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彦
摘要:本文指出目前财会行业在互联网、计算机及AI背景下的变化,以后的趋势是会计低端岗位被计算机自动化取代,会计行业需要更多综合高素质人才。对于江苏的高职院校,现阶段由于生源的减少,招生困难与学生素养普遍下降等大趋势。财经类高职院校与财经行业趋势存在矛盾,主要表现在行业对高端人才的需要和学校学生素质的低下之间的矛盾。财经类高职校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职业行业变革人才培养
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两人问题:一是90年代计划牛育政策的影响,近儿年江苏参加高考牛源减少,学校招牛形势日益严峻,牛源质量下降,加人了学校日常上课、管理难度;二是汁算机的发展,财务行业从整体到局部都在发牛变化,财务软件与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改变了过去几十年的财务工作规则,社会对于基础工作的人才需求减少,对于精通财会、审计、咨询的高端人才依旧短缺,作为培养财会类基础技能型人才的高职院校首当其冲。
一、背景
笔者‘学校近两年成立了高水平实训基地,组建云端智慧校园,充分体现现代化技术对于财会学校的影响。在笔者看来,如何调整现阶段我校所而临的矛盾,主要在于课程的设计。学校在这一步已经及时增开了《财务会汁》《经济法基础》等专业课程,同时对于电算化、信息化的教育培养也逐渐重视。但是在课堂上,教师是否还应当根据以往的习惯、按照固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笔者认为也应当发生转变。
二、财会类高职院校的现状以及外部变化
如今,高校教师,尤其高职院校,对于一线教师的考核,人多以发表的论文数量、期刊级别、课题的数量作为考核依据。这种以数量作为考核生要指标占重要权重的方法是我國目前高校考核的主流。但随着社会的变化,以财会行业为例,计算机、云计算和软件的普及,反过来会促使学校的改革与进步。
1.财会行业自动化提升,对高端人才需求增加
近几年云计算、云财务等不可谓不热,芯片技术的升级换代推动丫财会行业l白动化LjAI参与度的提升。多年以前提到财会行业,人们普遍同账房先生混为一谈。如今,曾经的账房先生可以甚至某种程度上已经被机器和软件取代。
与此同时,在财会行业,近几年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从国家对税制的改革,到职业资格考试的取消;从德勤财务机器人的诞生,到现代各行各业引入的人工智能,站在财会行业看来,整个行业发展势头迅猛。而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财经类高职院校,也应当重新定位技术技能型人才及其内含。
机器和软件的作用越来越可以替代重复基础的人工,如今的银行柜员也在不断缩减,会汁人员的基础工作部分同样如此。反之,高端分析型财务人员在短期内尚不能被电脑取代,取消从业资格证书可以证明,国家和社会鼓励财会人员向高端发展。
2.江苏生源减少,学生素养参差不齐
江苏作为计划牛育落实较好的省份之一,出生人口数从1991年的140余万减少到2018年的70余万,同时江苏高校数量仍然那么多,这就导致了2000年左右参加高考的学牛数量不到90年代初的三分之二,招牛问题已经成为会议上的重点问题。招生问题带来的直接效果,就是学校学风建设困难。学牛素养参差不齐,为了满足招牛指标,江苏高职院校鼓励老师推荐,在高考数量不足的情况下,通过注册招牛、提前单招等渠道补充牛源。为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牛,学校设计不同的人才培养方案。
3.硕士学位人员数量增加,高学历人才不再稀缺
我国硕士研究牛招牛人数从2000年的10万增长到2017年的72万,从本科满地跑到如今的研究牛满地跑,足我国教育优化的表现。高校对于教师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江苏高职院校教师的任聘条件从紧缺专业硕十到人众硕士再到热门专业博士。从招聘条件来看,十年前的本科已经变成博十,反映丫这个变化。
4.国家取消若干从业资格证书
以财会行业为例,曾经的上岗证“会汁从业资格证书”风靡一时,考试难度低。财经类高等职业学院很多以考取证书为毕业条件之一。从取消从业资格证来看,国家鼓励会计人员向高层次人才方向发展,同时降低创业就业门槛,传统“拿证上岗”已然成为历史。社会对于“证书即能力”的看法也发牛变化。
三、财会类高职校面对的矛盾问题
1.财会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和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不对称
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务软件以及人工智能的兴起,会计行业的工作对于操作技能的需求越来越低,我围把会汁从业资格证取消,就很好地印证了这点。但财务方而的行业专家依旧紧缺。我国目前持有从业资格的会计人员有2000余万,而具有初级职称了仅600万,在改革之后,人部分会汁人员将被边缘化,而高级会汁师仅6万人,注册会汁师仅20余万。曰前财会、审汁行业的特征足低端、重复以及价值量低的工作会逐渐被机器所取代,但足在企业咨询、财务管理和审计等高端方而,人才依旧紧缺。
作为财经类职业院校,其存在地位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在过去,计算机计算能力较弱,社会需要具备基础技能型人才,在那段时问内,“拥有一项技能比本科证书吃香”的说法广泛流传。在那阶段,财经类高职院校的招生分数线通常只比本科略低,而同时高过本科院校的高职也有很多。技能比理论更为实用,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随着德勤财务积极人、计算机运行速度的飞速发展和AI的出现,社会对于从事基础重复工作的人员需求的逐年下降。低成本的运用管理,全年无休的工作时效,使得技术技能型财会人才的需求超过供给。高职院校培养输出的技能型人才和市场行业需要的更专业的咨询类人才矛盾。
2.江苏高考生源的减少和学校规模的矛盾
江苏高考牛源的减少,和高校数量的保持使得招牛形势日益严峻。
招生难成为当前人部分高职院校的头疼问题之一,从过去学牛优中选优到满足名额基础上择优录取,再到现在鼓励全员报名,普及全民高等教育。但是不可忽略的足,绝人部分高中辍学,或者没有打算参加高等教育的人,若被学校政策吸引而来,一则其学习能力与基础薄弱,难以适应高等教育;二则其人牛目标选择不确定。较多学牛抱着“混到毕业”的态度参加3 --5年的高职教育。这对高职教育本身的作用和目的是否应当改变打了问号。
3.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层次与社会观念的矛盾
传统的观念当中,考不上本科去上专科足我国主流,但从外因经验看还足我国教育资源的侧重,本专科同属于一个层次的两条分支。
4.职业资格证改革和高校生源质量下降的矛盾
放在以前,职业院校学牛在能力、素养相对较低的前提下,考取若干职业资格证书,足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认可,足增加市场竞争力的变现。随着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推动就业创业等趋势,许多包括会计在内的职业资格证书冈而被取消。以会汁为例,从业资格证书之上是初级职称(助理会计师),取消从业后高职院校学牛只能报考初级,但难度的相对提升和学牛素质的相对降低,让高职院校而臨矛盾。
四、建议措施
1.加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在社会整体发展的背景下紧跟步伐
如图所示,高职院校应当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尤其是财务人员供企业选择,企业则通过社会责任向学校提供资源,包括提供实训场地、派老员工指导等软资源。当企业认可学校的培养模式,信任学校的培养能力时,那么可以绕过市场,和学校建立长期校企合作关系。由于学校培养人才有3-5年的滞后性,冈此长期稳定的校企合作甬‘先需要学校明确企业的长期规划,在既定的规划之上设计专业的,适合这个企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以达到毕业即可上岗的无缝对接。同样,企业也需要I向学校表明其未来规划,包括人员安排,地域的发展等。在政府的统筹安排、调度和扶持下,深化校企合作,让合作的介业不赔本,合作的院校不麻烦。
2.提高学校知名度,打出口碑,作为向外省招生的基础
学校的招牛问题归根结底是名气和口碑问题。口碑起来了,招牛问题当然就解决了,招牛解决,生源素养、学风教风建设等一系列问题当然解决。而提高名气和口碑则是一所学校需要3~5年甚至更长的时问,通过三代学牛的影响甚至更多才可能实现。让学牛有所学,有所得,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3.技能证书与实践操作两手抓
具体而言,从以往的对学牛技能、动手能力的培养,应当转为对适当的专业知识,会计职称等行业考试方向靠拢。适当减少于上账簿的课程安排,增加初级职称相火课程,包括教材、课件安排和课程设计等。把教学从日常活动转向成果化。
参考文献:
[1]于楣,职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会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辽宁高职学报,2016(6).
[2]冯琴,基于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时代金融,2016(18).
[3]毕天睿,基于网络的会计综合实验平台建设研究J].新会计,2015(8).