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怡 王伟贤 姜若宏 陈文荣
(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金华 321004)
“探究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酶”中的实验内容。教材中的实验设计是将浸过鲜肝匀浆的滤纸片贴在反应小室内上壁,分别加入不同pH 值的缓冲液及3%的H2O2溶液,并利用排水法观察与反应小室相连的量筒内单位时间氧气的释放量[1]。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滤纸片易脱落,或在加入H2O2溶液时易与滤纸片接触,从而使反应提前进行。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较高,实验中需要一直扶着量筒保证位置不发生变化,极大增加了学生实验操作的难度。为保证实验的有效进行,目前已有不少一线教师对该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刘伟权[2]将装置设计成由2支型号相同的注射器,取其中一支吸取一定量的H2O2溶液注射到贴有滤纸片的注射器中,观察并记录单位时间内气体的变化。然而,通过滤纸片浸过鲜肝匀浆的方法控制酶量,存在滤纸片大小、吸附能力无法统一的缺点,导致实验结果出现一定误差[3]。因此,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实验方案,由2 支不同型号的注射器(20 mL 和1 mL)和一段硅胶管构成,旨在为中学实验“探究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提供一套操作简便、成功率较高的实验装置。
1.1 材料 肝匀浆:菜市场购入新鲜猪肝,吸去表面血渍,称重,按1∶10 的质量体积比加入蒸馏水研磨充分,然后在4℃,4 000 r/min,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即得肝匀浆。
1.2 试剂 3%的H2O2溶液,pH 值分别为5.0、6.0、7.0、8.0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称取10.68 g NaH2PO4·2H2O 和4.40 g Na2HPO4·12H2O 溶解定容到1 000 mL,配制成0.5 mol/L pH=6.0 的磷酸盐缓冲液,用NaH2PO4或Na2HPO4分别调pH 值为5.0、7.0、8.0)。
1.3 方法 使用20 mL 注射器(a)吸取1 mL 质量分数为3%的H2O2溶液和1 mL pH=5.0 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使用1 mL 注射器(b)吸取0.2 mL肝匀浆,用硅胶管使2 支注射器相连,将b 注射器中的肝匀浆推入a 注射器中,推住b 注射器,使H2O2溶液与肝匀浆充分混合,准确记录0.5 min、1.0 min、1.5 min 时a 注射器内体积变化。以相同的方法分别测得pH 值分别为6.0、7.0、8.0 时的氧气释放量,每个pH 值重复测定3 次。用Excel统计各组结果,计算每组氧气释放量平均值和标准差,采用SPSS 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处理间的差异(P<0.05)。
2.1 pH 值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不同pH 值对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溶液分解的速率影响不同。由表1可知,在pH=5.0~8.0 范围内,随着pH 值的上升,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溶液的氧气生成速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其中pH=7.0时氧气生成速率达到最大值,为4.1 mL/min。而在pH 值分别为5.0、6.0、8.0 时,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溶液的氧气生成速率都有所下降,分别为2.9 mL/min、3.5 mL/min、3.7 mL/min。由此可见,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在pH=7.0 左右存在一个最适值,pH 值偏大或偏小都会降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从而限制H2O2溶液的氧气生成速率。
表1 不同pH 值时过氧化氢酶催化3%的H2O2 溶液的氧气释放量
图1 注射器内1.5 min 时氧气释放量
2.2 实验装置改进后的优势 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可以通过1 mL 注射器准确控制肝匀浆的用量,保证过氧化氢酶数量的统一,同时也避免了酶液提前与H2O2溶液发生反应。再连接20 mL 注射器可以快速测得氧气生成速率,从而间接比较不同pH值下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实验过程中学生无须一直扶着实验装置,可以解放双手,更专注地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此外,实验操作简便,现象明显,成功率较高,可以激发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兴趣。
“探究pH 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实验中,实验装置的设计是关键。笔者在重复刘伟权的实验方法时发现,2 支同为20 mL 注射器时,产生的压力要远大于1 mL 与20 mL 的组合。推住b 注射器的手需要用较大力,且持续1.5 min,这对于力量较小的学生来说,可能较为吃力。但若平放装置,读取并记录2 支注射器活塞移动的空间大小之和,则会增大读数误差。改进后的实验装置,由1 mL 注射器控制过氧化氢酶的用量,1 mL 注射器的最小刻度为0.01 mL,可以较为准确地量取等量的肝匀浆,且相对于滤纸片更为客观,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酶反应高效性的认识。而用滤纸片浸在猪肝研磨液中相同时间并取出适当晾干后,分别进行催化H2O2溶液分解,期间第1 片滤纸片与之后的滤纸片之间存在一定的时间误差,可能会造成酶液的流失,影响实验结果。实验集气装置将教材中的量筒改为20 mL 的注射器,易于氧气生成量的读数。教材中量筒倒扣在水中,刻度线示数与正常测量时相反。学生在进行读数时还需要扶着量筒保证位置不发生变化,这就会增加学生的读数难度,无法保证视线始终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致使读数偏大或偏小。改进后的实验装置仅由1 mL 和20 mL 注射器以及硅胶管组成,这些材料易获得,教师开展该项实验教学可不受时间地理的影响,值得推广。
注射器气量法作为一种简易装置,探究pH值对过氧化氢酶的影响有其一定的优势,但仍然存在问题。在记录某一时刻的氧气释放量时,由于气体生成速率较快,且不能随时暂停反应进程,这就需要学生快速准确地读出注射器示数。笔者认为,可先用签字笔在注射器的刻度线上做标记,待反应完全结束后,再记录示数。此外,在一次反应结束后,需充分清洗注射器并用纸巾擦干,注意检查注射器的气密性是否良好,再准确吸取一定量的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