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惠峰
(张家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600)
高血压作为临床常见疾病,也是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主要疾病,目前尚无彻底治愈方法。国内统计资料显示,高血压不仅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低龄化发展趋势。随着中青年人群中高血压人数的增加,开展中青年高血压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我院收治的4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资料,分析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节律、心率变异性与左心结构、功能的关系,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48例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性别:男34例,女14例,年龄19~50岁,平均(3 2.7 1±4.2 6)岁,病程:1~3年,平均(1.37±0.54)年。依据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确诊为高血压。所有患者检查资料完整,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各类先天性心脏病、肝肾心肺功能不全人员。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入院后记录所有患者的基础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动态心电图检查、心电图超声检查,记录不同患者血压、心电图以及结构等相关参数。根据患者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BRP%),将患者分为三组,即:反杓型组(BRP%<0.00%)、非杓型组(0.00%<B R P%<1 0.00%)、杓型组(BRP%>10.00%),总体以收缩压血压变化为准。
观察指标:(1)分组结果;(2)不同分组对应的血压监测结果;(3)心率变异性结果;(4)心功能参数对比;(5)心脏结构对比。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s,t检验;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48例患者分组后反杓型组18例(A组)、非杓型组20例(B组)、杓型组10例(C组)。
A组:S B P:(1 3 5.2 9±9.9 5)m m H g,D B P:(8 2.3 8±1 2.6 2)m m H g;B组:S B P:(123.36±9.14)mmHg,DBP:(75.48±6.32)mmHg;C组:S B P:(1 3 0.2 3±11.7 3)m m H g,D B P:(83.39±10.26)mmHg。AC组血压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组均大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B、C三组患者SDNN、SDANN以及PNN相比,A组小于BC组,B组小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比三组患者LVEDD、LAD、IVSD、LVPWD、EF以及E/A,ABC在LVEDD与EF方面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LAD大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IVSD、LVPWD、E/A小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不同组患者在心脏结构改变方面存在差异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BC三组患者心脏结构对比结果[n(%)]
本研究通过对不同血压节律、心率变异性患者对应心脏功能以及心脏结构参数分析,研究表明不同夜间血压下降百分比患者对应的血压监测结果、心率变异性、心脏功能参数、心脏结构等存在差异性,表明不同血压节律、心率变异患者对应的心功能受损程度存在差异性,而心脏结构以及心脏功能受损是引起血压节律与心率节律不一致的原因[1]。
结合本研究结果,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应重视心功能结构与功能检测,对于预防中青年高血压相关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2]。
综上所述,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出现的血压节律、心率变异性受到左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