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建筑偶数开间现象研究

2019-07-29 00:39张巧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古建筑观念

张巧

摘 要:我国唐宋以后的建筑,开间大多为奇数,以至于人们认为我国古代建筑以奇数开间为固定模式,忽略了以前偶数开间的现象。文章探究我国古代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对奇偶开间的转变提出一些粗浅的见解。

关键词:偶数开间;古建筑;观念

1 我国古代出现的偶数开间建筑及朝代

在远古时期,黄帝最早创建礼仪制度,《管子》记载,“黄帝立明堂之议”。《通志》记载:“黄帝拜祀上帝与明堂,谓之合宫。”[1]张衡《东京赋》有载:“黄帝合宫,二室相连,一为前堂后室,二为左堂右室。”文献中记載的虞舜总章宫为二堂二室。考古发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中平面呈“吕”字形的房屋布局;河南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9个柱洞的八开间建筑;黄陂盘龙城为5柱洞四开间;汉代郭巨墓祠为双开间;王莽九庙也为双开间建筑等[2]。通过以上资料可发现,除远古时期外,我国偶数开间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到汉代都有实物遗存,且多见于明堂、祠堂等礼制较为严格的建筑。汉代以后,双开间建筑逐渐减少,被单开间取代。

2 偶数开间出现的时代背景

偶数开间的建筑多出现于早期,即从人类刚建造房屋到有了完整的房屋建造规章制度。一方面,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从母系社会转入父系社会,私有制开始出现,室内出现了可以储存食物的空间。笔者推测,这是“吕”字形布局出现的原因之一,居住空间出现功能的划分。另一方面,新时期时代晚期,人类已经有了文明意识,出于个人或者家庭私密性以及居住便捷的考虑,将居住空间进行分工。河南二里头文化被认为我国夏代晚期文化,其单体建筑内部出现前堂后室的划分,但因为没有文字记载,且夏商周断代工程仍然在研究,暂且不做讨论。商代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这一时期大型建筑空间基本采用偶数开间,这即是对前堂后室布局的演变。周代是严格的礼制社会,相传文王作《周易》,这一时期已经有了奇数、偶数与八卦中阴阳的对应,既然如此,代表阴的偶数开间已经不再适合作为生人居住的屋室,但是为何除宗庙祠堂外仍有偶数开间作为屋室?考古发掘显示,这一时期诸侯王墓葬中已经用奇数的“三”“五”“七”“九”等的鼎与簋的陪葬显示墓主人生前的地位。周代贫富差距较大,如果仅是穷苦百姓使用偶数开间尚且可以理解,但贵族仍在使用是否有其他的原因?还是说此时还是处在向奇数开间的过渡期?春秋、战国、秦汉时期是奇数开间与偶数开间并存期,这一时期礼教建筑仍然使用偶数开间,但是一般住宅已经使用奇数开间。从出土的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以及壁画、陪葬品中可以发现有许多偶数开间的建筑图像,由此可见偶数开间的影响范围比较广。东汉时期佛教传入,此后我国境内兴起大量佛教建筑石窟寺等,在现存云冈、敦煌石窟中可以看到偶数开间的身影,如二佛并座等图案,可见偶数开间的影响范围之广、观念之深。

3 偶数开间向奇数开间转变的原因

偶数开间一直延续到隋唐时期才被奇数开间取代。偶数开间是传统左右观念的物化体现以及衍生,奇数开间是“中”思想的体现。汉宝德先生认为,双开间代表主客定位,单数开间则与专制帝国发展有关[3]。偶数开间是否完全由左右阶导致?双开间与左右阶对应,但是四开间、六开间呢,是否与居住空间多区域划分有关?明堂、宗庙的六开间、八开间可能已经融入了“阴”的思想,与阳宅相区分。偶数到奇数的转变与传统对称审美观念有关,也与中央集权的加强有关,也是主从观念的泛化,是孟子“中道而立,能者从之”这一思想的具体体现。总之,奇数开间与“中”这一思想有很大关联。■

参考文献

[]张远山.昆仑台传播史——解密华夏核心奥秘“昆仑之谜”[J].社会科学论坛,2017(2).

[2]陈建军.中国建筑与周易[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

[3]汉宝德.中国建筑文化讲座[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古建筑观念
让古建筑保持原有样貌
传统文物古建筑的保护与恢复研究
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
古建筑文物现代防火保护的有效措施
钓鱼的观念
中国古建筑
刍议古建筑保护中的档案工作分析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