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鑫鑫 任叶飞 温瑞智 戴嘉伟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80)
1989 年日本学者中村(Nakamura)首次提出谱比法(水平与竖向观测信号谱之比,即H/V谱比法),该方法计算过程简单且具有较强的灵活度,现已在地震工程研究的各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H/V谱比法最早应用于地脉动记录及微震领域,可较好地反映场地特征,后由Yamazaki 等(1997)推广到强震动加速度记录中,验证了强震动记录的S 波谱比不受震级、震中距和震源深度的影响,为利用强震动记录的谱比分析台站场地特征、场地分类提供理论基础。随着全球强震动观测网络的迅速发展,强震动记录数量迅猛增加,H/V谱比法得到广泛应用,如Lermo 等(1993)基于H/V谱比法估算了场地经验传递函数;Zare 等(1999)和Lee 等(2001)分别完成了基于强震动记录的伊朗与中国台湾自由场地强震动台站场地类别划分;Satoh 等(2001)分析了地脉动、P 波、S 波及尾波间场地特征的差异。Yadab 等(2017)利用谱比法识别K-NET 台站海底地震台站场地的非线性反应;Dimitriu 等(1998)和Bonilla等(2002)通过对比H/V谱比法与传统场地特征研究方法,证明不同方法得到的场地卓越周期结果基本一致。我国学者也应用H/V谱比法对场地特性进行了广泛研究,如温瑞智等(2015a)基于谱比法统计了我国三类场地标准谱比曲线,并对113 个强震动台站进行场地分类;王伟君等(2009)应用单台谱比法获取了北京市详细的场地响应和浅层结构速度;荣棉水等(2016)通过对比场地水平、垂直谱比曲线与传递函数曲线间的差异,提出在可忽略场地竖向放大的频段内,谱比曲线可用于场地效应研究;冀昆(2014)、任叶飞等(2014)利用H/V谱比法分别对芦山地区及汶川地区场地特征开展研究。近年来还有研究人员将H/V谱比法拓展运用到建筑结构对环境噪声的响应研究上,如罗桂纯(2015)采用该方法识别结构的自振频率。
上述研究说明H/V谱比法具有较高的实用性。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强震动记录进行必要的数据处理不可或缺,通常需依次进行S 波窗口的截取、Taper 处理、傅里叶振幅谱计算、谱进行平滑、合成H/V谱比等。如果不对其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谨慎处理,H/V谱比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将大幅降低。如S 波截取不当会影响场地卓越周期的判断结果;未进行Taper 处理的截取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时将产生边瓣效应;傅里叶谱未平滑或平滑过渡则导致谱比峰值过多或削弱重要峰值点等,但目前还没有相关文献给出上述关键环节的处理方法或注意细节。因此,本文试图给出解决办法,首先筛选汶川余震记录并截取S 波,对其进行Taper 预处理,对比分析不同带宽Parzen 窗对S 波傅里叶振幅谱比曲线平滑效果的影响,给出满足傅里叶振幅谱比曲线平滑要求的较为合理的Parzen 窗带宽。研究结果可为其他学者在计算强震动记录H/V谱比时提供技术帮助和理论支持。
本文对汶川地震余震中获取的强震动记录开展相关研究,选取原则为:①选取3 个方向的峰值地面加速度(PGA)均不低于3cm/s2的记录,以减小背景噪声对强震动记录的干扰;②对筛选后的记录,按照下文S 波拾取方法逐一处理后,选择具有完整S 波震相的记录;③为降低谱比计算结果的离散性,保证每个台站得到的谱比平均值曲线具有统计意义上的代表性,选择余震记录不少于5 条的强震动台站进行分析。根据上述原则,本文最终选取19个台站在249 次地震中获取的642 组强震动记录,台站位置及震中分布如图1 所示,震级-震中距和震级-PGA 分布情况如图2 所示。由图2 可知,最终选取的记录震级主要分布在MS3.6—5.5,震中距大部分集中于20—150km,PGA 以3—100cm/s2为主。
H/V谱比法的基本假设为地震动在水平向放大的频段内,竖向没有显著放大。但有些情况下记录到的面波在竖向存在放大效应(Satoh 等,2001),如果利用地表强震动记录的全时程计算H/V谱比,可能引起不合理的场地效应分析结果。因此在利用H/V谱比进行场地效应分析时,S 波提取是尤为关键的环节。
通常拾取S 波到时采用自动拾取技术。目前已有多种拾取S 波到时的有效方法,常用的有长短时平均(STA/LTA)法(Baer 等,1987)、AIC 法(Akaike,1992)、基于高阶统计量偏斜度和峰度的PAI-S/K 法(Saragiotis 等,2002)及综合多种自动拾取方法特点的多步自动拾取法等(何先龙等,2016),这些自动拾取方法操作相对复杂,过程不易掌握。实际上,对于H/V谱比分析场地效应而言,S 波拾取的精度需求并不高,简单实用更为重要。
图1 台站及震中分布 Fig.1 Location of strong motion and earthquake sequences
图2 震级-震中距和震级-PGA 分布 Fig.2 Distribution of magnitude and epicentral distance and peak ground acceleration
本文以能反映整个加速度时程内能量分布的Husid 函数确定S 波震相初至时间,将地震能量开始急剧增加时点tS1定义为S 波的到达时间,Husid 函数表示为(Husid,1967):
S 波的结束时间根据累计均方根(CRMS)函数(Mccann 等,1979)确定,以累计均方根函数开始下降的点tS2定义为S 波的结束时间,CRMS 函数如下:
式中a(t)表示加速度时程;T表示计算持时。S 波结束时间与S 波到达时间的差值为S 波窗口(Td-S,见图3 阴影部分),计算如下:
图3 强震动记录S 波窗口拾取示例 Fig.3 Illustration of selecting S wave window in strong motion recordings
国内外研究学者已证实上述拾取方法具有实用性(温瑞智等,2015b;Hassani 等,2011;Wang 等,2018),且该方法在强震动记录的震源效应、路径衰减和场地反应的广义反演及H/V谱比相关研究中得到有效应用。以安县塔水台站一条汶川地震余震记录(编号051AXT080513044531)为例,根据上述2 种函数的计算方法识别此记录东西向(EW)和北南向(NS)加速度时程的S 波时段(见图3)。由图3 可知,两方向S 波时段差异甚微,拾取效果较理想。
本文以数据集中江油重华台站(编号051JYC)的8 个记录为例,分别计算全时程、S 波傅里叶H/V谱比及二者的比值,用以对比二者对地震动放大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如图4 所示。由图4 可知,S 波H/V谱比曲线平均振幅总体上高于全时程,当周期<1s 时S 波的场地放大效应更显著,体现了S 波截取的必要性。同时,工程界更多关注S 波对上部结构的作用,研究S 波的场地放大效应也更具工程意义。因此,本文建议在相关的研究工作中应尽可能截取合适的S 波窗口用于计算强震动记录的H/V谱比,从而提高场地效应分析的适用性。
图4 强震动记录全时程、S 波H/V 谱比对比 Fig.4 H/V spectral ratio of whole-record and S wave window and the ratio of FASR
实际观测的地震动记录是有限且离散的数据点,在进行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时域和频域上均呈现出离散的形式,这种离散性往往造成频谱分析中存在一些特殊现象,如频谱泄露、频谱混叠、栅栏现象(程佩青,2001)。而截断数字信号,必然会引起能量泄露,为减少泄露,数字信号中常采用窗函数进行截断。进行强震动记录的H/V谱比计算时,强震动记录中截取S 波时会出现数据首尾两端不为零且数值较大的现象,因而对其进行傅里叶变换时将产生边瓣效应(王勤彩等,2005),如果不加以处理,必然影响H/V谱比的计算结果。因此,本文在截取S 波窗口后的强震动记录首尾两端各加5%S 波时长的余弦窗进行Taper 预处理,能有效消除边瓣效应的影响,图5 所示为Taper 预处理计算示意(Ren 等,2013)。
本文中S 波窗口首端Taper 处理函数为:
图5 Taper 预处理计算示意 Fig.5 Tapered function used in this study
式中nb、ne分别表示Taper 处理中首尾端余弦窗长所含数据点数量。
本文以理县木卡台(编号051LXM)捕获的一组记录051LXM080512150134 为例,说明Taper 处理对截取后记录的影响。图6 所示为截取的S 波在Taper 处理前后的加速度时程,由图6 可知,S 波首尾并不为零,尤其是EW 向和NS 向的S 波首端幅值为40cm/s2左右,Taper处理后3 个方向的时程首尾均归零。分别计算记录S 波Taper 处理前后三分量的傅里叶幅值谱,计算结果如图7 所示,可知在低频部分二者的差异非常明显。图8 所示为该记录EW、NS 水平方向S 波时程与UD 垂直方向在Taper 处理前后计算的H/V谱比曲线,可知在<3Hz频带范围内Taper 处理对H/V谱比计算的影响非常明显,若不进行Taper 处理,将直接误导场地效应的分析结果,证实了对截取后的S 波数据两端进行加窗处理的必要性。后文将对上述强震动记录数据集计算傅里叶H/V谱比前,统一对所有S 波截取的数据进行Taper 预处理。
图6 Taper 处理前后的时程对比 Fig.6 The difference of S wave time recording between tapering(b)and without tapering(a)
图7 Taper 处理前后的傅氏谱对比 Fig.7 The difference of S wave window Fourier spectrum between tapering and without tapering
图8 Taper 处理对H/V 谱比计算的影响 Fig.8 The influence of calculating H/V spectral ratio with tapering S wave window
对强震动记录进行截取和Taper 处理后,记录仍以离散数据点的形式存在,此时进行傅里叶变换得到的强震动记录傅里叶振幅谱通常呈锯齿状,若直接将转换后的数据应用到H/V谱比计算中,频带分布范围和能量分布情况难以确定,如果不进行平滑,会增加场地卓越频率的识别难度。实际操作过程中,平滑通过加窗实现,平滑窗带宽取值关系到平滑的强弱。 如果带宽过大导致平滑过度,将低估场地放大幅值,而带宽过小致使平滑太弱,又将影响卓越频率的识别,所以带宽取值是权衡谱平滑度的关键性问题。本文以常用的帕曾(Parzen)窗函数为例(大崎顺彦,2008),研究H/V谱比计算中合理的带宽取值。为不改变原波形具有的功率,先将傅里叶振幅谱转换为功率谱,对功率谱进行平滑;然后从平滑后的功率谱再转换回傅里叶振幅谱(罗桂纯,2015)。在平滑过程中,带宽在功率谱的首尾附近会超出谱的范围,故本文将功率谱两端连接起来,循回使用数据;然后分别选取带宽0.1Hz、0.3Hz、0.5Hz、0.7Hz、1.0Hz 的Parzen 窗,对比平滑效果。
本文采用H/V谱比平均值和标准差评价平滑效果的强弱,以广元石井台站(编号051GYS)为例,通过该台站汶川余震记录的S 波在不同带宽Parzen 窗下的H/V谱比曲线(见图9),说明不同带宽Parzen 窗的平滑效果。由图9 可知,随着Parzen 窗带宽的增加,H/V谱比的平均值和标准差均逐渐减小;H/V谱比曲线平滑效果逐渐加强;曲线卓越周期处的峰值降低,但卓越周期无明显变化。
图9 不同带宽Parzen 窗平滑后的S 波H/V 谱比曲线对比 Fig.9 The distinctness of H/V spectral ratio caves of S wave window smoothed with different band Parzen window
除单个台站外,图10 给出不同台站强震动记录S 波H/V平均谱比曲线在卓越周期处的标准差,图11 给出各台站在0.05—3s 周期段内H/V平均谱比曲线在所有周期点标准差的平均值。标准差能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其值越大则数据集越离散。因此,由图10、11 可知,无论是卓越周期处的标准差,还是0.05—3s 周期段内标准差的平均值,均随着Parzen 窗带宽的增大而减小,反映了H/V谱比曲线随Parzen 窗带宽增大而逐渐平滑的变化趋势。此外,分析图10、11 中的标准差值不难发现,带宽0.1Hz、0.3Hz 的H/V谱比曲线离散性相对较大,带宽0.5Hz、0.7Hz、1.0Hz 的H/V谱比曲线离散程度相对较低且标准差值相近。同时还可以发现,对于强震动记录数量较多的台站,卓越周期处的H/V谱比标准差普遍相对较低。究其原因,对每条记录的H/V谱比曲线进行平均实际上也是一种平滑过程,记录数量越多,在一定意义上增加了平滑次数,加强了平滑效果。
图10 S 波H/V 平均谱比曲线在卓越周期处的标准差及所采用的强震动记录数量 Fig.10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average curve of S wave H/V spectral ratio in predominant period and recording number in different stations
图11 S 波H/V 平均谱比曲线在0.05—3s 周期段内标准差的平均值 Fig.11 The mean value of standard deviation of S wave H/V spectral ratio in 0.05s-3s period
由图9—11 可知,经1.0Hz 带宽的Parzen 窗平滑后,H/V平均谱比的标准差相对较小,平滑效果较好。为更直观地判断其他带宽Parzen 窗的平滑效果是否合适,以带宽1.0Hz 的Parzen 窗下H/V平均谱比曲线在卓越周期处的标准差和0.05—3s 周期段内标准差的平均值为参考,分别计算0.1Hz、0.3Hz、0.5Hz、0.7Hz 带宽Parzen 窗下的结果与比值,如图12 所示。由图12 可知,无论是卓越周期处的标准差,还是全周期内标准差的平均值,0.1Hz 带宽下的比值不稳定,不同台站结果差异显著,部分台站的比值偏大;0.3Hz 的结果略优于前者,但也不尽如人意;而0.5Hz、0.7Hz 带宽下的比值均在2 以内,且比值曲线也相对平缓,大部分台站的结果非常接近1.0Hz。尽可能降低平滑对H/V 谱比幅值的削弱影响,同时兼顾卓越周期的可识别性,本文认为0.5Hz 的Parzen 窗带宽较适用于平滑H/V傅里叶谱比曲线。
图12 H/V 平均谱比曲线标准差与1.0Hz 带宽下结果的比值 Fig.12 The ratio of standard deviation of H/V spectral ratio smoothed by Parzen window in different band to the result under 1.0Hz
本文针对地震工程相关领域中常用的强震动记录H/V谱比法开展研究,选取642 组汶川余震记录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数据处理的几个关键环节,主要工作和结论如下:
(1)以江油重华台站为例,对比全时程和S 波的H/V谱比,结果表明S 波窗口截取对H/V谱比计算有影响,当周期<1s 时,其影响不容忽视,进而对场地放大效应分析产生影响,建议在计算H/V谱比时截取适当的S 波窗口。
(2)对比Taper 处理前后的S 波时程、傅里叶振幅谱及谱比,以示例说明S 波窗口截断引起傅里叶振幅谱的边瓣效应,不加以处理将显著影响低频部分的谱比结果,以示例证明对截取的S 波时程首尾进行Taper 预处理可消除这种截断误差。
(3)对比19 个台站在不同带宽(0.1Hz、0.3Hz、0.5Hz、0.7Hz、1.0Hz)Parzen 窗平滑下,S 波H/V平均谱比曲线在卓越周期处的标准差及全周期内标准差均值,兼顾平滑效果及卓越周期识别的准确度,认为0.5Hz 带宽的Parzen 窗宜用于平滑H/V傅里叶谱比曲线。
致谢 感谢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国家强震动台网中心”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