学广场)作为美术参赛创作作品的展区,从而提升美术类活动的举办规模和活动辐射范围。此外,高校也不应限制美术类活动的种类,应多元化举办各类美术、艺术创作活动,例如传统的剪纸创作活动、素描类美术活动、西洋画、国画等类别的美术创作活动等。另一方面,各高校也应通过提供美术类活动的获奖资金支持力度来为高校美术教育专业学生构建稳定实践平台。例如为美术类活动创办特等奖、一等奖、安慰奖、最佳设计奖等全方面的奖项,对如美术功底不太扎实但所创作作品具有较高艺术新颖性的学生也加以物质奖励,从而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挖掘与培养。此外,高校可通过寻找美术类活动赞助商、冠名商等形式拉来赞助,缓解高校资金压力,并将美术类活动的奖项奖励改为美术颜料、画笔等具有实用性、代表性以及较高性价比的美术类学习用具。受资金及学生自身等因素限制,学生无法较好感受鉴赏品。
(三)高校将信息化电子技术与美术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
在我国高校美术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为,划定主题发布教学任务,向学生展示如雕像、水果等教学展览品,不定期举办学生室外写生教学活动。然而在高校美术教育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着以下两方面问题:一方面,高校受限于教学资金因素限制,往往无力配置部分采购价格较高的美术教学设配,例如世界各地著名的景观微型雕像,而在部分教学资金充足的高校美术教育教学课堂上,学生对于微缩比例过高的景观雕像也缺乏细致入微的觀察;另一方面,教师在将蕴含着较高文化价值的古物仿制品作为教学鉴赏品时,学生也对鉴赏品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缺乏直观的感受程度,无法大幅提升对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效率。
笔者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将信息化电子技术与高校美术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相结合的针对性优化策略,这一策略主要由以下两方面构成:一方面,高校注重于提升对信息化电子教学设备的采购力度,例如采购无源压感电子绘画板、电子手绘屏、信息化教学投影仪与投影幕布等设备,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较为轻松、随意的教学课堂与教学氛围,以及将如世界著名景观等较难以微缩模型与仿制品为表现形式的美术绘画创作原型通过投影仪与投影幕布进行展示;另一方面,教师也可借助于信息化电子教学设备,来制作电子教学学案,并在美术教育教学课程中以视频、图像的形式向学生们播放、讲解学生所绘画、观察的鉴赏品的历史来源、历史背景与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不但实现对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自主性的提升,还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与培养效率。
三、结语
为进一步提升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与学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水平,从整体层面上提高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笔者首先对高校美术教育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开展深入分析,并对现阶段高校美术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致使教师与高校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力度无法大幅提升的主要问题进行探讨,在问题主要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上述三方面的针对性优化策略建议,为加深我国教育行业新教改改革力度献出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杜碧莹,王小江,肖苗生.学生创新能力在美术教育中的培养分析[J].科技资讯,2017(5).
[2]马晓娟.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7(S1).
[3]尚国红.美术试验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科技装备,2015(5).
作者单位:
枣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