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旺芳 姜劲峰 史红斐
【摘要】 腧穴和刺激方式的选择是决定针灸治疗效果的关键因素,腧穴的特异性是针灸临床选穴的重要依据之一,穴位下的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特异性是腧穴特异性的效应基础,并决定同一腧穴选择不同的刺激方式的效应方向。文中从神阙穴的胚胎发育、解剖结构和组织结构的特异性方面,结合针、灸等不同刺激方式,解释脐疗临床疾病谱的多样性,探讨某些不相关性疾病间的联系,用现代理论阐释了神阙穴特异性可能的科学意义。
【关键词】 神阙;脐带;肝圆韧带;内皮细胞;瞬时感受电位通道
【中图分类号】R76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9)07-249-01
神阙穴是人体全身结构最特殊、定位最明确的腧穴,功效多样,如回阳苏厥、健脾和胃、调理冲任、通经活络、扶正祛邪等。脐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在疾病谱中具有普遍适应性,针刺、灸法及药物贴敷等应用于神阙穴可以治疗尿失禁、黄褐斑、慢性结肠炎、原发性痛经、类风湿性关节炎、帕金森病、多囊卵巢综合症、顽固性失眠等,以上列举疾病属于不同系统,并且临床各病的病理不一样,也不存在相关性。因此,如何理解神阙产生丰富临床疗效的机制是古今医家不停探索的问题。文中依据神阙穴的结构特异性,针对其疾病谱的广泛性从神阙穴的解剖、组织和局部结构的特异性的角度进行分析神阙的效应途径。
1 神阙的胚胎發育来源─脐带
神阙即脐,是脐带脱落留下的疤痕,在胚胎时期,脐带内有卵黄囊、尿囊、脐动脉和脐静脉等。神阙穴是机体穴位中唯一具有完整血管结构特征的腧穴。
胚胎第16天,卵黄囊壁上的胚外中胚层细胞增殖、分化,形成原始血管,血液开始在卵黄囊壁发生,因此卵黄囊是人体造血干细胞的发源地。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囊会退化。卵黄肠管是卵黄囊与中肠相连的狭窄部,中肠是原肠的一部分,消化系统的建立来自原肠的分化,随着胚胎的发育,卵黄肠管闭锁,与肠管离断,变为实心的细胞索。脐静脉在新生儿出生后退化为肝圆韧带,肝圆韧带内存在残腔,与肝门静脉左支囊部潜在性相通。脐尿管闭锁后,形成脐正中韧带,脐动脉在新生儿出生后退化为脐内侧韧带,均由脐部沿腹前壁向下连于膀胱。卵黄囊尾侧的内胚层细胞为人类提供原始生殖细胞,可以分化为生殖细胞,诱导生殖腺的形成。
由此可见,神阙与机体的血液、消化、泌尿生殖等系统的联系在先天即已形成。即使某些解剖结构在胎儿期发生了退化或者改变,但我们仍不能忽视神阙的作用。临床研究发现,神阙灸、神阙穴药物贴敷等显著改善肾阳虚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血象,升高患者血清血红蛋白、白细胞、血小板的水平[1];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改善术后排气、排便及肠蠕动情况,应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便秘、腹泻、腹胀等;有效治疗肝硬化、胆囊炎、排尿障碍、膀胱痉挛等疾病;调节机体生殖内分泌水平,促孕调经[2]。神阙调控理论认为,神阙系统是形成于胚胎的人体调控系统,是人体最早的调控系统和经络系统的母系统,具有向全身输布气血的功能与对机体宏观调控的作用。
2 神阙穴的局部解剖结构
2.1 神阙穴的皮下结构
与其它穴位相比,神阙穴皮肤深部没有皮下脂肪层,表皮角质层最薄,对温度及刺激性药物的敏感性高。
2.2 神阙穴的皮肤神经支配
第10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分布在神阙穴,胸10的节前纤维同时支配腹腔和盆腔脏器,如肾脏、肾上腺、肠、膀胱及卵巢等。神阙穴的局部皮肤刺激触发感觉—交感偶联,调控相应内脏器官功能。
第10胸髓节前纤维直接到达肾上腺髓质,肾上腺髓质在交感系统中占有特殊地位,交感兴奋后,使其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所以刺激神阙穴可以提高该节段内脏运动神经元的反应性,促进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升高血压[3],并应用于临床急救。卵巢和肾上腺都是可以分泌性激素的器官,神阙灸可能通过交感系统对内脏进行调控,调节血清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素(LH)等的水平,治疗女性黄褐斑[4]。肾上腺作为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与应激状态密切相关,如神阙穴贴敷可以调节机体应激反应水平,整复睡眠剥夺所致的昼夜节律紊乱[5]。所以,通过肾上腺分泌的激素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负反馈调节,脐疗可能参与控制应激的反应,用于焦虑抑郁、失眠倦怠等精神疾病领域。
如前所述,神阙穴通过脐内侧韧带与膀胱有直接的解剖联系。第10胸髓又支配神阙穴位与膀胱,所以脐疗治疗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外周刺激影响神经的传导和反射起作用的。同时,胸10所发出的交感神经参与调节膀胱的内括约肌和逼尿肌的兴奋性,而术后、产后因疼痛、心理应激、术中麻醉药物对排尿反射的影响、排尿方式发生改变等引起的尿潴留,脐疗可以解除其尿道括约肌的痉挛,使小便自利。
调控胃肠运动的神经系统主要有3个层次,分别是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及肠神经系统,肠神经系统内在的初级神经元能感受各种刺激,直接收集特定信息如化学的、机械的、热量的和疼痛等刺激并转化为电位,通过脐与肠的神经联系,脐疗的热刺激可以激活肠外周神经系统,参与脑肠轴的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对胃肠系统进行调节。因此,神阙灸的持续穴位温热效应,除了胚胎时期留下的联系,可能还激活中枢和结肠平滑肌的内在神经支配,改善结肠动力和顺应性,促进了蠕动和排便,有效控制各种由中枢和外周神经功能障碍引起的肠功能紊乱,如便秘、泄泻及肠梗阻等。
3 神阙穴的组织结构
3.1 神阙穴内皮细胞链
穴区下组织结构的特异性是决定和影响穴位特异性效应的关键因素。脐内部的肝圆韧带保留了血管壁的结构特征,功能与静脉相似,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覆盖,构成了神阙穴的组织结构特异性[6]。
蔡文琴和姚忠祥[7]认为脐血管并无神经支配,同时提出了无神经支配血管的内皮细胞调控机制,人脐血管内皮细胞由于能分泌、合成多种血管活性肽,如组胺、P物质、一氧化氮等。肝圆韧带具有血管结构特征,与门静脉相通。门静脉外膜的神经主要为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系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其中又可分为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所以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血管活性肽还可能通过血液循环或者细胞的信号转导作用于有神经支配的血管神经,调控血管功能,如血管系统合成分泌的前列腺素[8]、一氧化氮[9]等缓解了膀胱平滑肌的痉挛。
小于42℃的热刺激可以保护内皮细胞,神阙灸通过改善肝圆韧带的内皮细胞链的功能,进而影响血管的生物学基础。如神阙灸可以调节血清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血栓素、前列腺素及一氧化氮等分子的水平[9],改善血液流变学,影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等物质的含量,在临床上可以治疗高脂血症,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保护胃黏膜等。
脐静脉内皮细胞分泌的心钠素(ANP),作为心房外源性ANP的合成部位,无疑对心脏具有重要意义。脐疗改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10]是否与ANP相关呢?
3.2 内皮细胞温度感受蛋白─瞬时感受电位(TRP)通道
朱兵通过对穴位本态研究分析[11],认为穴位具有可塑性,穴位敏化是因为穴位伤害性感受器对刺激反应的阈值下降,而且这样的敏感可被重复刺激而诱发,重复的强烈的热刺激可以使伤害性感受器敏化,降低其阈值及活化的潜伏期。部分TRP家族成员可被热刺激激活,如TRPV1、TRPV2、TRPV3、TRPV4等,它们均可由内皮组织表达。以TRPV1为例,它可被伤害性刺激致敏而磷酸化,如热、大蒜等,形成新的跨膜离子通道。研究发现在人脐静脉含有丰富的内皮细胞,内皮细胞上有大量TRPV1的表达。因此,神阙穴的重复热刺激可以激活脐内皮细胞温度感受器。激活的TRPV1在一些炎症中起着保护性的作用,TRPV1的缺失会损害巨噬细胞相关的免疫机制,加快炎症反应[12]。神阙灸升高血清IgG、IgM、IgA、C3、IL-4、IL-10等的含量,降低TNF-α、IL-6的水平[13,14],防治脑瘫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过敏性鼻炎、慢性荨麻疹、溃疡性结肠炎等。
TRPM8和TRPA1是冷传感器,其中TRPM8又被称为冷-薄荷醇敏感受体,可以由内皮组织表达。有研究用薄荷脑神阙穴敷贴治疗原发性痛经[15]及便秘[16]等。
血管内皮的TRP家族被激活后经过相关的细胞信号转导,参与血管的舒张、血管壁的渗透及血管发生,与血管的病理生理功能密切相关。所以,神阙灸对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善,激活TRP家族是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机制之一。
4 结语
中医认为,神阙穴,属任脉,任脉为“阴脉之海”,与冲脉皆“起于胞中”,冲乃阴脉之海,任督互为表里,唐代王冰整理《素问》时提出“然任脉、督脉、冲脉者,一源三歧也”,故三脉经气相通,内联十二经、五脏、六腑、四肢百骸。“有诸内必形诸外”,穴位是疾病在机体体表的一种反应,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神阙不仅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高级调控系统,而且如文中所述,它是一个来源和解剖结构特殊、组织结构具有特异性的穴位,从不同角度阐释脐疗疾病谱的多样性和相关性,在临床效应上,这些结构起着相辅相成的作用。神阙穴不仅方便取穴操作,结构的特异性丰富了它的治疗手段及临床疗效。因此,脐疗是治病防病的良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5 展望
脐疗可以“主治百病”,不同的刺激方式依据神阙穴位特异性赋予不一样的效应方向。如《中医脐疗大全》记载脐疗可治疗晕厥、昏迷等急症,说明刺激神阙有改善微循环、兴奋大脑和强心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深入研究神阙的组织结构甚至分子结构可能会使我们更加了解神阙,并挖掘更广泛的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薛哲,刘存志,高树中,等. 隔药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及对患者生殖内分泌的影响[J]. 中国针灸. 2014, 34(03): 209-212.
[2] 贾翠敏. 艾灸神阙穴配合调经促孕丸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50例疗效观察[J]. 河北中医. 2012, 34(08): 1197.
[3] 陈尔齐. 针灸治疗低血压的穴位选择[J].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 2004, 14(4): 581-582.
[4] 李璟蓉,张新斐,欧阳群,等. 隔药壮灸神阙穴治疗女性黄褐斑临床疗效观察及其对血清性激素水平影響研究[J]. 广州医药. 2015, 46(04): 26-28.
[5] 石娜,黄泳,吴东,等. 大蒜膏贴敷神阙穴整复睡眠剥夺所致昼夜节律紊乱的研究[J]. 上海针灸杂志. 2008, 27(03): 13-15.
[6] 姜劲峰,徐旺芳,俞兴根,等. 基于血管生物学的神阙穴特异性解析[J]. 中国针灸. 2017, 37(12): 1304-1308.
[7] 蔡文琴,姚忠祥. 无神经支配血管的内皮细胞调控机制[J]. 生命科学. 1999, 11(01): 38-40.
[8] 孙立虹,葛建军,佘延芬,等. 隔物灸神阙、关元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血清PGF2α、PGF2含量及其比值的影响[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 26(02): 108-110.
[9] 杨继军,孙立虹,佘延芬,等. 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08, 33(06): 409-412.
[10] 李欣,魏陵博,王娜娜,等. 艾灸神阙和足三里对老年冠心病心功能影响35例[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 11(19): 86-87.
[11] 朱兵. 穴位可塑性:穴位本态的重要特征[J]. 中国针灸. 2015, 35(11): 1203-1208.
[12] Wang Y, Wang D H. Role of the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type 1 channel in renal inflammation induced by lipopolys-accharide in mice[J]. AJP: Regulatory, Integrative and Com-parative Physiology. 2013, 304(01): R1-R9.
[13] 蒋文,王玲玲,吴姗,等. 温和灸对动脉粥样硬化兔血清淀粉样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介素-10水平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14, 39(01): 63-67.
[14] 郭孟琦,田岳凤,袁叶,等. 隔药饼灸对不同年龄机体IgA、IgG、IgM及补体C3的影响[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 14(3): 25-27.
[15] 吴强,张洁,陈传江. 试论药物的四气在穴位贴敷法疗法中的作用—辣椒素薄荷脑神闽穴贴敷治疗[C]. 中国针灸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 2005.
[16] 滕德凤. 薄荷油调大黄粉贴敷神阙穴治疗卒中后便秘的疗效观察[J]. 全科护理. 2015, 13(18): 1746-1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