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易,姜钧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00)
冠心病(CHD)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而不稳定心绞痛是冠心病的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其死亡率较高。目前,该病的临床治疗疗效不理想,且不良反应较多,严重影响了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而中医可在常规的西医治疗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利用汤药和针灸,从不同的治疗方向出发而达到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命,笔者在常规的西医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联合针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并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相对照,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9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冠心病科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例,经检查均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关于心血瘀阻型冠心病心绞痛相关诊断的标准[2]。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观察组50人,患者男30例,女20例,年龄44~84岁,平均63.62±10.61岁,病程0.5~17年,平均6.5±4.40年。对照组50人,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52~84岁,平均64.98±7.63岁,病程0.5~16年,平均7±4.37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一切其他关于治疗冠心病的药物,对照组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日一片75 mg口服)、拜阿司匹灵肠溶片(日一片100 mg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口服)、硝酸甘油片(舌下含服0.5 mg一片)。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血府逐瘀汤【桃仁、红花、当归、生地黄、川芎赤芍、牛膝、桔梗、柴胡、枳壳、甘草】;针灸取穴:心俞、厥阴俞、血海、膈俞、内关、通里、阴㕁、㕁门。【膈俞、心俞、厥阴俞向下平刺0.5寸,血海、内关、通里、阴㕁、㕁门直刺0.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平补平泻15 min,一天一次,10天为一疗程,共3个疗程。
患者胸痛的程度、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变化、硝酸甘油用量。
(1)中医证候评分参照《中医量化诊断》[3]分析记分方法:对主要症状分主症和次症采取半定量分别记分,根据患者症状轻重程度分为无(0分)、轻(1分)、中(3分)、重(5分),症状轻重介于两者之间,可分别记2、4分。
(2)心绞痛症状积分法[4](见表1)(3)心电图
表1 心绞痛瘀血阻络证状评分表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5]中心绞痛的判定标准,显效:临床主要症状基本消失,次要症状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症候积分减少70%以上;有效:主要症状明显减轻,症候积分值减少30%~70%;无效或加重,为未达到有效标准。
有效标准=(显效+有效)/n*100%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50 14±2.6 2.6±1.86观察组 50 15.4±4.2 1.92±1.33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或堵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发病因素包括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遗传、不良生活方式、肥胖等诸多因素有关。其临床表现胸痛、心悸、乏力、心前区不适、胃肠道等症状,严重者会导致猝死[6]。因此,一旦确诊为冠心病,就要积极采取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和PCI治疗。药物治疗有硝酸酯类药物、抗血栓药物、纤溶药物、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调脂等治疗。其目的是减少心脏机能耗氧量,而增强心肌血流灌注,而PCI适合药物控制不良的稳定型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但有报道称[7],单纯对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施以常见西医治疗,效果一般,且不良反应多,可对患者病情的恢复造成不良影响。
不稳定型心绞痛在中医学中属于“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疾病范畴。该病多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调、情志失节、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因素有关。其病机有虚实两端,实为气滞、血瘀、寒凝、痰浊、痹阻胸阳,阻滞心脉,概括为不通则痛;虚为气虚、阴虚、阳衰、肺脾肝肾亏虚,心脉失养,由于素体虚弱,胸阳不振,寒邪入体,气机痹阻于胸,胸部气机不利,故见前胸压榨、紧闷、胸痛彻背、背痛彻心,心阳不振,心气不足,鼓动无力,则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气血虚弱,血运不畅,故见面色苍白,四肢逆冷[8],概括为不容则痛。病位在心,与肝脾肾有关。研究表明,临床以血瘀最为多见[9]。因此多以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为主,故采用血府逐瘀汤【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牛地黄9 g、川芎4.5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4.5 g、柴胡3 g、枳壳6 g、甘草6 g】。
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以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桔梗并能载药上行,兼有使药之用。甘草调和诸药,亦为使药。合而用之,使血活瘀化气行,为治胸中血瘀证之良方。
若瘀痛入络,可加全蝎、穿山甲、地龙、三棱、莪术等以破血通络止痛;气机郁滞较重,加川棟子、香附,青皮等以疏肝理气止痛[10]。
在运用汤药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心俞,厥阴俞,意在阴病阳行即五脏有病属阴病,取其背俞穴,阳治,且心俞,厥阴俞有补心气,养心血,益心阳,是治疗胸痛的要穴;内关,通里分别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的络穴,且内关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相通,能理气活血,通络止痛。络穴还有“一络通两经”的功效,所以是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重要穴位。血海是脾经的穴位,膈俞又名脾俞,而脾主统血,因此血海,膈俞具有活血止血,化淤止痛之效,是冠心病的重要取穴,郄门、阴郄分别是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阴心经郄穴,阳郄具有治疗急性疼痛,阴郄具有治疗血证的作用,所以郄门,阴郄具有活血止血,缓急止痛的功效。两穴相配,可使气机条达,经络通畅,诸症缓解,有标本兼治之效。辩证取穴:气滞:支沟、膻中;气虚:气海、关元;阴虚:太溪、三阴交;阳虚:关元、涌泉。
本研究是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治疗冠心病,观察指标,患者胸痛的程度,频率,每次持续时间,心电图的变化,硝酸甘油的用量均较对照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血府逐瘀汤配合针灸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能更好的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