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9-07-29 09:05李云涛
财讯 2019年32期
关键词:营改增财务管理影响

李云涛

摘  要:本文首先针对营改增的概念和意义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所造成的影响,最后基于营改增的相关政策,建设性的提出了强化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从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营改增;财务管理;影响 措施

自我国开展对营改增试点之后,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多方的关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中国当前已经有超过12万家企业参与到了营改增的试点之中。同时伴随着营改增的有关政策和制度的逐步建立健全,参与到营改增的企业也将会越来越多。因此可以证明,营改增是中国税收制度改变以及增值税改革的必经之路,伴随着营改增在企业日常运行过程中的深度推广,将会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产生更加重要的影响。

一、营改增的概念和意义分析

(1)营改增的概念分析。简单地说,营改增的本质就是一种税种的变化,国家将之前上缴营业税的应税项目转换成上缴增值税。增值税则是针对企业所生产的某一产品或者所提供的某一种服务增值部分所需要缴纳的税务,降低重复纳税的部分。国家针对营改增的试运行将会在现代服务类行业以及交通运输类行业当中开展,并在几年之内,在全国范围内的各行各业推行。

从当前的营改增试点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此项政策对中小企业的影响是巨大的。以广告行业作为分析对象,在推行营改增政策以前,中小规模广告公司需要缴纳的营业税税率为5%,在出台此项政策以后,所需要缴纳的税率降低到3%,由此可以发现营改增对于帮助中小企业降低纳税额有很大的帮助。

(2)营改增的意义分析。营改增所包含的行业范围将逐步延伸到各行各业,试点企业的数量也会逐年增加,因此营改增的意义主要展现在以下方面。

1.营改增政策的推行能够帮助我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原来针对服务类行业营业额全额开展营业税的收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过于沉重并且重复征收赋税给予它们很大的压力。但是在营改增之后,因为提升了对第三产业的帮扶力度,并优化了税收政策,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有效发展,特别是新兴产业的发展。

2.营改增政策的施行还能够显著提升中国劳务、货物领域在世界市场当中的核心竞争力。在进行营业税征收的前提下,出口不会开展退税,导致出口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但是在开展营改增以后,中国的税收制度和世界接轨,更加有利于中国在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占得优势,由此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二、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造成的影响分析

对于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来讲,目前所施行的营改增政策将会对企業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税费影响。若从缴纳税费的视角开展分析,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将会对以下两种类型的纳税对象具有有利意义。其一是营改增政策试点过程中被纳入的小规模纳税人,在此之前这些纳税人的营业税税率通常在3%-5%之间,营改增政策施行之后税负下降了2%左右;其二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之前无法抵扣税额的现代服务类行业,在营改增政策施行之后,增加了能够抵扣税额的项目范围,同时出现的运输费用支出抵扣的进项税额,其比例也从原来的7%提高到了11%。

若从行业的角度来开展分析,针对于交通运输行业来讲,固定资产比例相对较大,能够进行抵扣的税负提高,但是税率也从原来了3%增加到11%,因此税负的波动实际上并不是很大。但是从实际收取税费的角度进行分析,这些企业的税负同样有小幅度的下降。值得关注的是,针对一些主要成本为劳动服务和非抵扣类资产的企业,税负变化表现出极强的差距,甚至有些企业的税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升。因此在营改增政策施行的过程中,国家需要适当考虑这一类企业的自身利益,对税率进行合理控制。同时,这些企业也需要关注当地政府所颁布的政策,及时进行补助的申请,提升企业的利润,防止税负过高而造成的亏损。

(2)会计核算工作影响。营改增必将导致企业所开展的会计核算工作出现变化。因为营业税通常没有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有关收支情况可以据实入账。对应成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计算。但是在施行营改增政策以后,收支入账的原则和方式都产生了很大程度的变化。以服务类行业作为分析对象,在进行营改增改革之后,收入需要基于一定的税率进行确定,并且成本也必须抵扣进项税额进行列出,还有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都需要进行税金的额算,本期应缴纳税额等于当期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之间的差。

所以,从企业会计核算的角度进行分析,在营改增政策正式施行之后,企业针对收支状况以及应缴纳税金的核算工作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也需要基于此进行调整。除此之外,营改增对于一些混业经营性质的企业来说,对于会计核算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营改增之后,混业经营企业如果无法区分各种业务的性质、不能计算业务明细,就必须要按高税率进行税费核算。所以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必须要最大限度的对业务类型进行划分。

(3)发票管理影响。营改增政策施行之后,有关发票的类型发生变化,因此发票管理工作也需要进行调整。例如,在原来的营业税税制的前提下,服务类行业只需要出具服务业发票即可,但是在营改增政策的背景下,因为存在销项税与进项税之间的区别,所以对发票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

简单地说,针对发票的管理工作需要判定其为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只是用固定一种类型的发票,针对这一类型纳税人的发票管理与原来基本一致;但是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便有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类型,针对其使用范围,税务部门都会有详细的规定。因为增值税涵盖有税费的抵扣,错误的进行发票使用将会让企业承担法律责任所带来的风险。

三、营改增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改善措施

整体来说,凭借对营改增政策多年的施行,可以发现营改增政策对于绝大多数企业来说,都是一个有利信息。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行业特征和纳税人主体资格的差异,仍然有一部分企业并未从营改增政策当中获取到利益。基于此,本文针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出的如下的建議。

(1)基于营改增政策,强化纳税筹划。营改增政策为企业带来有利条件,对于中小型企业纳税人来讲,可以直接表现为税负的直接下降。但是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讲,则需要凭借新政府所提供的各种优势,制定税费筹划方案来实现,因此可以从如下策略着手。

一般纳税人能够凭借客户的发掘来达到税负的转嫁,由于对增值税的征收范围确定包含有项目流通环节,所以纳税主体能够凭借环节中的税负转嫁来达到降低税负的作用。例如:增值税包含有进项税额抵扣,在流通过程中,客户获取增值税进项发票能够增加增值抵税抵扣而降低对税金的缴纳。所以在相同服务质量和收费的前提下,一般纳税人能够利用营改增当中的这一条件得到更加丰富的客户资源。

(2)强化企业内部控制。营改增政策施行以后,企业需要重点对财务管理工作当中所施行的内控制度进行反思和改良,强化内控制度的有效性,尤其是需要重点关注对票据的管理工作,制定对营改增的应对策略,及时弥补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整体来讲,营改增政策的施行,对绝大多数企业来说,影响是积极的。而想要让营改增政策为自己带来最大程度的经济利益,仍需要从企业内部控制和纳税筹划工作中着手,只有这样,才能让营改增政策发挥最大的效益。

参考文献

[1]李露,黄小洋,卢亚贤.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商,2016(15):150.

[2]吕连菊,邱茹芸.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5(16):89-91.

[3]黄忠意.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07):64-65.

[4]孙艳.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J].财经界(学术版),2013(06):154-155.

猜你喜欢
营改增财务管理影响
医院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公路施工财务管理和成本核算
新会计制度对财务管理的影响及解决对策
财务专业视角下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培养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