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磊
(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急诊科,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中常见的危急重症,此类患者的病死率较高。而通过科学的院前急救有助于促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归,溶栓治疗是患者院前急救中的重要方式,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意义重大[1]。本次研究将分析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溶栓治疗的应用效果。
选择我院2016年5月~2018年11月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作为此次的观察样本,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依次纳入到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包括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9~84岁,平均(67.2±0.4)岁。对照组:包括患者21例,男11例,女10例;年龄57~86岁,平均(68.3±0.2)岁。两组研究对象的常规线性资料对比具有高度的均衡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方案,即未采取院前溶栓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院前急救溶栓治疗,即结合其病情应用尿激酶、阿司匹林、胺碘酮等进行治疗,并给予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针对性治疗,例如对于心跳骤停患者采取心肺复苏、胸外心脏按压以及人工呼吸和电除颤等一系列抢救措施,针对心源性休克病人立即采取纠正酸紊乱以及止痛等治疗,同时依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对多巴胺的滴注速度进行调节。
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以及冠脉再通率和死亡率。
数据以SPSS 17.0处理,均数±标准差用(±s)表示,实施t检验,采用率用%表示,实施x2检验,将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患者的冠脉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且两组对比均存在显著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并发症率以及死亡率均较高,其病情进展较快且起病骤急,对于患者生命健康形成严重威胁。此类患者救治的关键在于快速确诊,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确保患者心肌血流灌注,可在较短时间内得以恢复,这也是降低患者病死率,减少其心肌缺血的坏死范围以及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途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后非常容易产生中枢性高热,将导致其脑损害进一步增加。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需要将患者放置在22℃左右环境中,并且确保环境易于散热,可将冰块分别放置于腹股沟、头部及腋窝等,或采取物理降温,同时需要加强对其体温的动态化监测,以降低患者脑水肿发生风险,实现脑细胞膜的有效保护,以改善其机体代谢率。除此之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救的重点在于早期进行溶栓治疗,并且有报道指出[2],患者发病之后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患者冠脉再通的概率越高,其梗死面积也越低,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因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谨早采取溶栓治疗,通过积极开展患者院前急救溶栓,有助于降低患者再转送以及来院过程中所耗费的时间,可为患者及早溶栓治疗争取更为宝贵的时间。因此,通过积极开展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有助于提升患者溶栓疗效。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通过采取院前急救溶栓治疗,该组患者冠脉再通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而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率以及死亡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进一步表明,通过积极开展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有助于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效果,有助于降低其病死率。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院前急救溶栓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冠脉再通率,并降低并发症率与病死率,有助于维护患者健康与安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