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旭
(辽宁省抚顺市中心医院外科门诊手术室,辽宁 抚顺 113006)
随着医疗水平迅猛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疗模式大力推广,人们更加注重健康,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临床护理,作为医疗服务的组成要素,在衡量一家医院综合服务水平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1]。对此,本文以152例患者为对象,分为两组,采取不同护理方式,探讨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共收集152例门诊手术患者,采取双盲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有76例。对照组41例男性,35例女性,18~75岁,平均(45.1±10.38)岁。实验组43例男性患者,33例女性患者,最小18岁,最大71岁,平均(44.9±10.52)岁。比较临床资料,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年龄及病程等方面虽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可对比观察研究。
1.2 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即按照门诊手术护理基本流程,开展护理工作。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具体如下:①术前护理:第一,待患者入院后,护士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主动与患者沟通,关心照顾患者,说明手术基本流程及注意事项等,认真倾听患者诉说,耐心解答患者疑问,保持患者良好身心状态,积极配合治疗。第二,门诊手术室内,保持干净整洁状态,光线充足,经常通风透气,保持空气新鲜,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缓解患者恐惧、不安等情绪,增加依从性。第三,护士了解患者基本情况,如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史等,介绍手术操作步骤、手术时间、配合要领等,指导患者掌握放松方法,如数数、深吸气、想象等,减轻不适症状。术前30 min,护士带领患者进入手术室,播放舒缓的音乐,缓解患者恐惧、紧张情绪,欣然接受手术。②术中护理:第一,环境舒适:手术室内,温度保持于22~25 ℃范围内,相对湿度为50%~60%,室内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整齐摆放各类药品,床单干净,注意遮蔽手术器械。第二,心理舒适:护士主动与患者沟通,有条不紊进行各项操作,安慰鼓励患者,分散患者注意力,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手术进程,维持心理舒适状态。术中,密切留意血压、表情、面色及呼吸等,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告知医师,予以对症处理。第三,体位舒适:护士协助患者上、下手术床,根据手术需求,摆放体位,一方面,暴露手术视野,方便操作,另一方面,注意保护隐私,减少不必要的暴露。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完成消毒工作。仰卧位时,展开双臂,与身体呈90°夹角,俯卧位时,头偏向一侧,维持呼吸通畅,将软枕垫于足部下。用于支撑体位的护腕、头架、臂撑或布类,需加衬垫,避免压迫血管及神经,减轻不适。(3)术后护理:术后,稍稍休息,护士协助患者将衣服穿好,叮嘱患者平卧1 min,坐起1 min,双下肢下垂1 min,随后下手术床,送至留观室稍微休息。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呼吸、表情及面色、伤口,确保敷料清洁,没有血渍,若出现异常,告知医师,协助处理。同时,护士一一解释说明手术情况、伤口疼痛处理方法、伤口护理、用药注意事项、复诊时间等。
1.3 观察指标: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表,调查患者舒适度与满意度,实行百分制,60~100分表示舒适、满意,<60分,表示不舒适、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软件,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舒适度与满意度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比较[n(%)]
舒适护理(theory of comfort care),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属于现代护理方式,是Kolcaba[2]于1995年提出的护理模式,其认为舒适护理是整体护理化艺术的过程及追求的结果,促使基础护理与护理研究更加注重患者的舒适感与满意度[3]。舒适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在现代护理观念的指导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结合疾病特征,制定可行的护理方案,指导护理工作有序高效开展[4]。门诊手术中,实施舒适护理,以具体手术为根据,从术前、术中和术后三个方面着手,其中,术前侧重心理疏导、环境干预及术前准备,术中重点在于环境舒适、心理舒适与体位舒适,术后在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告知相关注意事项,完成指导工作,整个护理进程中,均以患者舒适为目标,为患者提供舒适、高效的护理服务,确保手术疗效,改善预后,增加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舒适护理,结果,实验组舒适度及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92.1% vs 81.5%;97.3% vs 82.8%,P<0.05)。可见,舒适护理在门诊手术中,应用价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