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君
638300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九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颈椎病属于一种退行性疾病,由于退行性病变、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导致患者椎动脉出现痉挛、管腔狭窄等情况,进而致使椎动脉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导致出现椎动脉型颈椎病。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颈椎疾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头部疼痛、有昏沉感、头脑不清晰或迷糊的感觉,颈部酸胀疼痛、活动障碍、视力减弱、耳鸣耳聋、神经衰弱、失眠多梦以及颈性眩晕甚至猝倒等,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近年来,西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无明显进展[2],我院对部分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采用中医针刺“项七针”方法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2016-2018年收治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76例,以编号方式分成两组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7例,年龄33~71岁,平均(56.53±4.34)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3±0.12)年。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35~70岁,平均(56.13±4.32)岁;病程4个月~5.5年,平均(2.78±0.3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①存在反复发作性头晕目眩情况,病情较轻,闭眼好转,严重有可能会摔倒;颈椎棘突部压痛、仰头和转头试验阳性(指导旋转头部或头部后仰时眩晕症状发作或者加重)。②伴有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耳鸣、面色苍白、四肢冰凉等症状。③X线检查发现,颈椎横突间距变小,并且钩锥关节增生。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和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症状和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比较(±s,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8 10.13±1.45 18.73±2.31⋆观察组 38 10.13±1.44 25.72±2.22△t 0.352 2 8.466 5 P>0.05 <0.05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疗法:实证选穴:百会、内关、风池、太冲。如果患者痰湿中阻,则需要配头维、丰隆、中脘、阴陵泉;如果患者肝阳上亢,则配行间、侠溪、太溪;虚证取穴:风池、百会、肝俞、肾俞、足三里。如果患者存在气血两虚情况,则需要配气海、脾俞、胃俞;对于肾精亏虚的患者,则需要配太溪、悬钟、三阴交。具体操作:指导患者取俯伏坐位,常规消毒。准备一次性毫针(0.30 mm×40 mm),风池穴需要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为20~30 mm;百会穴向后平刺,深度为12~20 mm;内关、太冲、太溪、行间实施直刺,深度为12~20 mm;风府穴,需要向下颌方向刺入,深度为12~25 mm;气海、中脘、三阴交、阴陵泉、悬钟、足三里均进行直刺,深度为20~30 mm;脾俞、胃俞、肝俞、肾俞穴位,需要向脊柱方向斜刺,深度为2~25 mm,进针得气之后,采用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留针时间为0.5 h,在中间需要行针1次。治疗1次/d,连续治疗6 d为1个疗程,然后休息1 d,开始下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治疗效果。②观察组采用针刺“项七针”方法进行治疗:选穴风府、风池、天柱、完骨。指导患者取俯伏坐位,常规消毒,取一次性毫针(0.30 mm×40 mm),风府向下颌方向刺入,深度为12~25 mm;天柱直刺,深度为12~20 mm;风池向鼻尖方向斜刺,深度为20~30 mm;完骨向耳内方向斜刺,深度为12~20 mm。得气后处理、留针时间、疗程等都与对照组一致。
观察项目和疗效评价标准:⑴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治疗后患者颈椎关节功能恢复症状,日常生活和工作无障碍;②显效:颈椎功能基本恢复,一般的劳动可以胜任,但没有完全康复;③有效:颈椎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但是日常劳作受限;④无效: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3]。⑵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功能评分情况。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作为评分标准,总分为30分,分数越高,病情改善越明显[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症状和功能评分改善情况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椎动脉型颈椎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并且近年来此疾病有向年轻化发展的趋势,对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都造成了严重不利的影响。在中医学中,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眩晕”的范畴[5],中医认为肝肾亏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疗的关键为补肝肾,疏通经络,活血化瘀。针灸是中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在多种疾病的治疗当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颈椎疾病的治疗中效果显著。“项七针”位于人体的顶部,与椎动脉比较靠近,穴下的神经非常丰富,采用针刺“项七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
本研究发现,采用针刺“项七针”治疗观察组取得了更好的治疗效果,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症状和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用针刺“项七针”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以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