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2019-07-29 00:57:54龙润雨王姬刘朝彤王楠丁明琦刘文韬李京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9年14期
关键词:蝶骨三叉神经圆孔

龙润雨,王姬,刘朝彤,王楠,丁明琦,刘文韬,李京

(济宁医学院 基础医学院,山东 济宁 272067)

卵圆孔(foramen ovale, FO)位于颅中窝蝶骨大翼、圆孔的后方和外侧,是沟通颅底内、外的重要通道[1]。REYMOND等[2]观察100例标本,4.5% FO被伸入孔内的“骨刺”分隔成2或3部分。在经皮下颌卵圆孔穿刺,对海绵窦周边肿瘤取活检时,孔内出现的静脉可能被伸出的骨棘隔开[3],造成双卵圆孔辨识错误;伸向FO内的骨板,也可能压迫下颌神经,导致其支配的骨骼肌瘫痪[3]。本实验拟从FO基本特征入手,测量FO与周围结构的相关参数,为三叉神经减压术的介入治疗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解剖学实验室收集、处理的83例结构完整的蝶骨标本,年龄、性别未知。游标卡尺(精确度0.02 mm)。

1.2 方法

在颅底内面,采用游标卡尺测量FO长度、宽度,记录其形态特征。分别测量FO内侧缘与其同侧颞骨岩尖(apex partis petrosa, APP)、后床突(posterior clinoid process, PCP)之间的距离,分别记为FO-APP和FO-PCP。见图1。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用Pearson法。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图1 FO相关参数

2 结果

2.1 FO形态、数量及孔内相关结构情况

FO形态、数量及孔内相关结构情况。见表1和图2、3。

表1 FO形态及数量

图2 FO形态

图3 卵圆孔内及边缘相关结构

2.2 FO与周围相关结构解剖学参数比较

左、右侧FO长度比较,经t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右侧FO长度较左侧长。左、右侧FO宽度、FO-APP及FO-PCP比较,经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FO与周围相关结构解剖学参数比较 (mm,±s)

表2 FO与周围相关结构解剖学参数比较 (mm,±s)

组别FO长度FO宽度FO-APPFO-PCP左侧7.37±1.214.28±0.999.88±3.54 15.68±3.49右侧7.84±1.184.06±0.999.44±3.2016.74±4.57 t值-2.4501.420-0.8130.767 P值0.0150.1580.7690.870

2.3 FO宽度与FO-APP、FO-PCP的相关性 分析

左侧FO宽度与FO-APP呈负相关(r =-0.526,P =0.043);FO宽度与FO-PCP无相关性(r =-0.097,P =0.587);右侧FO宽度与FO-APP呈负相关(r =-0.341,P =0.039);FO宽度与FO-PCP呈负相关(r =-0.369,P =0.047)。

3 讨论

研究显示,FO变异的发生率为24.2%[4]。RAY等[4]测量尼泊尔人颅骨,左、右FO长度平均值分别为7.01和7.46 mm,虽然右侧稍长,但两侧比较无差异。YANAGI[5]对日本人发育的研究中,测量新生儿FO长度为3.85 mm,而成人可达7.2 mm。在宽度方面,LANG等[6]测得左、右侧FO宽度平均值分别是3.21和3.29 mm。采用荧光辅助激光瞄准技术,LANDL等[6]测得左、右侧FO的宽度平均值分别为3.4和3.8 mm。本实验所测FO宽度大于上述研究,数据分析后发现右侧FO的长度长于左侧,这可能是测量方法的不同而造成;同时也表明,FO形态特点存在人群差异,且FO长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REYMOND等[2]仅将FO描述为扁椭圆形,未对其形态进行详细分类。BERLIS等[7]将FO分为椭圆形、半圆形及长椭圆形,其比例分别是56.7%、11.7%及31.6%。除上述形态之外,本实验还发现FO呈三角形及不规则形,此前报道较少,这是对既往研究的补充。在神经科,FO常用于手术入路。对40位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经皮三叉神经节球囊压迫治疗时,因有1例患者FO出现变异,导致操作困难,这说明FO形态对治疗存在影响。为获取癫痫患者的脑电图信息,电极常置于FO处;对于杏仁体、海马等重要脑区的病变,卵圆孔电极技术能够较好地反映该区神经生理 变化[8]。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多种原因导致的半月神经节被压迫至脑桥而引起[9-11]。也有研究认为,是三叉神经脊束核存在异常放电,引起三叉神经支配的器官发生炎性病变,进一步形成长期的慢性炎症,引发继发性缺血,导致感觉根病变,引起三叉神经痛[12]。采用手术方法,对半月神经节行射频治疗,将压迫神经根的血管和三叉神经隔开,可取得较好的效果[13]。采取Hartel前入路颅底卵圆孔穿刺和经皮下颌入路卵圆孔穿刺时,穿刺针的直径为0.70~1.27 mm[14],其范围小于本实验所得FO长度和宽度的最小值(4.12和2.42 mm);若是遇到患者FO直径过小或FO内出现骨刺、骨棘等变异,则可能造成穿刺失败,医者仅凭手感和经验无法判断针尖是否到达靶点。此外,本实验还对FO宽度与FO-APP、FO-PCP相关性进行分析,证实FO较宽的患者,尤其是右侧FO-APP、FO-PCP的数值会相应减小。对这类患者行FO穿刺时,由于颞骨岩尖处有颈内动脉穿出,并行于海绵窦的下方,更应该注意FO与海绵窦、颈内动脉的关系;应做好术前检查,减少误穿及严重并发症的可能。

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少,对于颅骨的性别、年龄等特点未知,对FO形态特征的描述不够全面、系统;下一步工作应多搜集蝶骨标本,并结合FO的影像学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蝶骨三叉神经圆孔
基于MRI探究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形态学变化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超声心动图在可降解房间隔封堵器治疗卵圆孔未闭术中的应用价值
特殊类型血管神经压迫致三叉神经痛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Sphenoid wing meningioma presenting as cognitive impairment
三叉神经痛与牙痛的区别
视频脑电图监测中蝶骨电极加做过度换气提高检查阳性率的护理配合
蝶骨嵴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评价
基于光电检测和PLC控制的自动化圆孔倒角设备的设计与实现
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蝶骨嵴脑膜瘤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