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时期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9-07-30 02:58:26窦丽
中国石油企业 2019年6期
关键词:社会保险社会保障职能

□ 文/窦丽

社会保险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实行的,由劳动者、企业(雇主)或社区、以及国家三方共同筹资,建立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年老、生病、失业、工伤、生育等失去劳动能力或暂时失去工作时,给予劳动者本人或供养直系亲属提供基本保障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具有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与之相对应的社会保险包含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五大险种。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我国也不例外。近年随着来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探索改革得以日益规范和完善。作为社保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部门,如何适应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需要,做好新时期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通过探析,为今后管理职能的更好发挥提供思路。

一、企业社保机构的管理职能

(一)建立企业社保机构的背景

1998年养老保险行业统筹统一移交地方管理后,一些国有大型企业,如石油、煤炭、铁路等企业,因为生产作业地域橫跨多个统筹地区(省区),且各地区社会保险保障范围和能力均不统一,经办机构社保业务服务范围也不能做到全覆盖,企业无法按照 “政府职能,属地管理”的原则参加社会保险,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适应社会保险业务管理的需要,这些企业适时的建立了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企业社会保险日常管理工作。

(二)企业社保机构工作职能

企业社保机构的工作职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协同管理、参保管理、保险费收缴及待遇支付。

1. 协同管理。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采取政府与企业合作共管的方式,即政府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托企业社保机构实施社会保险业务的日常运行管理,政府经办机构侧重政策和基金管理,企业社保机构承担部分政府行政部门职能负责业务管理,在企业与政府之间发挥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

2. 参保管理。企业社保机构按照国家和参保省区有关企业员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政策和总体要求,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以企业作为参保和缴费主体,实行局、处两级分级集中参保管理模式,处级员工参保、缴费、待遇申领等由企业社保机构负责统一协调管理,本企业内员工不同地域流动后社会保险衔接和续保由企业社保机构统一办理,各项保险政策的贯彻实施由企业社保机构平衡掌握,通过统一的社保管理平台,形成了有序的企业内部社会保险业务体系,为企业员工退休、患病和失业后的基本需求提供必要的保障。

3. 保险费收缴及待遇支付。企业社保机构按照参保地保险费收缴政策规定和“两个确保”的原则,制定合理的保险费收缴及待遇支付制度,建立完备的参保缴费信息系统,按期筹集收缴社会保险费,定期上解参保地税部门,及时足额支付参保人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保险费收支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

二、新时期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

社会保险制度自建立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完善。近年来,为适应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的需要,发挥社会保险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社会保险相继从制度、管理等层面进行了较大的调整改革。

(一)险种及征管模式调整

改革险种设置和管理,将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合并,医疗保险在国家医疗保障局统一管理下实施运行。

调整征管模式,社会保险费的征收统一归口由税务部门负责,税务征管部门直接对参保个体进行核定征收。

(二)管理模式的改变

社会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直接发放,并通过统一社会保险费征收主体,推广使用社会保障电子卡,加快社会保险全国联网结算系统建设等,提高了保险费征收效率和参保统筹服务水平,政府经办机构的保障范围和能力得到了扩大和提高。

(三)社会化管理能力的加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改革的推进,企业原具有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渐被剥离移交,企业管理的离退休人员也将属地纳入社区管理,企业社会化管理职能逐步在弱化,而整个社会化管理服务配套基础建设日趋完善和牢固,为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新时期做好企业社保管理工作的探讨

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引发的变化近在眼前,我们要把握方向,认识现状,积极主动地适应社保制度改革给企业社保管理工作带来的转变。为此,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一)正确认识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经过20多年的改革,企业社保机构走过了一个由初步建立到逐步发展完善的过程,不仅完成了从行业统筹到属地管理的体制转换,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康有序发展。

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适应了国家有关企业员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政策和总体要求,通过企业内部社会保险业务体系,为企业员工退休、患病和失业后的基本需求提供了必要地保障,也为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和企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作用不应忽视。但随着国家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要求和社会发展形势的需要,企业社保机构原有的一些管理思维和运行模式已不适应目前社保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保管理模式的改革,对企业社保机构的某些管理职能有所影响和转变,这些都需要企业社会保险适应改革需要,进行自我调整完善。

(二)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确定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目标和内容

企业社会保险机构负责保障企业员工的参保和权益,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必须以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和发展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在社会保险制度深化改革的过程中,企业社会保险工作的目标和内容一方面要适应社会保险的保障作用所提出的新要求,另一方面也要主动对目前工作中原来行之有效、现在已经过时的规定和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必须适时从制度、机制、方法程序等方面进行配套完善,以保证社会保险整体改革的需要。同时也应该面对参保管理模式的改变和社会保险社会化服务进程的推进,及时地转变和调整企业社保机构的管理职能,使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随着社会保险制度的整体改革始终处于动态发展之中。

(三)要变被动保险为主动保险

变被动为主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些前瞻性、预见性问题,未雨绸缪,对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变革提前进行思考。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必然会引起企业社保运作模式的变化;社会保险管理模式的改革,也会引起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方法的变化,这些都会对企业社会保险工作带来一些新的课题。那么,对于企业社会保险工作来说,就应该在社保制度和管理模式改革的同时,就对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进行早思考、早探索、早研究,不能等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完成后,再去思考企业社会保险制度的配套改革。

在研究政策和确定工作思路时,要从长期形成的习惯思维模式中跳出来,在工作实践中要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主动适应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给工作带来的影响,比如,社会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后,确保发放的责任主体由企业单一承担变为由企业和社会保险机构共同承担,社会保险机构过去面对参保单位粗线条的管理方式,改变为面对参保个体的细化管理。这就要求社保机构和企业要加强建立健全社会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制度,企业社保机构要主动适时地转变工作重心。

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对企业社保工作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新时期做好企业社保工作,是对企业社保人员的要求和能力考验,企业员工是社会保险参保的主力军,对企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企业社保工作要着力思考社会保险制度与企业社会保险制度改革的有机结合,探索二者辩证统一的有效途径,达到配套适应社会保险制度的改革进程,又要发挥企业社保机构职能服务企业需要的作用。变单向思维为双向思维,统筹考虑改革发展与管理服务两个方面地因素,积极地予以探索企业社保机构职能有效转变的途径。

猜你喜欢
社会保险社会保障职能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保障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
职能与功能
价格认定:职能转变在路上
商周刊(2017年25期)2017-04-25 08:12:22
坚持就业优先 推进社会保障全覆盖
学习月刊(2016年2期)2016-07-11 01:52:40
媒体募捐永远成不了社会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